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跨平台工作吊车的海洋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431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跨平台工作吊车的海洋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平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跨平台工作吊车的海洋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风电以及石油开采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用起重设备进行安装和维护海上平台需求量日益增加。而现有海洋平台使用的吊车仅可在单个海洋平台上作业,不可将货物从一个海洋平台吊装至另一个海洋平台,极为不便。

而且,吊车大多安装在平台甲板上,由于这种大型吊车吨位大,一般为250-2000吨,而且结构大,甲板受力也大,所以需要占用的甲板空间就很大,使得平台的使用效率受到直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跨平台工作吊车的海洋平台,可在两个海洋平台之间作业,将货物从一个海洋平台搬运至另一个海洋平台,实现跨平台作业;而且吊车安装在桩腿上,以减少甲板受力和避免占用甲板空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跨平台工作吊车的海洋平台,包括第一跨平台吊车、第二跨平台吊车、平台主体和桩腿,所述平台主体的首端的两侧边沿安装有两根所述桩腿,所述平台主体的尾端的两侧边沿安装有两根所述桩腿;

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安装于所述平台主体首端的一根所述桩腿上,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安装于所述平台主体的首端的边沿,并且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靠近所述平台主体首端的另一根所述桩腿设置;

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的可承载重量大于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的可承载重量;

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回转支承装置、第一回转平台、两个第一三角架、第一主臂和第一副臂,所述第一基座套于所述桩腿并固定于所述平台主体上,所述第一回转支承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回转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承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回转支承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回转平台绕着所述桩腿转动;

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一主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回转平台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主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副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升降滑轮组,所述第一主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滑轮组,所述第一回转平台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升降绞车,所述第一升降绞车绕有第一升降钢索,并且所述第一升降钢索套于所述第一升降滑轮组和第一连接滑轮组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绞车驱动所述第一主臂上下摆动。

优选地,还包括生活吊车,所述生活吊车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的一侧的边沿,并且所述生活吊车靠近所述平台主体首端的另一根所述桩腿设置;

所述生活吊车的可承载重量小于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的可承载重量。

优选地,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包括第二安装立柱、第二回转支承装置、第二回转平台、两个第二三角架、第二主臂和第二副臂,所述第二安装立柱固定于所述平台主体上,所述第二回转支承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立柱上,所述第二回转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承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回转支承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回转平台转动;

两个所述第二三角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二主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回转平台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副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角架的顶部设有第二升降滑轮组,所述第二主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滑轮组,所述第二回转平台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升降绞车,所述第二升降绞车绕有第二升降钢索,并且所述第二升降钢索套于所述第二升降滑轮组和第二连接滑轮组之间,所述第二升降绞车驱动所述第二主臂上下摆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臂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主吊绞车和第一副吊绞车,所述第一主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主吊滑轮,所述第一主臂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主吊钩,所述第一副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副吊滑轮,所述第一副臂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副吊钩;

所述第一主吊绞车绕有第一主吊钢索,所述第一主吊钢索穿过所述第一主吊滑轮绕在所述第一主吊钩上;

所述第一副吊绞车绕有第一副吊钢索,所述第一副吊钢索穿过所述第一副吊滑轮绕在所述第一副吊钩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臂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主吊绞车和第二副吊绞车,所述第二主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主吊滑轮,所述第二主臂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主吊钩,所述第二副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副吊滑轮,所述第二副臂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副吊钩;

所述第二主吊绞车绕有第二主吊钢索,所述第二主吊钢索穿过所述第二主吊滑轮绕在所述第二主吊钩上;

所述第二副吊绞车绕有第二副吊钢索,所述第二副吊钢索穿过所述第二副吊滑轮绕在所述第二副吊钩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臂包括四根第一主管、多根第一支管和多根第一加强管,四根所述第一主管的首末两端通过所述第一支管连接并形成第一矩形框体;

在所述第一矩形框体的左右两侧,上下两根所述第一主管之间倾斜设有多根所述第一加强管,每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加强管和所述第一主管构成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并且每相对两个所述三角形错开;

在所述第一矩形框体的上下两侧,左右两根所述第一主管之间间隔均匀地垂直设置多根所述第一支管,每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支管之间倾斜设有两根呈V型分布的所述第一加强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臂包括四根第二主管、多根第二支管和多根第二加强管,四根所述第二主管的首末两端通过所述二支管连接并形成第二矩形框体;

相邻两根所述第二主管之间倾斜设有多根所述第二加强管,每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加强管相交。

优选地,所述生活吊车包括第三安装立柱、第三回转支承装置、第三回转平台、吊臂、升降驱动液压机构、作业绞车、作业滑轮组和作业吊钩,所述第三安装立柱固定于所述平台主体上,所述第三回转支承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立柱上,所述第三回转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三回转支承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三回转支承装置驱动所述第三回转平台转动;

所述吊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回转平台,所述升降驱动液压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三回转平台,所述升降驱动液压机构的活塞杆和所述吊臂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液压机构驱动吊臂上下摆动;

