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嵌式植生护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7321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嵌式植生护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嵌式植生护岸。



背景技术:

申请号201520378701.9的实用新型,讲述的是一种大孔自锁渗滤植生砌块,在所述砌块两侧的边缘有可使砌块相互锁定的凹凸齿槽,通过齿槽使相邻砌块相互锁定成为一个整体,增加了砌体的稳定性。在砌块的端头也有凹凸形齿槽,在水面以下,这些凹凸形齿槽可以减缓水流对堤岸的冲刷,在水面以上,这些齿槽可以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在砌块的孔洞内填土并栽种植物,植物的根系深入到砌块的孔洞中,不仅使堤岸更加稳固,还美化了河岸的环境。砌块的表面有无数的孔隙,水可以通过孔隙透过砌块,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是一种兼具经济、环保、施工快捷、景观性、生态性于一体的渗滤植生护岸砌块。

目前我国河道整治大多采用浆砌石护岸或混凝土护岸的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但砌筑成型后颜色单调,不能与周边环境景观相适应;且人为地把河水与土体分开,阻断了水土自由交换,河水自净能力下降。这种整治方法缺乏安全性与生态系统及景观的有机结合。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实现以“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河道整治思路,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满足生态、景观和经济成本的最优化,新型的自嵌式植生护岸恰恰满足了以上各方面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嵌式植生护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嵌式植生护岸,包括底层河岸、上层河岸和连接固定杆,所述底层河岸和上层河岸设置的方向相反,上层河岸交织设置在底层河岸上端,所述底层河岸包括若干底层挡土块与拉结网,所述上层河岸包括若干上层挡土块和拉结网,所述底层挡土块之间弧形过渡连接,所述底层挡土块和上层挡土块上设有两块三角形植生孔和两块梯形植生孔,所述拉结网包括波浪形拉结网、十字拉结网和长条拉结网,所述底层挡土块和上层挡土块上对应设有若干连接固定孔,所述连接固定杆设置在连接固定孔内。

优选的,所述底层河岸的正面为波浪形。

优选的,所述波浪形拉结网设置在三角形植生孔的前面,所述十字拉结网设置在三角植生孔和梯形植生孔的中间,所述长条拉结网设置在梯形植生孔的后面,所述波浪形拉结网、十字形拉结网和长条拉结网的接触点之间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上层挡土块和下层挡土块靠近河水的一侧上均设有若干共通交流孔。

优选的,所述三角植生孔和梯形植生孔与若干共通交流孔相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种自嵌式植生护岸,通过地基将底层河岸设置在河堤岸的两旁,然后将上层河岸反向安装在底层河岸上端,并通过连接固定孔和连接固定杆来进行固定,底层河岸通常是在河水面以下的,底层挡土块之间的弧形过渡连接形成波浪形的表面,这样,面对河水不停的冲击,可以分散河岸受到的冲击力,而底层挡土块上的共通交流孔可以实现河水与堤岸之间联系在一起,实现生态系统及景观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如其它护岸一样把河水与土体分开,沿岸堆砌的上层挡土块和底层挡土块之间的间隙和共通交流孔构成了一个天然的过滤器,水流带动的杂物通过与墙体的撞击,速度减缓后会留在墙体的空隙中,除了为水生植物带来养份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三角植生孔和梯形植生孔之间填充土壤,可以中上适合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利于水体的整体生态平衡,同时植生型护岸由于其多功能孔洞设计,大大节省了原材料,达到节能的目的,但底层挡土块和上层挡土块内部设置的各种拉结网可以保证挡土块的结构稳定性,不会因为河水的长时间冲刷而松散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维持原土壤与水体环境生态上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并能以迅速、低成本和可持续的最优技术实现护岸的绿化,为河道景观和城市景观的构造增添一道亮色,使人与自然得到和谐的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层河岸的俯视图。

其中,1-底层河岸,2-上层河岸,3-连接固定杆,4-底层挡土块,5-上层挡土块,6-拉结网,7-三角形植生孔,8-梯形植生孔,9-波浪形拉结网,10-十字形拉结网,11-长条拉结网,12-连接固定孔,13-共通交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3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嵌式植生护岸,包括底层河岸1、上层河岸2和连接固定杆3,所述底层河岸1和上层河岸2设置的方向相反,上层河岸2交织设置在底层河岸1上端,所述底层河岸1包括若干底层挡土块4与拉结网6,所述上层河岸2包括若干上层挡土块5和拉结网6,所述底层挡土块4之间弧形过渡连接,所述底层挡土块4和上层挡土块5上设有两块三角形植生孔7和两块梯形植生孔8,所述拉结网6包括波浪形拉结网9、十字拉结网6和长条拉结网11,所述底层挡土块4和上层挡土块5上对应设有若干连接固定孔12,所述连接固定杆3设置在连接固定孔1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层河岸1的正面为波浪形,分散河水对植生护岸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波浪形拉结网9设置在三角形植生孔7的前面,所述十字拉结网6设置在三角植生孔和梯形植生孔8的中间,所述长条拉结网11设置在梯形植生孔8的后面,所述波浪形拉结网9、十字形拉结网10和长条拉结网11的接触点之间连接在一起,保护植生护岸不会因河水冲击力而松散。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挡土块5和下层挡土块靠近河水的一侧上均设有若干共通交流孔13,保证河水与周围土地的生态交流,不会隔断交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角植生孔和梯形植生孔8与若干共通交流孔13相连通,方便水生植物更好吸收河水中的养分,达到更好的生态交流互换。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种自嵌式植生护岸,通过地基将底层河岸1设置在河堤岸的两旁,然后将上层河岸2反向安装在底层河岸1上端,并通过连接固定孔12和连接固定杆3来进行固定,底层河岸1通常是在河水面以下的,底层挡土块4之间的弧形过渡连接形成波浪形的表面,这样,面对河水不停的冲击,可以分散河岸受到的冲击力,而底层挡土块4上的共通交流孔13可以实现河水与堤岸之间联系在一起,实现生态系统及景观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如其它护岸一样把河水与土体分开,沿岸堆砌的上层挡土块5和底层挡土块4之间的间隙和共通交流孔13构成了一个天然的过滤器,水流带动的杂物通过与墙体的撞击,速度减缓后会留在墙体的空隙中,除了为水生植物带来养份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三角植生孔和梯形植生孔8之间填充土壤,可以中上适合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利于水体的整体生态平衡,同时植生型护岸由于其多功能孔洞设计,大大节省了原材料,达到节能的目的,但底层挡土块4和上层挡土块5内部设置的各种拉结网6可以保证挡土块的结构稳定性,不会因为河水的长时间冲刷而松散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维持原土壤与水体环境生态上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并能以迅速、低成本和可持续的最优技术实现护岸的绿化,为河道景观和城市景观的构造增添一道亮色,使人与自然得到和谐的统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