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444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时具有滑坡治理和河岸防护双重功能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滑坡是我国山区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山地丘陵地区发生频率较大,经常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工程设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今水利设施在山地峡谷中广泛建设,导致水库上游水位上升的同时,地下水水位抬升,对部分河道两岸的坡体稳定性产生新的影响。现有的河道堤岸防护主要侧重于考虑护岸防洪效果,以河堤稳固性和防冲刷为主。但在面对河道堤岸后方存在不稳定边坡或滑坡时,现有滑坡支护结构未能考虑河流对抗滑桩嵌固端滑床基岩的冲刷效应,抗滑桩有失稳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能有效防止河水对抗滑桩间土体及基岩的冲刷,有效保护抗滑桩前岩体,增加滑坡支护结构的可靠度、安全度及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位于滑坡的前缘与河流之间,所述滑坡包括坡体和坡体下方的滑床基岩,所述河流底部为河床基岩,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墙、地下连续墙、挡土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抗滑桩,所述挡土墙、所述地下连续 墙和所述挡土板沿所述河流方向延伸;所述抗滑桩包括一体成型的锚固段和自由段,所述锚固段位于所述自由段下端,且穿过所述滑床基岩;所述挡土墙位于所述抗滑桩靠近河流的一侧,所述地下连续墙设置于所述挡土墙的下端面且超过所述河床基岩;所述挡土板位于所述挡土墙的上端面,所述挡土板与所述抗滑桩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抗滑桩设置在滑坡的前缘,用于抵抗滑坡的推力。挡土墙靠近河流,用于防止河流对抗滑桩的冲刷。地下连续墙是为防止河水逐步侵蚀挡土墙下方的地基从而造成挡土墙失稳,同时也为了保护抗滑桩锚固段前方滑床基岩的岩体。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小河水对锚固段岩体及抗滑桩之间土体的冲刷,有利于提高抗滑桩的抗滑稳定性及挡土墙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还包括牛腿梁,所述牛腿梁与所述锚固段固定连接,所述牛腿梁位于所述挡土墙下端面处及所述锚固段和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

进一步,所述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所述牛腿梁的宽度与所述抗滑桩的宽度相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牛腿梁用于增加抗滑桩的抗弯能力,进而使抗滑桩更好的抵抗滑坡推力。

进一步,所述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所述挡土墙的顶端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两个所述抗滑桩之间,位于所述凹槽一侧的所述挡土墙内设置第一排水孔。

进一步,所述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两个所述抗滑桩之间的所述挡土板内设置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所述凹槽下方的所述挡土墙内设置第四排水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滑坡体内的地下水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排至凹槽内,再通过第一排水孔排出。进而减小滑坡推力作用,提高抗滑桩的抗滑稳定性及挡土墙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所述抗滑桩和所述挡土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所述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所述抗滑桩内具有纵横相互固定连接的抗滑桩钢筋框架,所述挡土板内具有纵横相互固定连接的挡土板钢筋框架,所述抗滑桩钢筋框架和所述挡土板钢筋框架之间通过连接箍筋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了抗滑桩和挡土板的可靠连接。

进一步,所述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深度超过所述河床基岩深度的0.5米以上。

进一步,所述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所述挡土墙的对侧面的基岩之上设置第一挡土墙,所述第一挡土墙的下端面设置第一地下连续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滑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滑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滑桩与挡土板间钢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滑桩与挡土板间钢筋结构侧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滑坡,1、抗滑桩,2、挡土墙,3、地下连续墙,4、挡土板,5、连接箍筋,6、第一挡土墙,7、第一地下连续墙,8、河流,101、坡体、102、滑床基岩,81、河床基岩,11、锚固段,12、自由段,13、牛腿梁, 14、抗滑桩钢筋框架,21、凹槽,22、第一排水孔,23、第四排水孔,41、第二排水孔,42、第三排水孔,43、挡土板钢筋框架,431、受力钢筋,432、挡土板箍筋,H、地下连续墙的深度,h、河床基岩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位于滑坡10的前缘与河流8之间。滑坡10包括坡体101和坡体101下方的滑床基岩102。河流8底部为河床基岩81。本实用新型保护桩前岩体和护岸防护的滑坡支护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抗滑桩1、挡土墙2、地下连续墙3和挡土板4。挡土墙2、地下连续墙3和挡土板4沿河流8方向延伸。抗滑桩1包括一体成型的锚固段11和自由段12。锚固段11位于自 由段12下端,且穿过滑床基岩102。挡土墙2位于抗滑桩1靠近河流8的一侧。地下连续墙3设置于挡土墙2的下端面且超过河床基岩81。挡土板4位于挡土墙2的上端面。挡土板4与抗滑桩1固定连接。挡土板4与抗滑桩1可以采用钢筋连接成为整体。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抗滑桩1设置在滑坡10的前缘,用于抵抗滑坡10的推力。挡土墙2靠近河流,用于防止河流对抗滑桩1的冲刷。地下连续墙3是为防止河水逐步侵蚀挡土墙2下方的地基从而造成挡土墙2失稳,同时也为了保护抗滑桩1前嵌固端滑床基岩102的岩体。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小河水对锚固段11岩体及抗滑桩1之间土体的冲刷,有利于提高抗滑桩1的抗滑稳定性及挡土墙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牛腿梁13。牛腿梁13与锚固段11固定连接。具体的,锚固段11与牛腿梁13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锚固段11伸出钢筋与插入牛腿梁13内。牛腿梁13位于挡土墙2下端面处及锚固段11和地下连续墙3之间。

