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实施基坑全周期共用的顶圈梁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025发布日期:2018-06-19 22:11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分期实施基坑全周期共用的顶圈梁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期实施基坑全周期共用的顶圈梁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大,基坑逐步向超深、超大规模等方向发展。超大基坑根据建筑功能或邻近环境保护等原因经常采用分区开挖,同时也存在相邻基坑同时或时序搭接开挖的可能。则相邻基坑间的分隔墙(地下墙或排桩等)应运而生,其上端顶圈梁(第一道钢筋砼围檩)因受力方向与支撑方案等原因,往往存在预留不准或重复施工的情况,对于施工效率及工程造价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分隔墙顶圈梁常规做法有三种:

1)后期施工基坑时凿除既有顶圈梁,根据支护方案重新施做顶圈梁;

优点:不受后期支护方案制约,可靠性高;缺点:废弃工程量大,工期略长。

2)分阶段实施的基坑顶圈梁统筹考虑,事先做好预留;

优点:工程量工期集约,可靠性高;缺点:灵活性低,支护方案不能调整。

3)先期不预留,后期不凿除,采用植筋连接。

优点:

工程量工期集约,后期支护方案灵活性高。

缺点:

可靠性较差。

以上三种措施均不能同时满足集约工程量、后期施工基坑支护方案可灵活调整、后期施工安全可靠的要求。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集约工程量、后期施工基坑支护方案可灵活调整、后期施工安全可靠要求的顶圈梁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期实施基坑全周期共用的顶圈梁构造,在顶圈梁的后期开挖侧设有向所述后期开挖侧突出的抗剪构造块,所述抗剪构造块的高度为所述顶圈梁高度的一半,所述抗剪构造块的宽度为150-400mm。

进一步地,所述抗剪构造块沿分隔墙范围全长布置。

进一步地,支撑在所述抗剪构造块上的投影区域的表面混凝土被凿毛形成凿毛连接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少量工程量的增加,无须全断面设置预留接驳器或钢筋等造价高昂的临时构件,也不用等后期施工基坑的支撑方案稳定,提供支撑接驳器预留位置后再开工施做前期基坑,保证了开工节点及施工进度;同时连接方式安全可靠,并且分阶段施工的后续施工无废弃工程,使后期施工基坑支护方案灵活全面,并且工程量工期集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顶圈梁构造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圈梁构造断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中,1、顶圈梁;11顶圈梁钢筋;2抗剪构造块;21抗剪构造钢筋;22凿毛连接面;23抗剪构造块支撑区域;24抗剪构造块非支撑区域;3地下连续墙;4后期凿除的第一道支撑;5后期连接的第一道支撑;6先期开挖侧;7后期开挖侧;8支撑投影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常规的相邻基坑共用顶圈梁的工程中,顶圈梁截面构造如图1所示,顶圈梁1为矩形截面,顶圈梁内设有顶圈梁钢筋11,顶圈梁1的下部为地下连续墙3。顶圈梁的高度通常约为800mm左右,与分隔墙同宽或略宽于分隔墙(向先期开挖侧坑内突出)。

在顶圈梁1的先期开挖侧6设有需要后期凿除的第一道支撑4,为了便于连接后期支撑(即后期连接的第一道支撑5),需在顶圈梁1全断面设置预留接驳器或钢筋等临时构件,造价高昂;同时,为了明确接驳器的预留位置,必须等待后期施工基坑的支撑方案稳定后才能开始开工施做前期基坑,影响了开工节点及施工进度。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可采用在顶圈梁断面进行植筋来连接后期支撑,施工工艺复杂而且耗费高昂,并且连接可靠性较差。

除了上述两种方案,现有技术还采用在后期施工基坑时凿除既有顶圈梁,根据后期基坑的支护方案重新施做顶圈梁,这种方案废弃工程量大,工期长,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分期实施基坑全周期共用的顶圈梁构造如图2、图3所示,顶圈梁1在原矩形截面的基础上,增加向后期开挖侧7突出的,高度为顶圈梁1高度的1/2,宽度为200mm的抗剪构造块2,抗剪构造块2根据抗剪计算进行配筋(即抗剪构造钢筋21)。

抗剪构造块2的宽度可在150-400mm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宽度,本实施例的宽度为200mm。

如图3所示,抗剪构造块2沿分隔墙范围全长布置,包括抗剪构造块的支撑区域23和抗剪构造块的非支撑区域24。

当后期支撑(即后期连接的第一道支撑5)施做时,与所在位置的抗剪构造块2形成启口搭接,通过抗剪构造块2的截面高度与内配抗剪构造钢筋21抵抗支撑与围檩连接时抗竖向剪力;通过于支撑所在投影区域8的抗剪构造块表面混凝土凿毛(±20mm)后形成凿毛连接面22,然后整体浇筑可抵抗支撑水平向剪力。

以常规高度800mm的顶圈梁为例,本实用新型的顶圈梁每延米仅增加钢筋砼0.08m2

本实用新型通过少量工程量的增加,无须全断面设置预留接驳器或钢筋等造价高昂的临时构件,也不用等后期施工基坑的支撑方案稳定,提供支撑接驳器预留位置后再开工施做前期基坑,保证了开工节点及施工进度;同时连接方式安全可靠,不必采用植筋等耗费高昂、工艺复杂而连接方式可靠性差的施工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施工无废弃工程,预留灵活全面、连接安全可靠的分阶段施工基坑分隔墙顶圈梁一次性施工解决方案。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