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型的室外消火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912发布日期:2018-09-18 20:0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防撞型的室外消火栓。



背景技术:

目前,室外消火栓主要放置于公共的公开区域,在出现火情的情况下使用,然而由于消火栓大多处于街道两侧的公共区域,在车水马龙的车流中,时常出现车辆误撞消火栓导致消火栓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并且损坏后的消火栓还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大量浪费水资源。损坏的消火栓在发生火情后,不能保证及时的对火情进行控制,威胁着周围住户的人身安全。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型的室外消火栓,其有效的防止消火栓被撞,并且对撞向消火栓的车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减少了水资源浪费,降低了经济损失,保证了人身以及财产安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撞型的室外消火栓,其中,包括消火栓本体、用于保护消火栓的防撞装置以及用于保护车辆以及车辆内人员的保护装置,所述消火栓本体设在所述防撞装置的内部并且与所述防撞装置抵接,所述保护装置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的下部并与消火栓本体抵接,所述防撞装置包括防撞上板、防撞下板、防撞连接板以及底板,所述底板设在地面上并与地面相平,所述防撞下板与所述防撞底板转动连接,所述防撞下板上还设有抵挡块,所述防撞连接板呈倾斜状,所述防撞连接板下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防撞下板抵接,所述防撞连接板下部的外端与所述抵挡块的内端抵接,所述防撞连接板的上部与所述防撞上板转动连接,所述防撞连接板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块,所述防滑块内部还设有弹性件;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内浮动件、外浮动件、内壳以及外壳,所述内壳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壳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腔,所述内壳为环形状,所述内壳自身的内壁形成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和第二容腔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内浮动件嵌设在所述第二容腔上,所述内浮动件的上部与所述消火栓本体连接,所述内浮动件的外壁与所述内壳的内壁抵接,所述外浮动件嵌设在所述第一容腔上,所述外浮动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抵接,所述外浮动件的内壁与所述内壳的外壁抵接。

进一步,所述外浮动件的截面为L形,所述外浮动件包括横部和竖部,所述横部的内端与所述内壳的外壁抵接,所述横部的外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抵接,所述竖部的内端与所述内壳的外壁抵接,所述竖部的外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抵接,所述竖部的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的水平高度,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的上表面均与地面相平。

进一步,所述消火栓本体的上部还设有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内设有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囊、压力感应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气体发生器与安全气囊连接,所述压力感应器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压力感应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该消火栓还包括专用扳手以及防盗水装置,所述防盗水装置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的上部,所述专用扳手用于开启所述防盗水装置,所述防盗水装置包括第一转动块、第二转动块、导向板、定位装置、阀杆以及阀芯,所述第一转动块嵌设在所述第二转动块内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芯均设在消火栓本体的内部,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芯转动连接,所述阀杆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定位装置、导向板以及第二转动块在所述安装槽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进一步,所述安装槽上设有第一开关孔和第二开关孔,所述第二开关孔的截面为五角星形状,所述五角星形状包括第一干涉部、第二干涉部、第三干涉部以及五角星主体部,所述第一干涉部为五角星结构的任意一角,所述第一干涉部、第二干涉部和第三干涉部均设在所述五角星主体部的外周上,所述第二干涉部位于所述五角星主体部周向的第一干涉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干涉部位于所述五角星主体部周向的第一个干涉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开关孔的截面为五边形形状。

进一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活动块、活动轮以及定位弹簧,所述活动轮设在所述定位活动块的下方并与所述定位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轮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抵接,所述定位弹簧连接所述阀杆与所述定位活动块的一端,所述定位活动块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斜面端上设有第一干涉缺口、第二干涉缺口以及第三干涉缺口,所述第一干涉缺口、第二干涉缺口以及第三干涉缺口分别对应第一干涉部、第二干涉部和第三干涉部,在所述定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定位活动块在工作状态的第一工位和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工位之间切换,所述定位活动块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盲孔,在定位活动块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定位通孔与所述第一开关孔对应匹配,在定位活动块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二定位盲孔与所述第一开关孔对应匹配。

进一步,所述导向板上设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开关孔的截面一致,所述第二导向孔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开关孔的截面一致。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动块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开关孔匹配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开关孔匹配设置。

