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绞盘的履带式移动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9176发布日期:2018-07-24 22:0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抢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绞盘的履带式移动泵站。



背景技术:

目前抢险设备一般为带有排水管的排水车,担负着农业及城市灌溉排水、防洪排涝任务。但是如遇特大洪涝或干旱情况,可能因水位过高或过低而不能正常工作。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有些低、矮、窄环境(如狭窄街道、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地铁站)或路况比较复杂的地方现有的排水设备不能正常进入进行作业,无法起到任何作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抢险设备进行作业时具有地域的限制,如不能进入低、矮、窄的环境内,且该抢险设备在陷入泥塘内不易脱困。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适应地下车库、小巷子等作业空间较小场所,并自带脱困设备的带绞盘的履带式移动泵站。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带绞盘的履带式移动泵站,包括履带底盘、绞盘、动力系统、液压系统、软油管、水泵及水管;

所述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固定在履带底盘上;所述绞盘固定于履带底盘的前端;所述动力系统为履带底盘和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所述液压系统为绞盘与水泵提供动力;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泵、液压阀块、电磁控制阀,所述液压油泵与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液压阀块与液压油泵通过软油管连接,电磁控制阀安装于液压阀块上;

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水管连接;所述水泵包括第一液压马达、水泵叶轮和水泵泵体,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水泵叶轮工作,第一液压马达的进油口与出油口通过软油管分别与液压阀块的出油口与进油口连接;

所述绞盘包括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用于驱动绞盘工作,第二液压马达的进油口与出油口通过软油管分别与液压阀块的出油口与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绞盘还包括绞盘支架、卷筒及绞盘绳,所述绞盘绳一端固定在卷筒上,绞盘绳收卷于所述卷筒;所述卷筒连接于绞盘支架上,并可相对于绞盘支架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绞盘还包括抱树带,所述抱树带包括带体和D型吊耳,所述带体一端固定在一个D型吊耳,所述带体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D型吊耳上。

进一步地,所述绞盘还包括绞盘钩子,所述绞盘钩子与绞盘绳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升降支腿,所述升降支腿包括升降油缸、伸缩油缸及第三液压马达,升降油缸和伸缩油缸构成T字状,所述伸缩油缸设置在内套内,内套置于与履带底盘连接的外套内,伸缩油缸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安装在外套外的油缸座连接,伸缩油缸的另一端通过球头和球头座与内套一端连接,内套的一端还通过设置在外套外的法兰盘与升降油缸座和升降油缸连接,在升降油缸上端安装有能控制升降油缸高度的液压锁。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支腿至少为两对。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包含有固定端和旋转端,固定端与车体履带底盘顶面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机构液压马达,所述回转机构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液压阀块连接,液压阀块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液压阀块的出油口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回转机构液压马达用于驱动回转机构的旋转端旋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杆、液压油缸;所述举升杆的一端铰接旋转端上,所述水管和水泵固定于举升杆上;所述液压油缸一端固定在举升杆上,另一端铰接于旋转端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液压马达,所述第四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液压油缸工作,第四液压马达的进油口与出油口通过软油管分别与液压阀块的出油口与进油口连接。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动力系统为履带底盘和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为绞盘与水泵、绞盘、回转机构及举升机构提供动力,履带式移动泵站体型小,可以前后移动,移动泵站上的回转机构和举升机构可以控制水管的旋转、举升及伸缩,可以任意控制水管的位置,便于各种作业场景;当泵站陷入泥潭、沼泽等,可以通过将绞盘绳的另一端绑在固定物上,绞盘通过液压马达带动旋转可以回收绞盘绳从而实现自我脱困,可以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节约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绞盘的履带式移动泵站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绞盘的履带式移动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具体实施例中升降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具体实施例中机械绞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具体实施例中电动绞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具体实施例中液压驱动绞盘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履带底盘;

2、绞盘;20、绞盘支架;21、卷筒;22、绞盘绳;

24、绞盘钩子;

3、动力系统;

4、液压系统;40、第二液压马达;41、液压油泵;42、液压阀块;43、电磁控制阀;

5、软油管;

6、水泵;

7、水管;

8、升降支腿;

9、回转机构;90、固定端;91、旋转端;

10、举升机构;

11、升降油缸;

12、液压锁;

13、升降油缸座;

14、法兰盘;

15、球头座;150、球头;

16、内套;160、外套;

17、伸缩油缸;

18、油缸座;

19、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绞盘的履带式移动泵站,包括履带底盘1、绞盘2、动力系统3、液压系统4、软油管5、水泵6及水管7。

