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冲洗自洁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704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冲洗自洁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反冲洗自洁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背景技术:

无负压给水设备是一种加压给水机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连接、在市政官网剩余压力基础上串联叠压供水而确保市政管网压力不小于设定保护压力的二次加压给水设备。

目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作为二次加压供水重要的储备水源,直接给用户供水,因此保证水箱内的水不受到二次污染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水中存在水垢,水垢往往会沉积于罐体内部,造成难以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箱式无负压给水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水垢堆积罐底难以清理的问题,以及保证存储在罐中的水质不受二次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冲洗自洁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包括稳压罐、真空抑制器、增压装置、出水管、过滤管和反冲洗装置;其中,所述真空抑制器设置于所述稳压罐上;所述过滤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冲洗装置相连接;所述过滤管的侧面设置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稳压罐通过管道与所所述入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道通过增压装置和所述过滤管的出水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过滤管包括双层滤网和活性炭;所述双层滤网设置于所述过滤管内;所述活性炭包裹于所述双层滤网内;所述过滤管的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入水口设置于所述过滤网上下两面;

其中,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储水箱和压力泵;所述储水箱与所述过滤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力泵设置于所述储水箱内。

优选的,所述过滤管的两端、所述稳压罐和所述过滤管的连接管道、所述增压装置和所示过滤管的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稳压罐上设置有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稳压罐和所述出水管上均设置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增压装置为压力泵,且每个压力泵上均配置有一个变频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过滤管内过滤网和活性炭的设计,达到充分进化水质的目的,防止二次污染;反冲洗装置的设定,使滤网上的水垢不用进行人工清洗,以达到自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反冲洗自洁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反冲洗自洁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反冲洗自洁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包括稳压罐1、真空抑制器3、增压装置5、出水管 6、过滤管2和反冲洗装置4;其中,所述真空抑制器3设置于所述稳压罐1上;所述过滤管2的一端与所述反冲洗装置4相连接;所述过滤管2的侧面设置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稳压罐1通过管道与所所述入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道6通过增压装置5和所述过滤管2的出水口相连接;水存储于所述稳压罐1内,所述稳压罐1 将水从过滤管2的进水口输入至过滤管2,水再从过滤管2的出水口输出至增压装置5,最后经过出水管6输送给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管2包括双层滤网21和活性炭(图为示出);所述双层滤网21设置于所述过滤管2内;所述活性炭包裹于所述双层滤网21内;所述过滤管2的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入水口设置于所述过滤网21的上下两面;当水从稳压罐1内流经到所述过滤管2内时,大的固体废弃物被所述双层滤网21过滤,水垢等小的废弃物被活性炭吸附,保证水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洗装置4包括储水箱41和压力泵 42;所述储水箱41与所述过滤管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力泵42 设置于所述储水箱41内;所述过滤管2的两端、所述稳压罐1和所述过滤管2的连接管道、所述增压装置5和所示过滤管2的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9。当系统正常供水时,关闭过滤管2背对反冲洗装置4一端的阀门9,其余阀门9均打开,稳压罐1在边给用户供水边给储水箱41供水,当储水箱41水满后,所述过滤管2的两端的阀门均关闭;由于水主要通过过滤网2来给用户供水,水垢主要堆积在过滤网2上,当水垢堆满到一定的厚度,关闭所述稳压罐 1和所述过滤管2的连接管道、所述增压装置5和所示过滤管2的连接管道上的阀门9,打开所述过滤管2的两端的阀门,通过压力泵42将储水箱41内的水从过滤管2的另一端输送出去,从而达到清洗滤网上水垢的目的,实现对过滤网的反冲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罐1上设置有进水口8,来给稳压罐注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罐1和所述出水管6上均设置有压力表7。用于了解管内压力,保证输水的压力可以达到最低的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压装置5为压力泵,且每个压力泵上均配置有一个变频装置(图未示出)。高峰期低峰期所需供水压力不同,变频装置可以调节压力泵的供水压力,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