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框架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022阅读:1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框架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墙,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框架挡土墙。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传统的土工栅格加筋挡土墙一般采用返包式加筋挡土墙和模块式加筋挡土墙两种形式。

返包式加筋挡土墙是指采用土工格栅返包坡面填料形成的加筋挡土墙,该形式的加筋挡土墙借助连接棒将上下层土工栅格连接在一起,使整个加筋挡土墙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但该形式挡土墙的面板刚度近似为零,其使用范围受到坡度限制(坡度一般不宜大于70°),此外这类挡土墙临水修建时抗冲刷能力差。

模块式加筋挡土墙是指墙体采用土工栅格加筋,墙面采用预制混凝土模块,并通过连接棒将墙体加筋栅格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加筋挡土墙。该形式挡土墙单个模块的刚度很大,但就整个墙高范围而言,模块墙面的整体刚度小,整体性差,墙面水平变形大(尤其挡土墙较高时)。

综上所述,传统的土工栅格加筋挡土墙的结构稳定性已满足不了土工建设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框架挡土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挡土墙,包括钢结构底座和墙体,墙体直立于钢结构底座上,墙体包括构成T型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钢结构底座上直立设有若干竖钢梁,紧贴墙体两侧水平设有若干横钢梁,竖钢梁与横钢梁为固定连接,竖钢梁与钢结构底座之间设有倾斜的斜钢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呈T字形构建,第一墙体与土石堆的被挡面平行,第二墙体与土石堆的被挡面垂直,第二墙体与斜钢梁配合,可提高第一墙体的抗压性能;

紧贴墙体两侧固定的若干竖钢梁、横钢梁可保护墙体,由于钢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所以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抗压能力,还能提高墙体的抗流水冲刷能力。

优选的,钢结构底座包括方形框架,方形框架内互相平行地设有若干根钢杆,斜钢梁底端固定于钢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方形框架和若干钢杆制成钢结构底座,在保证钢结构底座良好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节省了钢材用量。

优选的,墙体的端部设有栏杆,墙体两侧、同高度处的两根横钢梁上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枢接座、卡板,卡板上设有卡口,栏杆一端枢接于第一枢接座上,另一端卡于卡口内,栏杆上螺纹连接有转盘,转盘上固定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栏杆封住墙体的端部,且栏杆可方便地开启或关闭,拆装方便,还方便了搭建墙体。

优选的,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为一体成型,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倒角可增加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提高了第一墙体的抗冲击、抗压能力。

优选的,墙体上紧贴过渡倒角设有连接梁,连接梁连接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的横钢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梁不仅可保护过渡倒角,还能连接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的横钢梁,提高横钢梁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横钢梁为C型钢,C型钢的开口朝向墙体;竖钢梁为工字钢,工字钢包括腰板及连接在腰板两端的腿板,腿板固定于横钢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采用C型钢、工字钢作为横钢梁、纵钢梁,不仅材料易获得,而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第一墙体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等腰梯形的第一墙体的侧面为斜面,土石堆压于第一墙体上时,可顺着第一墙体的倾斜方向排泄土石,减缓土石对第一墙体的正面压力。

优选的,第二墙体与钢结构底座之间设有倾斜的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杆可提高第二墙体的抗压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呈T字形构建,配合斜钢梁,可提高墙体的抗压性能;

2.由横钢梁、竖钢梁围成的保护结构,可提高墙体抗水流冲刷性能,还可进一步提高墙体的抗压、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拆装式挡土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拆装式挡土墙与土石堆的位置关系图,其中可拆装式挡土墙俯视;

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滚轮与第一C型钢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部放大图;

图7为第二工字钢与第二C型钢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可拆装式挡土墙的侧视图;

图9为工字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结构底座;11、方形框架;12、钢杆;2、墙体;21、第一墙体;22、第二墙体;23、过渡倒角;3、钢梁;31、横钢梁;32、竖钢梁;33、斜钢梁;34、连接梁;35、栏杆;36、第一枢接座;361、连接板;362、套筒;37、卡板;371、卡口;38、转盘;381、手柄;39、第二枢接座;30、立柱;4、滑轨;41、滑板;42、第一工字钢;43、滚轮;431、凸缘;44、第一C型钢;45、凸块;5、支座;6、长杆;7、加强杆;8、支柱;9、第二工字钢;10、第二C型钢;100、土石堆;200、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可拆装式挡土墙,如图1、图2所示,该型挡土墙包括由型钢焊接而成的钢结构底座1,钢结构底座1上直立设有墙体2,墙体2两侧紧贴设有多根钢梁3,钢结构底座1上还倾斜地焊接固定多根斜钢梁33。搭建该型挡土墙时,将钢结构底座1放置于土石堆100的被挡面前,然后开始搭建墙体2,墙体2可用沙袋堆成,或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墙体2包括连为一体的第一墙体21和第二墙体22,两者互相垂直形成T字形,其中第一墙体21与土石堆100的被挡面平行。

第一墙体21背向土石堆100的一面上焊接固定斜钢梁33,斜钢梁33一端焊接固定于钢结构底座1上,另一端焊接固定于竖钢梁32上。

第一墙体21与第二墙体22的连接处,即第一墙体21的根部具有过渡倒角23,墙体2两侧面也设有贴附于过渡倒角23上的连接梁34,连接梁34焊接固定于第一墙体21、第二墙体22上的两根横钢梁之间。

