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生态清淤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2806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微型生态清淤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生态清淤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城市微小河道的清淤主要是采用传统清淤技术,即将河道两端打坝,将水抽走后利用人工管冲或挖机挖掘的形式将底泥转运。这种作业模式不仅影响河道环境美观或汛期的分洪任务,而且容易对部分基础不稳的河堤及河边房屋建筑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垮塌。因此,传统清淤技术由于打坝、人工成本高、对河道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已逐渐被机械清淤技术所取代。但是对于机械清淤技术中的清淤船由于结构复杂、船体较大、拱桥限高等原因,不适合在城市微小河道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清淤挖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微型生态清淤平台,其采用前后船体抛锚连同卷扬机牵引吸头摆幅协同作业,不仅克服了微小河道生态清淤设施缺失问题,且拥有清淤过程环保、效率高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生态清淤平台,包括船体,于所述船体内设置用于驱动船体行进的发电机,在所述船体的船艏布置船艏尖舱,在所述船体的船艉布置船艉尖舱,在所述船体的船艏处通过支座活动连接吊架,在所述吊架的一端通过工字钢及吊挂组件连接清淤吸头,所述清淤吸头的外部设置防护罩;于所述清淤吸头中还设置排泥泵。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在所述船体内设置三道水密舱壁,所述水密舱壁使所述船体内部分割形成四个独立的密封腔室;

在所述船体内还设置江水箱、清水泵及海水泵,所述排泥泵与排泥管连接;

在所述船体的船艏及船艉分别设置一个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输出端通过锚索与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体积小、操作灵活及运输方便,适应城市微小河道的疏浚清淤工程,利用大抓力锚及锚索能解决在微小河道中定位桩定位的繁琐步骤,液压漏油风险以及难以通过低矮桥梁的问题,减少了劳动力与吊装成本,提高了清淤效率。通过布置工字钢大大增加了船体的开挖半径,清淤宽度和清淤深度可由操作者根据实地环境自主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Ⅰ。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Ⅱ。

其中:1、船体;101、船艏尖舱;102、船艉尖舱;2、发电机;3、江水箱;4、排泥管;5、支座;6、吊架;7、工字钢;8、清淤吸头;9、防护罩;10、卷扬机;1001、锚;1002、锚索;11、检修舱;12、清水泵;13、海水泵;14、平衡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微型生态清淤平台包括船体1,在船体1内设置三道水密舱壁,水密舱壁使船体1内部分割形成四个独立的密封腔室(包含检修舱11)。于船体1内设置用于驱动船体1行进的发电机2,在船体1的船艏布置船艏尖舱101,在船体1的船艉布置船艉尖舱102,在船体1的船艏处通过支座5活动连接吊架6,在吊架6的一端通过工字钢7、滑轮及吊挂组件连接清淤吸头8,清淤吸头8的外部设置防护罩9。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淤吸头为生态清淤射流泵或潜水吸泥泵,其利用流体力学COANDA效应原理,集底泥粉碎和吸取一体,可有效防止清淤刚才中淤泥扩散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在船体1内还设置江水箱3、清水泵12、海水泵13,在上述清淤吸头8上还设置排泥泵(图中未标出),该排泥泵与排泥管4连通。在船体1的船艏及船艉分别设置一个卷扬机10,卷扬机10的输出端通过锚索1002与锚1001连接。上述工字钢7用于作为清淤吸头8的横溢,从而提高清淤船的开挖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清淤作业时,首先通过大抓力的锚1001抛锚定位,根据作业泥层深度调节支座5下方的位置,开启清淤吸头8,利用卷扬机10对支座5牵引力带动吊架6做两相摆幅运动,从而完成扇形面作业。在微小河道中,清淤船几乎不做左右移动,河道清淤范围都在清淤吸头8的摆幅范围内,然后利用卷扬机10收放锚索1002,让船体1顺着锚索1002的方向前进,为了防止船体1侧翻,在船舱内还设置平衡滑块14。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体积小、操作灵活及运输方便,适应城市微小河道的疏浚清淤工程,利用大抓力锚及锚索能解决在微小河道中定位桩定位的繁琐步骤,液压漏油风险以及难以通过低矮桥梁的问题,减少了劳动力与吊装成本,提高了清淤效率。通过布置工字钢大大增加了船体的开挖半径,清淤宽度和清淤深度可由操作者根据实地环境自主选择。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