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淤区防洪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643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淤区防洪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流清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淤区防洪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城市防洪河道清淤时,施工期间经常遇到持续强降雨,河水水位上涨,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必须设计有效的防洪排水系统。

目前,有两套清淤排水系统分别为:

系统一在上节流区和下节流区之间直接布设水管,在水管上配装强排泵,当降雨造成河道水位快速上涨时,开启强排泵,将上节流区来水直接抽入下节流区,以此实现防洪排水。此方案的弊端是:布设强排泵增加成本,周边为居民区较多,强排泵扰民情况明显,需要有专人看护,降雨期间即便强排泵能够排水,清淤区也需停工等待。

系统二采用溢流型围堰排水,是指将上节流区的围堰做成可调控溢流围堰,将节流区来水排入清淤区,清淤区内采用水泵将水抽排至下节流区。本系统由于上节流区向清淤区不间断防水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河流清淤防洪困难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噪音小、不扰民、可以保证清淤效率的清淤区防洪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淤区防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围堰、泄水管道、排水管道、排水泵;所述河道内布设有两条所述围堰,所述两条围堰将河道分隔为上节流区、清淤区和下节流区;所述上节流区和下节流区通过所述泄水管道连通,所述泄水管道贯穿所述清淤区,所述泄水管道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埋设在两条所述围堰的下部;两条所述围堰之一的下部埋设有连通所述上节流区与清淤区的排水管道,两条所述围堰之另一的下部埋设有连通所述清淤区与下节流区的排水管道,两条所述排水管道上均串装有所述排水泵。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泄水管道上安装有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成本低,安静、噪音小、不扰民,泄水管道能够24小时不间断排水,应急时开启排水管道能够保证水流排放速度,同时充分利用降雨期清淤停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围堰;2、泄水管道;3、排水管道;4、排水泵;5、上节流区;6、清淤区;7、下节流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清淤区防洪排水系统,包括河道、围堰1、泄水管道2、排水管道3、排水泵4。所述河道内布设有两条所述围堰1,所述两条围堰1将河道分隔为上节流区5、清淤区6和下节流区7。

所述上节流区5和下节流区6通过所述泄水管道2连通,所述泄水管道2贯穿所述清淤区6,所述泄水管道2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埋设在两条所述围堰1的下部。泄水管道2为长管道。

两条所述围堰1之一的下部埋设有连通所述上节流区5与清淤区6的排水管道3;两条所述围堰1之另一的下部埋设有连通所述清淤区6与下节流区7的排水管道3。两条所述排水管道3上均串装有所述排水泵4。排水管道3为短管道。

上述“长短管”配合,可以对上节流区5进行不间断泄水排水,噪音小,不扰民,又能够实现应急排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泄水管道上安装有截止阀。可以随时控制排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