所述动力系统3、液压系统4固定在履带底盘1上;所述绞盘2固定于履带底盘1的前端;所述动力系统为履带底盘1和液压系统4提供动力;所述液压系统4为绞盘2、水泵6、举升机构10、液压油缸及举升支腿8提供动力;除此之外,动力系统可以只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系统再为履带底盘、绞盘、水泵、举升机构、液压油缸及举升支腿提供动力;还可以采用双动力系统,如一个动力单独为履带底盘提供动力,另一个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再通过液压系统为绞盘、水泵、举升机构、液压油缸及举升支腿提供动力。

其中,动力系统可以是燃油动力系统,采用单个动力系统时,发动机通过传动轴连接于履带底盘内的驱动轮上,液压系统通过取力器连接发动机与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用于将动力系统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油的压力能,液压油泵通过取力器将液压油加压后通过油管输送至液压马达。当采用双动力系统时,是两个发动机分别带动履带底盘运动和液压系统工作,同样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连接于履带底盘内的驱动轮上,液压系统通过另一个动力系统连接取力器为液压系统提供压力。

上述液压系统4包括液压油泵41、液压阀块42、电磁控制阀43,所述液压油泵与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液压阀块与液压油泵通过软油管5连接,电磁控制阀安装于液压阀块上。

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水管7连接,水泵用于抽取水,所述水泵包括第一液压马达、水泵叶轮和水泵泵体,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水泵叶轮工作,第一液压马达的进油口与出油口通过软油管分别与液压阀块的出油口与进油口连接。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移动泵站为履带底盘,所述履带底盘包括履带及驱动轮,履带将同一侧边的驱动轮包裹住,驱动轮带着履带前行,所述履带底盘由动力系统驱动,通过动力系统传动连接驱动轮,驱动轮被带动旋转,驱动轮旋转前进带动履带前进,且履带采用钢制履带,可行走于农田、沼泽地等特殊领域。这样的设置使得移动泵站无用电安全隐患,无距离的限制,可以自由移动,且适应于各种恶劣的底面环境,不容易磨损,耐用性强。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绞盘2可以为液压系统4驱动的液压绞盘,亦可为机械绞盘即动力系统连接取力离合器传动连接绞盘,还可以采用电动绞盘。优选为液压系统驱动的绞盘,所述液压驱动的绞盘包括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用于驱动绞盘工作,第二液压马达的进油口与出油口通过软油管分别与液压阀块的出油口与进油口连接。绞盘还包括绞盘支架20、卷筒21及绞盘绳22,所述绞盘支架20为钢制等硬质材料制成,具有可以保护卷筒21的外壳,外壳内有供卷筒旋转的旋转轴,所述绞盘绳22可以为铁索,可以为尼龙绳等,绞盘绳一端固定在卷筒上,绞盘绳收卷于所述卷筒;所述卷筒连接于绞盘支架上,并可相对于绞盘支架旋转。

该绞盘用于移动泵站的自我脱困,在使用过程中,当移动水泵陷入泥潭、沼泽或者深坑内时,可以通过移动泵站自带的绞盘进行自我脱困,通过将绞盘的绞盘绳固定在某一固定物上,可以固定在树上,液压系统通过第二液压马达给绞盘提供动力,绞盘旋转将绞盘绳绕入绞盘,移动泵站被拉起,实现脱困。由于移动泵站大多使用于低矮、窄小、深潭等环境内,一般大型的救援车不能进入,但是进入这类环境常常需要脱困,所以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自我脱困,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能将移动泵站脱离困境。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绞盘还包括抱树带,所述抱树带包括带体和D型吊耳,所述带体一端固定在一个D型吊耳,所述带体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D型吊耳上。当固定物体型大时的时候,仅仅通过绞盘绳捆绑固定,会容易松动,可以通过抱树带捆绑,再将绞盘绳绑在两个D型吊耳内。这样的设置可以将绞盘绳固定得更加牢固,防止在拽拉移动泵站的时脱落导致移动泵站在中途掉落,造成移动泵站的损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绞盘还包括绞盘钩子24,所述绞盘钩子24与绞盘绳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绞盘钩子可以配合上述抱树带使用,通过将绞盘钩子钩挂于D型吊耳内,即可牢固地将抱树带与绞盘绳连接成一体,亦可钩挂在其他具有孔的固定物。这样的设置可以不需要通过绞盘绳的捆绑进行固定,只要通过钩子的钩挂即可实现固定的作用,降低脱落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排水时,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举升机构10改变水泵所处的高度。通过举升机构将水泵举升使得进水口下到积水点中,而后启动动力系统,动力系统通过取力器向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泵施加压力,液压油泵的出油口向软油管中供油,软油管中的液压油又带动水泵的第一液压马达转动,第一液压马达带动水泵叶轮转动从而使得水泵泵体抽水,而后水会通过水管排出,水管出水口可以接有排水软管,从而将水从积水点中抽出且运送到他处,达到排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使用举升机构带动水泵起升,大大降低了使用时的劳动强度,方便用户使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3,还包括升降支腿8,所述升降支腿8包括升降油缸11、伸缩油缸17及第三液压马达,升降油缸11和伸缩油缸17构成T字状,所述伸缩油缸设置在内套16内,内套16置于与履带底盘连接的外套160内,伸缩油缸的一端通过销轴19与安装在外套外的油缸座18连接,伸缩油缸的另一端通过球头150和球头座15与内套一端连接,内套的一端还通过设置在外套外的法兰盘14与升降油缸座13和升降油缸连接,在升降油缸上端安装有能控制升降油缸高度的液压锁12,升降支腿至少为两对。

