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的安全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9966发布日期:2018-06-26 19:4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的安全闸门。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经常会使用到闸门,通过闸门来实现对水流的控制。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告号为CN106759140A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水利闸门,其通过螺杆带动闸门升降,从而实现闸门的启闭,闸门上端位于水面上方,水汽较多,当温度较低时,闸门上端容易结冰,并且螺杆上也会结冰,特别是在气温较低且雨雪天气时,闸门上端更易积累结冰或积雪,使得闸门的重量大大增加,闸门不易移动,从而使得闸门不能及时移动造成安全隐患,然而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闸门上方设置电热丝或者其他电热部件来对闸门上方进行除冰,但是在此过程中闸门的上表面会经过多次的冷热交替,使得闸门上表面的材质出现局部应力集中,容易产生局部脆性和龟裂,使得闸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的安全闸门,具有闸门上方除冰时不易损坏闸门,提高闸门寿命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的安全闸门,包括水道,所述水道两侧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蜗轮,在蜗轮上方设有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上限位板,所述蜗轮与限位板转动连接,所述蜗轮由驱动机构驱动其转动,在蜗轮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下端设有闸门,所述闸门两侧设有滑条,所述水道两侧的基座上设有与滑条配合的滑槽,所述闸门上方固定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方固定有加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蜗轮的旋转,从而实现丝杆上闸门的上下移动,实现闸门的启闭。当闸门上方结冰时给加热块通电加热,从而使得加热板上方的冰块得以融化,便于移动闸门,在加热板温度上升的同时,在隔热层的作用下,加热板的温度不易传递到闸门上,从而使得闸门不会出现冷热交替受热不均的情况,使得闸门的寿命上升,起到了在除冰时,闸门不易损坏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板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蜗杆的转动,当蜗杆转动后会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带动丝杆上的闸门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板上方固定有向上延伸的加热棒,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供加热棒穿过的活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除冰时,同时给加热板和加热棒通电加热,加热棒能够使得闸门上方冰块在纵向上的受热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冰块融化更快,加快了除冰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层与闸门之间固定有隔热块,所述隔热块内部中空,所述隔热块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为软管,所述出气管与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抽风机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固定在安装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板和加热棒上的部分热量会通过散热层后向下传递使得隔热块温度上升,因此在给加热板和加热棒通电时,同时开启抽风机,通过风冷的方式使得隔热块温度不易上升,从而使得热量不易传导到闸门上,起到了进一步保护闸门的作用,并且进气管和出气管为软管,使得闸门在上下移动时,进气管和出气管不会阻碍闸门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靠近隔热块的上端,所述进气管靠近隔热块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管更加靠近加热板和加热棒,使得出气管能够对隔热块温度较高的上表面及时降温,从而使得隔热块散热更快,并且根据热气流上升原理,出气管能够将更多的热气抽出,使得隔热块散热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得热量不易传递到闸门上,使得闸门不会出现冷热交替、受热不均的情况,防止闸门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外套设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加热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由弹性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套由弹性材质制成能够随着闸门的上下移动而变形,伸缩套能够保护丝杆,使得丝杆不易结冰,使得丝杆在转动时更加顺畅,并且在除冰时,热量也不易进入到丝杆中并通过丝杆传递到闸门,进一步起到保护闸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两侧嵌有侧密封条,所述侧密封条由橡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密封条使得滑条与滑槽配合紧密,水不易从滑槽与滑条之间的缝隙流过,提高闸门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闸门底部固定有下密封条,下密封条采用橡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密封条能够使得水不易从闸门与水道底部之间的缝隙中通过,提高闸门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给加热板和加热棒通电加热,使得闸门上方冰块能被快速融化,便于移动闸门,并且在隔热层、隔热块以及抽风装置的作用下使得除冰时产生的热量不易传递到闸门上,使得闸门不易出现冷热交替和受热不均的情况,从而使得闸门在除冰时不易损伤,提高了闸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凸显本实施例中丝杆与其他零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水道;2、基座;3、支撑杆;4、安装板;5、蜗轮;6、上限位板;7、连接杆;8、蜗杆;9、伺服电机;10、丝杆;11、闸门;12、滑条;13、滑槽;14、侧密封条;15、下密封条;16、隔热块;17、隔热层;18、加热板;19、伸缩套;20、加热棒;21、活动孔;22、进气管;23、出气管;24、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布了一种水利工程的安全闸门,如图1、图2所示,包括水道1,水道1两侧设有基座2,在基座2上固定有支撑杆3,支撑杆3上固定有安装板4,在安装板4上转动连接有蜗轮5,在蜗轮5上方设有上限位板6,上限位板6通过连接杆7与安装板4连接,蜗轮5与上限位板6转动连接,在蜗轮5的一侧设有与蜗轮5啮合的蜗杆8,蜗杆8与固定在安装板4上的伺服电机9的电机轴固定连接,在蜗轮5内螺纹连接有丝杆10,在丝杆10的下端固定有闸门11。

