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折板式事故油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177阅读:9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折板式事故油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电站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折板式事故油池。



背景技术:

根据《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当主变压器单个油箱的油量在1000KG及以上时,应同时设置储油坑和事故油池,各个变压器所对应的储油坑通过排油管与事故油池连接。变压器事故排油由于消防和环保的要求不能直接排入下水管网里。现有技术中,设计变压器事故排油,是设计一个有进无出的事故油池。每年雨季雨水通过变压器储油坑至事故油池连接管进入事故油池。当事故油池中的雨水积满以后将造成储油坑积水,储油坑中的积水会造成水渗入地下厂房。为了保证变压器事故排油,变电站的工作人员需每次下雨后对事故油池用水泵排水和人工排水,工作量很大,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变电站正常运行。而事故油池中的雨水含有油,直接排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油池中的雨水中油主要为浮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为确保油水分离完成,在油池中油粒上浮所需时间须小于流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为保证油粒不会排出,必须使含油雨水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因此需要保证池体的长度,但较长的池体不利于变电站的规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电站折板式事故油池,增加污水在池体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油水充分分离,减少排出到环境中的油含量,同时可以保证事故排油的不外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站折板式事故油池,包括油池本体,油池本体上端设置进入口和通气管,所述油池本体中设置隔墙和溢流墙,隔墙和溢流墙上端与油池本体顶部之间设有开口,隔墙和溢流墙将油池本体分隔为分离区、溢流区和排水区,分离区和溢流区之间为溢流墙,排水区与分离区以及溢流区之间为隔墙,溢流墙的高度低于隔墙的高度,分离区和排水区通过下部的连通孔连通,分离区设置进油管,排水区设置排水管,进油管的高度大于溢流墙的高度,所述分离区底部铺设连续弯曲的折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排水管为“L”形,排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排水区底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溢流区设置抽油管,所述抽油管与抽油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排水管下端设置吸油棉。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通气管上端设置弯曲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通气管上端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通气管顶部不接触,防护罩通过筋板与通气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折板式事故油池,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排出的污水在分离区静置实现油水分离,分离区下层的水通过下部的连通孔进入排水区,再通过排水管排出;当出现事故排油时,分离区液面增高,当液面高度大于溢流墙高度时,分离区上层的油溢流进入溢流区,使油体不外排。

2、分离区底部设置的连续弯曲的折板,使污水在分离区呈波浪式上下运动,污水流速减缓,有利于油水分离,同时,根据浅池理论,设置的折板有利于油的上浮。

3、排水管为“L”形,排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排水区底部,因此只有当排水区液面高度大于排水管上端高度时,排水区的水才会外排,而且由于出水管下端延伸至排水区底部,因此只把排水区下层的水排出,上层的油不会外排,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排出的水的含油量。

4、溢流区设置抽油管,可以根据需要将溢流区的油抽出进行回收利用。

5、排水管下端设置吸油棉,可以对排出的水进行吸附,进一步减少排出水的含油量。

6、通气管上端设置弯曲部或设置防护罩,防止杂物或雨水进入池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沿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沿B-B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油池本体1,进入口2,通气管3,隔墙4,溢流墙5,连通孔6,进油管7,排水管8,折板9,抽油管10,抽油泵11,吸油棉12,防护罩13,筋板14,分离区101,溢流区102,排水区10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中,一种变电站折板式事故油池,包括油池本体1,油池本体1上端设置进入口2和通气管3,所述油池本体1中设置隔墙4和溢流墙5,隔墙4和溢流墙5上端与油池本体1顶部之间设有开口,隔墙4和溢流墙5将油池本体1分隔为分离区101、溢流区102和排水区103,分离区101和溢流区102之间为溢流墙5,排水区103与分离区101以及溢流区102之间为隔墙4,溢流墙5的高度低于隔墙4的高度,分离区101和排水区103通过下部的连通孔6连通,分离区101设置进油管7,排水区103设置排水管8,进油管7的高度大于溢流墙5的高度,所述分离区101底部铺设连续弯曲的折板9。

所述排水管8为“L”形,排水管8的下端延伸至排水区103底部。

所述溢流区102设置抽油管10,所述抽油管10与抽油泵11连接。

所述排水管8下端设置吸油棉12。

所述通气管3上端设置弯曲部。

作为本实施例的替代方案如图4中,所述通气管3上端设有防护罩13,所述防护罩13与通气管3顶部不接触,防护罩13通过筋板14与通气管3连接。

当没有发生事故排油时,污水从进油管7进入到分离区101,经过折板9,油水逐渐分离,油处于上层,水处于下层,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分离区101下部的水从连通孔6进入排水区103,上层的油留在分离区101;当突发事故排油时,排出的油从进油管7进入到分离区101,油处于上层,水处于下层,当分离区101的液面高度大于溢流墙5的高度时,分离区101上层的油进入溢流区102,完成集油,防止油体外排。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