需要启动升降支腿时,先启动伸缩油缸带动内套推进,同时,内套沿外套旋转运动,此时,固定在内套上的升降油缸座带动升降油缸作前行和旋转运动,当旋转至规定角度时,由于伸缩油缸停止运动,从而使升降油缸也停止作前行和旋转运动,升降油缸不再作旋转运动或摆动。

移动泵站为了能进入窄小的环境工作,所以体型设置得小巧,若靠移动泵站自身移动到较远距离的积水点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可以通过移动泵站的运载车将移动泵站运往积水点,移动泵站通过可旋转的升降支腿将自身太高,运载车的车尾对准移动泵站,随后将升降支腿旋转回水平状态,移动泵站向运载车的后车体移动,最后实现履带式移动泵站的上车,运载车为普通载货汽车即可实现运输,简单方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回转机构9,所述回转机构包含有固定端90和旋转端91,固定端与履带底盘相固定。在进行抢险排水作业时,积水点可能存在方位不统一的时候,使得移动泵站在作业时需要经常转换方向,不仅费动力,还不便捷,所述旋转端上固定水管,旋转端可以全多角度地旋转,可以任意控水管的方向。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旋转旋转端使得水管旋转,不需要移动履带底盘,能更便捷地完成排水作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机构液压马达,所述回转机构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液压阀块连接,液压阀块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液压阀块的出油口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回转机构液压马达用于驱动回转机构的旋转端旋转。

回转机构液压马达驱动回转机构的旋转端相对于固定端旋转。这样可以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在具体地实施时,回转机构液压马达的定子可以与固定端相固定,回转机构液压马达的转子可以与旋转端传动连接。当液压油泵的液压油流过时,回转机构液压马达的转子会相对定子转动,从而带动回转机构的旋转端相对固定端旋转,即可带动起升机构相对于车体转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举升机构10,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杆、液压油缸;所述举升杆的一端铰接旋转端上,所述水管和水泵固定于举升杆上;所述液压油缸一端固定在举升杆上,另一端固定于旋转端上。当需要调整水管的高度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液压油缸来控制。这样的设置可以调整水管的角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液压马达,所述第四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液压油缸工作,第四液压马达的进油口与出油口通过软油管分别与液压阀块的出油口与进油口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液压部件,如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第三液压马达、第四液压马达和回转机构液压马达,这些液压部件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液压油泵的出油口和进油口的连接要满足液压部件可以被独立控制的条件。具体地,可以采用一个液压油泵、液压阀块、和电磁控制阀,液压阀块与液压油泵通过软油管连接,电磁控制阀安装于液压阀块上。则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液压部件与液压油泵的连接可以看做是液压部件与液压阀块的连接,液压部件与液压阀块的连接也可以看作是液压部件与液压油泵的连接。这些液压部件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液压阀块的出油口和进油口的连接就可以满足液压部件被独立控制的条件。具体地,液压阀块有多个出油口和进油口,则可以每组出油口和进油口单独连接一个液压马达,实现液压马达的单独控制。液压油泵只有一个出油口和一个进油口,则液压油泵的出油口和液压阀块进油口连接,液压油泵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出有口连接,液压油箱的回油口与液压阀块的回油口连接,三者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液压阀块上安装有电磁控制阀,控制各个马达的正、反转,电磁控制阀属于液压系统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知悉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