进一步的,牛腿梁13的宽度与抗滑桩1的宽度相同。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牛腿梁13用于增加抗滑桩1的抗弯能力,进而使抗滑桩1更好的抵抗滑坡10推力。

在一实施例中,挡土墙2的顶端具有凹槽21。凹槽21内填充土壤,用于种植植被。凹槽21位于两个抗滑桩1之间。位于凹槽21一侧的挡土墙2内设置第一排水孔22。

进一步的,两个抗滑桩1之间的挡土板4内设置第二排水孔41和第三排水孔42。凹槽21下方的挡土墙2内设置第四排水孔23。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滑坡10上表面的水及体内的地下水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孔41、第三排水孔42排至凹槽21内,再通过第一排水孔22排出。凹槽21内植被可以吸收部分从滑坡10排出的水,从而能够降低河流的水位。 第一排水孔22、第二排水孔41、第三排水孔42疏导滑坡10体内的上部的地下水排泄到河流;第四排水孔23疏导滑坡10深部的地下水排泄到河流;进而提高抗滑桩1的抗滑稳定性及挡土墙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抗滑桩1和挡土板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滑桩1内具有纵横相互固定连接的抗滑桩钢筋框架14。挡土板4内具有纵横相互固定连接的挡土板钢筋框架43。抗滑桩钢筋框架14和挡土板钢筋框架43之间通过连接箍筋5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连接箍筋5的一端与抗滑桩钢筋框架14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箍筋5的另一端与挡土板钢筋框架43的下端固定连接。抗滑桩1与挡土板4采用4根连接箍筋5相连。如图3所示,挡土板钢筋框架43为两排纵向的受力钢筋431和挡土板箍筋432。挡土板箍筋4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排受力钢筋431。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确保了抗滑桩1和挡土板4的可靠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地下连续墙3的深度H超过河床基岩81深度h的0.5m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土墙2的对侧面的基岩之上设置第一挡土墙6。第一挡土墙6的下端面设置第一地下连续墙7。第一地下连续墙7的深度同样超过河床基岩深度的0.5m以上。

具体的,由于挡土墙2靠近河流8,如果河流8的对岸有居民区则在河流对岸的基岩之上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挡土墙6或砌筑浆砌块石结构第一挡土墙6。开挖基岩上的石英砂岩,用混凝土浇筑第一挡土墙6下的第一地下连续墙7。

在一实施例中,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关沟滑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该滑坡坡向NE145°,滑坡长90-100m,宽约60m,厚度约为8m,滑床为石英砂岩,沿上坡方向坡度略有起伏,总体在30-45°之间变化,滑坡 前缘为一条泥石流沟(名叫关沟)。2016年6月,在降雨作用下,关沟滑坡发生失稳变形破坏,滑坡前缘堵塞关沟。造成关沟水位上涨,威胁到右侧的居民楼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滑坡宽约60m,共布置截面尺寸为1.8m×1.5m抗滑桩1为16根,抗滑桩1间距为4m,抗滑桩1总长为12m,锚固段11为4m,自由段12为8m,抗滑桩1上的牛腿梁13长、宽、高为1.8m×1.5m×1.2m。

抗滑桩1之间的挡土板4总长60m,高为3米,宽为20m,挡土板4配有受力钢筋。

抗滑桩1前方临河的挡土墙2总长66m,高为5m,顶面宽2.4m,底面宽3.6m,为混凝土挡土墙。在挡土墙2上每隔22m,设置一道沉降伸缩缝,缝宽约20m,用沥青填充裂缝。

挡土墙2下方的地下连续墙3长度与挡土墙相同,长65m,宽为1m。地下连续墙3的深度超过河床基岩深度的0.5m,具体为1.5m。

第一排水孔22、第二排水孔41、第三排水孔42、第四排水孔23的孔径均为2c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体施工如下。疏通河道,防止河水雍高威胁河对岸的居民楼。在滑坡10前缘部位布置一排钢筋混凝土抗滑桩1,并预留与牛腿梁13、挡土板4的连接钢筋。清理滑坡10前缘岩土体,用混凝土浇筑成抗滑桩1上的牛腿梁13。在牛腿梁13水平延伸方向开挖滑床基岩102上的石英砂岩,在滑床基岩102下方浇筑成挡土墙2下的地下连续墙3。在地下连续墙3的上端面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土墙2或砌筑浆砌块石结构挡土墙2。挡土墙2顶部开设凹槽21用于植被种植,凹槽21又称为土坑。凹槽21一侧的挡土墙2内设置第一排水孔22。凹槽21下方的挡土墙2内设置第四排水孔23。浇筑挡土板4,并在抗滑桩1之间的挡土板4内设置第二排水孔41、第三排水孔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