所述作业绞车安装于所述吊臂的一端,所述作业滑轮组安装于所述吊臂的另一端,所述作业吊钩设置于所述吊臂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作业绞车绕有作业钢索,所述作业钢索穿过所述作业滑轮组绕在所述作业吊钩上。

所述具有跨平台工作吊车的海洋平台的第一跨平台吊车和第二跨平台吊车均设置于平台主体的边沿,从而第一跨平台吊车和第二跨平台吊车均可在两个海洋平台之间作业,将货物从一个海洋平台搬运至另一个海洋平台,实现跨平台作业。第一跨平台吊车则安装在桩腿上,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可围绕桩腿回转作业,以减少平台主体的甲板受力和避免占用甲板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海洋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跨平台吊车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跨平台吊车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跨平台吊车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生活吊车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跨平台吊车1;第二跨平台吊车2;平台主体3;桩腿4;第一基座11;第一回转支承装置12;第一回转平台13;第一三角架14;第一主臂15;第一副臂16;第一升降滑轮组17;第一连接滑轮组151;第一升降绞车18;第一升降钢索181;生活吊车5;第二安装立柱21;第二回转支承装置22;第二回转平台23;第二三角架24;第二主臂25;第二副臂26;第二升降滑轮组27;第二连接滑轮组251;第二升降绞车28;第二升降钢索281;第一主吊绞车152;第一副吊绞车153;第一主吊滑轮154;第一主吊钩155;第一副吊滑轮161;第一副吊钩162;第二主吊绞车252;第二副吊绞车253;第二主吊滑轮254;第二主吊钩255;第二副吊滑轮261;第二副吊钩262;第一主管156;第一支管157;第一加强管158;第二主管256;第二支管257;第二加强管258;第三安装立柱51;第三回转支承装置52;第三回转平台53;吊臂54;升降驱动液压机构55;作业绞车56;作业滑轮组57;作业吊钩5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具有跨平台工作吊车的海洋平台,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跨平台吊车1、第二跨平台吊车2、平台主体3和桩腿4,所述平台主体3的首端的两侧边沿安装有两根所述桩腿4,所述平台主体3的尾端的两侧边沿安装有两根所述桩腿4;

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1安装于所述平台主体3首端的一根所述桩腿4上,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安装于所述平台主体3的首端的边沿,并且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靠近所述平台主体3首端的另一根所述桩腿4设置;

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1的可承载重量大于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的可承载重量;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1包括第一基座11、第一回转支承装置12、第一回转平台13、两个第一三角架14、第一主臂15和第一副臂16,所述第一基座11套于所述桩腿4并固定于所述平台主体3上,所述第一回转支承装置12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11上,所述第一回转平台13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承装置12的上方,所述第一回转支承装置12驱动所述第一回转平台13绕着所述桩腿4转动;

两个所述第一三角架14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平台13的两侧,所述第一主臂15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回转平台1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主臂1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副臂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架14的顶部设有第一升降滑轮组17,所述第一主臂1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滑轮组151,所述第一回转平台1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升降绞车18,所述第一升降绞车18绕有第一升降钢索181,并且所述第一升降钢索181套于所述第一升降滑轮组17和第一连接滑轮组151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绞车18驱动所述第一主臂15上下摆动。

所述具有跨平台工作吊车的海洋平台的第一跨平台吊车1和第二跨平台吊车2均设置于平台主体3的边沿,从而第一跨平台吊车1和第二跨平台吊车2均可在两个海洋平台之间作业,将货物从一个海洋平台搬运至另一个海洋平台,实现跨平台作业。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1的可承载重量大于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的可承载重量,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的吨位比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1吨位小,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的体积也比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1体积小,因此第二跨平台吊车2可设置在平台主体3的甲板上,而第一跨平台吊车1则安装在桩腿4上,所述第一跨平台吊车1可围绕桩腿4回转作业,以减少平台主体3的甲板受力和避免占用甲板空间。

优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生活吊车5,所述生活吊车5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3的一侧的边沿,并且所述生活吊车5靠近所述平台主体3首端的另一根所述桩腿4设置;所述生活吊车5的可承载重量小于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的可承载重量。所述生活吊车5用于吊装一些生活用品,具有体积小,吨位小,方便灵活的特点。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包括第二安装立柱21、第二回转支承装置22、第二回转平台23、两个第二三角架24、第二主臂25和第二副臂26,所述第二安装立柱21固定于所述平台主体3上,所述第二回转支承装置22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立柱21上,所述第二回转平台23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承装置22的上方,所述第二回转支承装置22驱动所述第二回转平台23转动;

两个所述第二三角架24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平台23的两侧,所述第二主臂25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回转平台2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臂2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副臂2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角架24的顶部设有第二升降滑轮组27,所述第二主臂2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滑轮组251,所述第二回转平台2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升降绞车28,所述第二升降绞车28绕有第二升降钢索281,并且所述第二升降钢索281套于所述第二升降滑轮组27和第二连接滑轮组251之间,所述第二升降绞车28驱动所述第二主臂25上下摆动。