第一墙体21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第一墙体21离第二墙体22越远,则厚度越小。墙体2两侧紧贴设有多根钢梁3,钢梁3包括横钢梁31、竖钢梁32和连接梁34,多根横钢梁31水平、等距地紧贴于墙体2上,竖钢梁32竖直且等距地焊接固定于横钢梁31上。横钢梁31为C型钢,横钢梁31的开口朝向墙体2表面,竖钢梁32为工字钢,工字钢的腿板200与C型钢焊接固定。第一墙体21上的横钢梁31高度与第二墙体22上的横钢梁31高度一一对应,位于同高度处的两根横钢梁31通过连接梁34焊接固定。第一墙体21与第二墙体22的连接处具有过渡倒角23,连接梁34紧贴于过渡倒角23上,过渡倒角23位于第一墙体21的根部,过渡倒角23的厚度大于第一墙体21的厚度。

钢结构底座1由方形框架11和多根钢杆12构成,多根钢杆12互相平行且等距地焊接固定于方形框架11内。第一墙体21上的竖钢梁32、斜钢梁33与钢杆12的数量、位置均一一对应。

结合图1与图2,方形框架11的一条边上还焊接固定有一根立柱30和一根加强杆7,加强杆7呈倾斜状,其一端焊接固定于方形框架11上,另一端焊接固定于立柱30上。加强杆7与立柱30围成的平面与第一墙体21垂直。

如图3所示,钢结构底座1上还安装有滑轨4,滑轨4和斜钢梁33均位于第一墙体21背离土石堆100的一侧。滑轨4包括可沿钢杆12长度方向运动的滑板41,每根钢杆12上均有一块滑板41,竖钢梁32底部与滑板41焊接固定。滑轨4还包括第一工字钢42,以及设于第一工字钢42两侧开口处的第一C型钢44,第一C型钢44与第一工字钢42平行,第一C型钢44顶部与滑板41焊接固定。第一工字钢42顶部焊接固定支座5,支座5上开设螺纹孔后插入一根长杆6,长杆6上加工有外螺纹,旋转长杆6或在长杆6两端各拧一个螺母,可使长杆6靠近或远离第一墙体21,长杆6与钢杆12平行,可将长杆6伸长至抵住第一墙体21。

如图4、图5所示,每根第一C型钢44上均可转动设有一排滚轮43,滚轮43伸入第一工字钢42侧面的开口内,滚轮43外边缘处还一体成型有凸缘431,凸缘431抵于第一工字钢42的腿板200边缘。第一C型钢44上具有一排多个圆柱形的凸块45,滚轮43套于凸块45上。滚轮43上开设有与凸块45形状配合的凹槽,凸块45位于凹槽内。

如图6所示,第一墙体21的外端、第二墙体22远离土石堆100的一端均封有栏杆35,墙体2两侧位于同高度处的两根横钢梁31上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枢接座36和卡板37,卡板37上开设有V字形的卡口371,栏杆35一端铰接于第一枢接座36上,另一端位于V字形卡口371的尖底处。栏杆35上加工有外螺纹,栏杆35卡于卡口371内的一端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转盘38,转盘38上焊接固定有多根手柄381,用手柄381转动转盘38可将栏杆35紧紧固定于卡口371内。

墙体2为架空设计,钢结构底座1上于第一墙体21、第二墙体22的正下方均直立焊接固定有多根支柱8,支柱8上焊接固定有第二工字钢9,两根第二工字钢9互相平行,第一墙体21或第二墙体22就架在两根第二工字钢9顶部,并焊接固定。

如图7所示,作为加固,在第二工字钢9的侧面开口内焊接固定第二C型钢10,第二C型钢10的开口两边缘分别与第二工字钢9的两个腿板200紧贴焊接。

如图8所示,第二墙体22的端部铰接于立柱30上。立柱30从上到下焊接固定有多个第二枢接座39,第二墙体22的端部从上到下焊接有多个连接板361,连接板361上一体成型有套筒362,套筒362伸入第二枢接座39内,一根长螺栓贯穿第二枢接座39插入套筒362内。

使用方法:

搭建时先在土石堆100被挡面的前方铺设好钢结构底座1,再于钢结构底座1上直立固定好第一墙体21外侧的钢梁3,然后在滑板41上直立固定好第一墙体21内侧的钢梁3,通过滑轨4和滑板41的配合,将两侧钢梁3合围成第一墙体21的外形框架,然后向框架内装满沙袋;

将预先制好的第二墙体22框架直立焊接固定于钢结构底座1上,然后向框架内装满沙袋,必要时可适当转动第二墙体2,调整第二墙体2至与土石堆100的被挡面平行;最后在墙体2与钢结构底座1之间焊接固定斜钢梁33,将第一墙体21面对土石堆100一侧面上的钢梁3与钢结构底座1焊接固定即可。

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将斜钢梁33焊接处、钢梁3与钢结构底座1焊接处切割,然后将第一墙体21背对土石堆100一侧面上的钢梁3通过滑轨4拉开,清出第一墙体21,得到围成第一墙体21的钢梁3;再打开第二墙体22端部的栏杆35,清出第二墙体22后拔掉第二枢接座39上的长螺栓,再切割立柱30与钢结构底座1的焊接缝、支柱8与钢结构底座1的焊接缝,即可得到围成第二墙体的钢梁3、独立的立柱30、独立的钢结构底座1;最后将上述拆下的独立部件用车辆运走,以便重复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