进一步,所述专用扳手包括手柄部、功能部、第一活动销以及第二活动销,所述手柄部设在所述功能部的两侧,所述功能部上设有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开关孔的截面一致,所述第二功能孔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开关孔的截面一致,所述第一活动销嵌套在所述第一功能孔内,所述第二活动销嵌套在所述第二功能孔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撞型的室外消火栓,其通过将消火栓本体安装于所述防撞装置的内部,在车辆要撞向消火栓时,由于防撞装置上的防撞连接板呈倾斜状,车辆的车轮将沿着所述防撞连接板呈上坡状态行驶,在车辆沿防撞连接板往上行驶后,车辆的重量将防撞上板下压,防撞连接板将抵挡块抵掉,防撞连接板由倾斜状变成与地面相平的水平状,进而防撞装置将压力传递给消火栓本体,消火栓本体在受压后向下移动,使得消火栓本体向下移动并推动保护装置且消火栓下移至地表下部保护了自身的完整,而保护装置发挥对汽车以及消火栓保护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能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对消火栓的损坏,并且能使得车辆紧急制动,所述保护装置不仅保护车辆还保护了乘车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消火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盗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盗水装置中定位装置的第一工位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盗水装置中定位装置的第二工位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与第一活动销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专用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消火栓本体-1;进水口-11;出水口-12;

防撞上板-21;防撞下板-22;抵挡块-221;

防撞连接板-23;防滑块-231;弹性件-2311;底板-24;

压力感应器-351;安全气囊-352;内浮动件-31;外浮动件-32;

横部-321;竖部-322;内壳-33;外壳-34;第三容腔-35;

第一容腔-361;第二容腔-362;第一转动块-41;

第一通孔-411;第二转动块-42;第二通孔-421;

导向板-43;第一导向孔-431;第二导向孔-432;

定位装置-44;定位活动块-441;第一干涉缺口-4441;

第二干涉缺口-4442;第三干涉缺口-4443;

活动轮-442;定位弹簧-443;第一定位通孔-4412;

第二定位盲孔-4411;阀杆-45;安装槽-451;第一开关孔-4511;;

第二开关孔-4512;专用扳手-5;手柄部-51;

功能部-52;第一活动销-53;第一干涉部-531;第二干涉部-532;

第三干涉部-533;五角星主体部-534;第二活动销-54;

第一功能孔-55;第二功能孔-5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图中X、Y分别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方向与内外方向且坐标X指向外方向,坐标Y指向上方向。

如图1-3所示,一种防撞型的室外消火栓,其中,包括消火栓本体1、用于保护消火栓的防撞装置以及用于保护车辆以及车辆内人员的保护装置,所述消火栓本体1设在所述防撞装置的内部并且与所述防撞装置抵接,所述保护装置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1的下部并与消火栓本体1抵接,所述消火栓本体设有出水口12和进水口11,所述防撞装置包括防撞上板21、防撞下板22、防撞连接板23以及底板24,所述底板24设在地面上并与地面相平,所述防撞下板22与所述防撞底板24转动连接,所述防撞下板22上还设有抵挡块221,所述防撞连接板23呈倾斜状,所述防撞连接板23下部与所述防撞下板22的上表面抵接,所述防撞连接板23下部的外端与所述抵挡块221的内端抵接,所述防撞连接板23的上部与所述防撞上板21转动连接,在车辆冲向消火栓时,由于防撞装置上的防撞连接板23呈倾斜状,车辆的车轮将沿着所述防撞连接板23呈上坡状态行驶,在车辆沿防撞连接板23往上行驶后,车辆的重量将防撞上板21下压,防撞连接板23将抵挡块221抵掉,进而防撞装置将压力传递给消火栓本体1,防撞连接板23由倾斜状变成与地面相平的水平状,消火栓本体1在受压后向下移动至消火栓本体1完全处于地表下部保护了自身的完整;所述防撞连接板23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块231,所述防滑块231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滑块231等间隔分布在防撞连接板23上,所述防滑块231用于防止车辆径直撞向消火栓,保证车辆以及消火栓的完整不被破坏;所述防撞连接板23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撞连接板23沿所述防撞上板21的周向等间隔分布,所述抵挡块221有若干个,每一抵挡块221均与每一防撞连接板23对应设置,通过防撞连接板23在消火栓周向上的分布使得车辆不管从哪个方向对消火栓进行冲撞时都能很好对车辆以及消火栓进行保护;所述防滑块231内部还设有弹性件2311,所述弹性件2311为弹簧结构,通过防滑块231内部的弹性件2311使得防滑块231具有对车辆冲撞时的缓冲功能,减少了车辆冲撞时的力度,提高了消火栓以及车辆的安全性;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内浮动件31、外浮动件32、内壳33以及外壳34,所述内壳33设在所述外壳34的内部,所述内壳33的外壁与外壳34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腔361,所述内壳33为环形状,所述内壳33自身的内壁形成第二容腔362,所述第一容腔361和第二容腔362相连通,所述第一容腔361和第二容腔362内装有溶液,且溶液装满整个第一容腔361和第二容腔362,所述内浮动件31嵌设在所述第二容腔362内,所述内浮动件31的上部与所述消火栓本体1连接,所述内浮动件31的外壁与所述内壳33的内壁抵接,所述外浮动件32嵌设在所述第一容腔361内,所述外浮动件32的外壁与所述外壳34的内壁抵接,所述外浮动件32的内壁与所述内壳33的外壁抵接,所述内浮动件31、外浮动件32、内壳33以及外壳34组成的第一容腔361和第二容腔362相连通,且第一容腔361和第二容腔362于外界完全隔离,因此,在消火栓本体1对保护装置中的内浮动件31进行向下的推动时,所述内浮动件31推动第二容腔362内的溶液往第一容腔361内流动,使得第一容腔361内的溶液增加,而第一容腔361内溶液增加且在内浮动件31的压力作用下,处于第一容腔361内的外浮动件32被增加的溶液以及溶液的压力向上抬升,从而使得外浮动件32高出地面,因此,车辆的车轮受限于外浮动件32的阻挡,将驶离不出外浮动件32包围的范围,有效的防止了因车辆刹车失灵或由于酒后驾驶而继续对周围的事物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并且保护了驾驶员以及车辆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外浮动件32的截面为L形,所述外浮动件32包括横部321和竖部322,所述横部321的内端与所述内壳33的外壁抵接,所述横部321的外端与所述外壳34的内壁抵接,所述横部321的受力面积大,使得溶液对外浮动件32的压力较为平衡,避免了压力过大而导致对外浮动件32以及外壳34的损坏,所述竖部322的内端与所述内壳33的外壁抵接,所述竖部322的外端与所述外壳34的内壁抵接,在正常情况下,所述竖部322的上端与地面相平,在消火栓本体1对内浮动件31进行下推时,所述竖部322的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内壳33与所述外壳34的水平高度,所述外壳34与所述内壳33的上表面均与地面相平。