如图1、图3所示,闸门11的两侧设有滑条12,在河道两侧设有与滑条12配合的滑槽13,当伺服电机9转动时,蜗杆8会带动蜗轮5转动,从而通过丝杆10带动闸门11在滑槽13内上下滑动。

如图1、图3所示,在滑槽13的两侧固定有侧密封条14,侧密封条14由橡胶制成,侧密封条14使得滑条12与滑槽13配合紧密,水不易从滑槽13与滑条12之间的缝隙流过。在闸门11下方固定有下密封条15,下密封条15由橡胶制成,当闸门11完全落下时,下密封条15能够使得水不易从闸门11与水道1底部之间的缝隙中通过,提高闸门11的密封性。

如图1、图2所示,在闸门11上方固定有隔热块16,在隔热块16上方设有隔热层17,在隔热层17上方固定有加热板18,隔热块16、隔热层17以及加热板18套接在丝杆10外。当闸门11上方结冰时,可以给加热板18通电进行加热,使得闸门11上方的冰块融化,并且在隔热层17的作用下使得加热板18产生的热量不易向下传递,从而使得闸门11不易出现冷热交替而损坏的现象。并且在丝杆10外套设有伸缩套19,伸缩套19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在闸门11上下移动时伸缩套19能随之变形,伸缩套19对丝杆10起到保护作用,使得丝杆10不易结冰,从而使得丝杆10在转动时更加顺畅,并且在除冰时,伸缩套19使得热量不易进入到丝杆10中并通过丝杆10传递到闸门11上,从而进一步保护闸门11,提高闸门11的寿命。

如图1、图2所示,在加热板18上方固定有向上延伸的加热棒20,在安装板4上设有供活动孔21穿过安装板4的活动孔21,在给加热板18通电加热的同时可以给加热棒20通电对闸门11上的冰块进行加热,加热棒20能够使得闸门11上方冰块在纵向上的受热面积增大,使得冰块更易融化。

如图1、图2所示,隔热块16内部中空,在隔热块16的侧面连接有进气管22和出气管23,进气管22和出气管23为软管,出气管23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安装板4上的抽风机24连接,进气管22的上端固定在安装板4上,并且进气管22和出气管23为软管,使得闸门11上下运动时,进气管22和出气管23不会阻碍闸门11运动,当对加热板18进行加热时,加热板18上的部分热量会通过隔热层17使得隔热块16温度上升,此时开启抽风机24可以将隔热块16内部的空气抽走,并加快空气从进气管22进入,从而加快了隔热块16内部空气流动的速度,通过风冷的方式使得隔热块16热量散发快,从而使得闸门11不易受热,闸门11不易冷热交替变化,从而起到保护闸门11的目的,并且出气管23靠近隔热块16的上端,进气管22靠近隔热块16的下端,由于出气管23更靠近热源,并且根据热气流上升的原理,使得抽风机24在抽气时能够更加快速的将隔热块16内的热空气带走,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隔热块16的散热速度。

具体工作过程:当闸门11上方结冰时,给加热板18和加热棒20通电加热,使得闸门11上方的冰块得以融化,加热板18和加热棒20上的热量受到隔热层17的阻隔使得热量不易向下传递,而少部分热量向下传递后会先使隔热块16的温度上升,而通过抽风机24可以使得隔热块16内部空气流速加快,从而使得隔热块16散热速度块,进而使得热量难以传递到闸门11上,综上所述,当加热板18和加热棒20通电加热时,在隔热层17和隔热块16的作用下使得加热板18和加热棒20上的热量不易传递到闸门11上,从而使得在对闸门11上方进行除冰时闸门11不会出现冷热交替的情况,从而使得闸门11不易损坏,提高了闸门11的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