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82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土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坑工程、水利工程及海防工程中,为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展,经常需要构筑物能发挥抵抗水平荷载及防水的作用;作为临时构筑物,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有重力坝、钢板桩等,作为永久性挡土构筑物,工程中常用的有现浇地下连续墙、现浇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墙等。

在公告号为CN20117282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围护墙挡土结构,包括灌注桩、挡土加固体,灌注桩以基坑周边均布设置,挡土加固体设置在两灌注桩向下且坑底平面之上间距增大处,挡土加固体为内设钢筋且浇注混凝土的板体;其内的钢筋与灌注桩内的主筋焊接。

这种挡土结构应用在含水量较高的基坑侧壁时,板体除了受到土体的压力之外,还会受到额外的静水压力,容易超过板体承受载荷,导致板体开裂,同时土体中的水向下渗透至板体底部的地基土中,使得板体容易下陷,加之板体受到的静水压力,板体容易倾覆,降低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土结构,其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挡土结构,包括位于基坑两侧的立板,所述立板底端朝向土体水平延伸设置有横板,所述立板上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撑板,两根所述撑板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撑;所述立板靠近土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立板的两端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有立柱,所述隔离网与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毛细吸水层,所述立板上穿设有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毛细吸水层底端,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朝向基坑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板一方面减少渗入立板底部的地基土中的水,另一方面,土体对横板施加的重力使得立板不易倾覆,提高立板的稳定性;隔离网一方面避免土体中的石块朝向立板一侧滑动,减少立板受到的动压力,另一方面隔离网对土体中的水起到引导作用,土体中的水沿滤网流向毛细吸水层,水受到重力作用集中在毛细吸水层的底端,最终经排水管流入基坑底部,减少立板受到的静水压力,进一步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由于横板的设置,立板底部不需要设置横向支撑,增大了基坑的施工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细吸水层位于靠近所述横板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土体中的水主要集中在深层,毛细吸水层设置在靠近横板一侧,提高了毛细吸水层的吸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细吸水层内设置有框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对毛细吸水层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毛细吸水层被土壤压扁,提高毛细吸水层的吸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板朝向土体的侧壁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凸边,所述凸边的上端面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凸边朝向土体的侧面从所述土体朝向所述立板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板通过凸边嵌入土体中,减少了土体与立板接触部位的空隙,使得立板受力均匀,还能增强立板抗剪切力;同时土体对凸边上端面的压力使得立板不易倾覆,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细吸水层采用海绵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里有无数的毛细孔,利用水的毛细现象,增强毛细吸水层的吸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从所述毛细吸水层一端朝向基坑底部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倾斜向下设置,有利于毛细吸水层中的水顺利排出,减少立板受到的静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内部填充有反滤材料,所述反滤材料的颗粒度大小沿所述排水管倾斜方向依次减小,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固定所述反滤材料的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海绵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腐蚀或老化,海绵的孔隙率变大,吸水率下降,水从排水管经过时,土壤颗粒被截留在立板内侧,减少土壤的流失,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横板,减少渗入立板底部的地基土中的水,土体对横板施加的重力使得立板不易倾覆,提高立板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隔离网和毛细吸水层,隔离网一方面避免土体中的石块朝向立板一侧滑动,减少立板受到的动压力,另一方面隔离网对土体中的水起到引导作用,土体中的水沿滤网流向毛细吸水层,水受到重力作用集中在毛细吸水层的底端,最终经排水管流入基坑底部,减少立板受到的静水压力,进一步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3)通过设置框架,框架对毛细吸水层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毛细吸水层被土壤压扁,提高毛细吸水层的吸水效果;

(4)通过设置凸边,减少了土体与立板接触部位的空隙,使得立板受力均匀,增强立板抗剪切力,同时土体对凸边上端面的压力使得立板不易倾覆,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毛细吸水层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立板;2、横板;3、撑板;4、横向支撑;5、隔离网;6、立柱;7、毛细吸水层;8、框架;9、排水管;10、反滤材料;11、滤网;12、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挡土结构,包括位于基坑两侧壁的立板1,立板1底端朝向土体水平延伸设置有横板2,立板1上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撑板3,两根撑板3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撑4。横板2一方面减少渗入立板1底部的地基土中的水,另一方面,土体对横板2施加的重力使得立板1不易倾覆,提高立板1的稳定性。由于横板2的设置,立板1底部不需要设置横向支撑4,增大了基坑的施工空间。

为了减少立板1受到的静水压力,立板1靠近土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离网5,隔离网5、立板1的两端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立柱6,隔离网5与立柱6通过锚钉连接,立板1与立柱6通过加强螺栓连接,立柱6底端插入基层土中。

如图2和图3所示,隔离网5与立板1之间设置有毛细吸水层7,毛细吸水层7采用海绵材料制成。由于土体中的水主要集中在深层,毛细吸水层7设置在靠近横板2一侧,提高了毛细吸水层7的吸水效率。

隔离网5一方面避免土体中的石块朝向立板1一侧滑动,减少立板1受到的动压力,另一方面隔离网5对土体中的水起到引导作用,土体中的水沿滤网11流向毛细吸水层7。

如图3所示,立板1上穿设有多个排水管9,排水管9的进水口位于毛细吸水层7底端,排水管9的出水口朝向基坑内部。排水管9从毛细吸水层7一端朝向基坑底部倾斜向下设置。排水管9倾斜向下设置,有利于毛细吸水层7中的水顺利排出,减少立板1受到的静水压力。水受到重力作用集中在毛细吸水层7的底端,最终经排水管9流入基坑底部,减少立板1受到的静水压力,进一步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避免毛细吸水层7被土壤压扁,毛细吸水层7内设置有框架8。框架8对毛细吸水层7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毛细吸水层7的吸水效果。

由于海绵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腐蚀或老化,海绵的孔隙率变大,吸水率下降。因此,排水管9内部填充有反滤材料10,反滤材料10可以采用碎石和砂砾,反滤材料10的颗粒度大小沿排水管9倾斜方向依次减小,排水管9内设置有多个固定反滤材料10的滤网11。水从排水管9经过时,土壤颗粒被截留在立板1内侧,减少土壤的流失,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立板1朝向土体的侧壁沿水平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凸边12,凸边12的上端面平行于水平面设置,凸边12朝向土体的侧面从土体朝向立板1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立板1通过凸边12嵌入土体中,减少了土体与立板1接触部位的空隙,使得立板1受力均匀,同时增强立板1抗剪切力;同时土体对凸边12上端面的压力使得立板1不易倾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隔离网5一方面避免土体中的石块朝向立板1一侧滑动,减少立板1受到的动压力,另一方面隔离网5对土体中的水起到引导作用,土体中的水沿滤网11流向毛细吸水层7。框架8对毛细吸水层7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毛细吸水层7被土壤压扁,提高毛细吸水层7的吸水效果。

水受到重力作用集中在毛细吸水层7的底端,最终经排水管9流入基坑底部,减少立板1受到的静水压力,进一步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横板2一方面减少渗入立板1底部的地基土中的水,另一方面,土体对横板2施加的重力使得立板1不易倾覆,提高立板1的稳定性;由于横板2的设置,立板1底部不需要设置横向支撑4,增大了基坑的施工空间。

凸边12减少了土体与立板1接触部位的空隙,使得立板1受力均匀,增强立板1抗剪切力,同时土体对凸边12上端面的压力使得立板1不易倾覆,提高挡土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