优选的,所述消火栓本体1的上部还设有第三容腔35,所述第三容腔35内设有气体发生器(图中未示出)、安全气囊352、压力感应器351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气体发生器与安全气囊352连接,所述压力感应器351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1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压力感应器35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在车辆压向防撞装置后,压力感应器351感应到预设的压力,将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大量的气体使得安全气囊352瞬间膨胀,安全气囊352能使得车辆对消火栓的损坏降低,同时也能保护车辆的外形完整。

优选的,如图4-10所示,该消火栓还包括专用扳手5以及防盗水装置,所述防盗水装置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1的上部,所述专用扳手5用于开启所述防盗水装置,所述防盗水装置包括第一转动块41、第二转动块42、导向板43、定位装置44、阀杆45以及阀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转动块41嵌设在所述第二转动块42内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块42转动连接,所述阀杆45与所述阀芯均设在消火栓本体1的内部,所述阀杆45与所述阀芯转动连接,所述阀杆45上设有安装槽451,所述定位装置44、导向板43以及第二转动块42在所述安装槽45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防撞装置实现对消火栓的第一重保护,防盗水装置实现对消火栓的第二重保护以及通过定位装置实现对消火栓的第三重保护。在没有专用扳手5的开启下,只能实现对第一转动块41和第二转动块42的转动,第一转动块41和第二转动块42的转动为空转,并不能带动阀杆45的转动,从而实现对消火栓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451上设有第一开关孔4511和第二开关孔4512,所述第二开关孔4512的截面为五角星形状,所述五角星形状包括第一干涉部531、第二干涉部532、第三干涉部533以及五角星主体部534,所述第一干涉部531为五角星结构的任意一角,所述第一干涉部531、第二干涉部532和第三干涉部533均设在所述五角星主体部534的外周上,所述第二干涉部532位于所述五角星主体部534周向的第一干涉部531的一侧,所述第三干涉部533位于所述五角星主体部534周向的第一干涉部53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开关孔4511的截面为五边形形状。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44包括定位活动块441、活动轮442以及定位弹簧443,所述活动轮442设在所述定位活动块441的下方并与所述定位活动块441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轮442与所述安装槽451的底部抵接,所述活动轮442带动所述定位活动块441的移动;所述定位弹簧443连接所述阀杆45与所述定位活动块441的一端,所述定位活动块441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斜面端上设有第一干涉缺口4441、第二干涉缺口4442以及第三干涉缺口4443,所述第一干涉缺口4441、第二干涉缺口4442以及第三干涉缺口4443分别对应第一干涉部531、第二干涉部532和第三干涉部533,由于五角星结构的五个角在五角星主体部534上均匀的等间隔分布,因此在使用与第二开关孔4512配合的五角星结构的专用扳手5对防盗水装置进行开启时,不管五角星如何放置均能实现第一干涉部531与第一干涉缺口4441的对应,第二干涉部532与第二干涉缺口4442的对应以及第三干涉部533与第三干涉缺口4443的对应,从而定位活动块441的移动,实现对第二开关孔4512的开启,方便了对消火栓的开启操作;