所述第二跨平台吊车2通过第二回转平台23的转动,实现第二主臂25和第二副臂26一同在两个海洋平台之间摆动,实现跨平台作业。所述第二主臂25用于吊起吊装物,第二副臂26在空载时调整变幅角度,以调整吊具的位置,而在吊装物吊装移动过程中,变幅角度不变,起到增加总臂长和作业幅度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主臂1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主吊绞车152和第一副吊绞车153,所述第一主臂15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主吊滑轮154,所述第一主臂15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主吊钩155,所述第一副臂16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副吊滑轮161,所述第一副臂16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副吊钩162;

所述第一主吊绞车152绕有第一主吊钢索,所述第一主吊钢索穿过所述第一主吊滑轮154绕在所述第一主吊钩155上;

所述第一副吊绞车153绕有第一副吊钢索,所述第一副吊钢索穿过所述第一副吊滑轮161绕在所述第一副吊钩162上。

第一主吊绞车152驱动所述第一主吊钩155升降,所述第一主吊钩155用于装卸吊装物,以便于升降和搬运物件。第一副吊绞车153驱动第一副吊钩162升降,所述第一副吊钩162用于装卸吊装物,所述第一主吊钩155和第一副吊钩162可单独吊装,扩大吊臂的吊装范围,省去原来工况间切换所需要重新组装臂架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实现第一主吊钩155和第一副吊钩162同时吊装一个吊装物,实现吊装物的翻转等动作,具有广泛的实际吊装价值,降低吊装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扩展吊装范围。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主臂2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主吊绞车252和第二副吊绞车253,所述第二主臂25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主吊滑轮254,所述第二主臂25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主吊钩255,所述第二副臂26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副吊滑轮261,所述第二副臂26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副吊钩262;

所述第二主吊绞车252绕有第二主吊钢索,所述第二主吊钢索穿过所述第二主吊滑轮254绕在所述第二主吊钩255上;

所述第二副吊绞车253绕有第二副吊钢索,所述第二副吊钢索穿过所述第二副吊滑轮261绕在所述第二副吊钩262上。

第二主吊绞车252驱动所述第二主吊钩255升降,所述第二主吊钩255用于装卸吊装物,以便于升降和搬运物件。第二副吊绞车253驱动第二副吊钩262升降,所述第二副吊钩262用于装卸吊装物,所述第二主吊钩255和第二副吊钩262可单独吊装,扩大吊臂的吊装范围,省去原来工况间切换所需要重新组装臂架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实现第二主吊钩255和第二副吊钩262同时吊装一个吊装物,实现吊装物的翻转等动作,具有广泛的实际吊装价值,降低吊装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扩展吊装范围。

优选地,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主臂15包括四根第一主管156、多根第一支管157和多根第一加强管158,四根所述第一主管156的首末两端通过所述第一支管157连接并形成第一矩形框体;

在所述第一矩形框体的左右两侧,上下两根所述第一主管156之间倾斜设有多根所述第一加强管158,每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加强管158和所述第一主管156构成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并且每相对两个所述三角形错开;

在所述第一矩形框体的上下两侧,左右两根所述第一主管156之间间隔均匀地垂直设置多根所述第一支管157,每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支管157之间倾斜设有两根呈V型分布的所述第一加强管158。从而在提高所述第一主臂15强度的同时,均匀地分散应力,使得各根所述第一主管156受力均匀。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主臂25包括四根第二主管256、多根第二支管257和多根第二加强管258,四根所述第二主管256的首末两端通过所述二支管257连接并形成第二矩形框体;相邻两根所述第二主管256之间倾斜设有多根所述第二加强管258,每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加强管258相交。从而在提高所述第二主臂25强度的同时,均匀地分散应力,使得各根所述第二主管256受力均匀。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生活吊车5包括第三安装立柱51、第三回转支承装置52、第三回转平台53、吊臂54、升降驱动液压机构55、作业绞车56、作业滑轮组57和作业吊钩58,所述第三安装立柱51固定于所述平台主体3上,所述第三回转支承装置52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立柱51上,所述第三回转平台53设置于所述第三回转支承装置52的上方,所述第三回转支承装置52驱动所述第三回转平台53转动;

所述吊臂5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回转平台53,所述升降驱动液压机构55安装于所述第三回转平台53,所述升降驱动液压机构55的活塞杆和所述吊臂54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液压机构55驱动吊臂54上下摆动;

所述作业绞车56安装于所述吊臂54的一端,所述作业滑轮组57安装于所述吊臂54的另一端,所述作业吊钩58设置于所述吊臂54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作业绞车56绕有作业钢索,所述作业钢索穿过所述作业滑轮组57绕在所述作业吊钩58上。由于所述生活吊车5吊装重量相对较小的生活用品,因此可通过升降驱动液压机构55驱动吊臂54上下摆动,实现快速吊装,结构更为紧凑。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