在所述定位弹簧443的作用下,所述定位活动块441在工作状态的第一工位和非工作状态的第二工位之间切换,所述定位活动块441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通孔4412和第二定位盲孔4411,在定位活动块441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定位通孔4412与所述第一开关孔4511对应匹配,在定位活动块441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二定位盲孔4411与所述第一开关孔4511对应匹配,通过专用扳手5的第二活动销54插入第二转动块42的第二通孔421,在经过第二导向孔432,由第二活动销54推动所述定位活动块441,定位活动块441在活动轮442的作用下向定位弹簧443的一侧移动,进而从第二工位转换至第一工位,对第二开关孔4512进行开启后,在将专用扳手5上的第一活动销53插入第一转动块41的第一通孔411,使得第一活动销53通过第一通孔411和第一导向孔431后由第一定位通孔4412插入至第一开关孔4511,实现对阀杆45的转动;专用扳手5上的第一活动销53和第二活动销54具有先后插入顺序,必须先插入第二活动销54,接着再插入第一活动销53,否则,在先插入第一活动销53后,第一活动销53将与第二定位盲孔4411连接,接着插入第二活动销54后,第二活动销54将被定位活动块441抵挡,无法插入至第二开关孔4512并实现对阀杆45的转动,因此在非专业人员要对消火栓进行盗水的情况下,没有明白其中的原理将无法对消火栓进行盗水,大大增加了消火栓的防盗水性能。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43上设有第一导向孔431和第二导向孔432,所述第一导向孔431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开关孔4511的截面一致,所述第二导向孔432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开关孔4512的截面一致,在只对第一转动块41和第二转动块42转动后,第一通孔411和第一导向孔431将不再对应,第二通孔421和第二导向孔432也将不再对应,从消火栓的外部通过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21进行观看时,无法发现第一导向孔431和第二导向孔432,因此也提高了相应的对消火栓防盗水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块41上设有第一通孔411,所述第二转动块42设有第二通孔421,所述第一通孔411与第一开关孔4511匹配设置,所述第二通孔421与所述第二开关孔4512匹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专用扳手5包括手柄部51、功能部52、第一活动销53以及第二活动销54,所述手柄部51设在所述功能部52的两侧,所述功能部52上设有第一功能孔55和第二功能孔56,所述第二活动销54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开关孔4512的截面一致的五角星形状,所述第二活动销54的五角星形状包括第一干涉部531、第二干涉部532、第三干涉部533以及五角星主体部534,所述第一干涉部531为五角星结构的任意一角,所述第一干涉部531、第二干涉部532和第三干涉部533均设在所述五角星主体部534的外周上,所述第二干涉部532位于所述五角星主体部534周向的第一干涉部531的一侧,所述第三干涉部533位于所述五角星主体部534周向的第一个干涉部的另一侧,五角星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有意对消火栓进行盗水时,在对五角星结构的仿造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且制造出的五角星结构不一定能与本实用新型的五角星结构相配合,大大提高了防盗水装置的防盗功能,所述第一功能孔55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开关孔4511的截面一致,所述第一活动销53匹配嵌套在所述第一功能孔55上,所述第二活动销54匹配嵌套在所述第二功能孔56上。

通过第二活动销54的第一干涉部531、第二干涉部532以及第三干涉部533对定位活动块441上的第一干涉缺口4441、第二干涉缺口4442以及第三干涉缺口4443的对应,使得第二活动销54推动定位活动块441径直的往定位弹簧443的一侧移动,使得第一定位通孔4412与第一开关孔4511相对齐,如果只是在外部单纯通过简单的棍子对第二通孔421进行插入操作,将使得没有与第一干涉缺口4441、第二干涉缺口4442以及第三干涉缺口4443相对应的第一干涉部531、第二干涉部532以及第三干涉部533,因此定位活动块441在移动的过程中将发生偏移,偏移的定位活动块441在定位弹簧443的作用下将对棍子进行卡紧,使得棍子的插入困难,因此必须通过专用扳手5才能对阀杆45进行转动;在插入第一活动销53后,接着将第一活动销53插入第一开关孔4511,转动专用扳手5对阀杆45进行转动,阀杆45转动阀芯从而开启消火栓。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