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桩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010发布日期:2018-10-13 02:05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重桩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桩基设计中,在同一结构单元普遍采用同一长度的桩,包括预制桩、灌注桩。这种结构下,同一长度的桩端位于同一持力层。导致造价成本高,而且工期长。由于桩身范围内较硬的土层往往有两个,包括埋深较浅(15-20米)的粉土层以及埋深30-40米的硬土层(粉土/粉砂等)。如何能充分发挥较浅硬土层的承载力,以有效提高桩基利用效率,从而节省工期,节约造价,成为我们必须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承重桩基结构,旨在解决目前承重桩基的同一结构单元中普遍采用同一长度的桩而导致桩基成本的提高以及工期长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承重桩基结构,包括分别按不同预设深度埋于地下的多个第一承重桩与多个第二承重桩;所述第一承重桩与第二承重桩间隔排列,且所述第一承重桩与第二承重桩均为用灌注桩,所述第一承重桩与第二承重桩的上端支撑承重板,所述第一承重桩为长桩,桩端位于硬土持力层;第二承重桩为短桩,桩端位于粉土持力层;所述第一承重桩具有桩根,所述桩根的上端为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上端为承力盘,所述承力盘的外侧形成有多个向下向外倾斜的倾斜承力部,所述倾斜承力部深入到土中;所述第二承重桩的桩柱上自上而下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锥形状的承力部。

所述长桩为圆柱桩,所述圆柱桩包括钢筋笼以及与所述钢筋笼浇筑成一体的混凝土浇筑体。

所述桩根为圆形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有效地利用了硬土及粉土的不同结构,实现了利用长短桩进行灌柱成承重柱,在保证了承重效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能节约工期,节省建筑成本,且由于两种承重柱的特殊结构,稳定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桩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承重桩的承力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承重桩的桩身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3所示,一种承重桩基结构,包括分别按不同预设深度埋于地下的多个第一承重桩2与多个第二承重桩3;所述第一承重桩与第二承重桩间隔排列,且所述第一承重桩与第二承重桩均为用灌注桩,所述第一承重桩与第二承重桩的上端支撑承重板4,所述第一承重桩为长桩,桩端位于硬土持力层;第二承重桩为短桩,桩端位于粉土持力层;所述第一承重桩具有桩根25,所述桩根的上端为下窄上宽的锥形部22,所述锥形部的上端为承力盘21,所述承力盘的圆形盘状的本体221的外侧形成有多个向下向外倾斜的倾斜承力部212,所述倾斜承力部深入到土中;所述第二承重桩的桩柱31上自上而下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锥形状或喇叭状的承力部32。

所述长桩为圆柱桩,所述圆柱桩的主体20包括钢筋笼23以及与所述钢筋笼浇筑成一体的混凝土浇筑体24。长桩采用灌注桩,桩端位于较深硬土持力层,一般桩长30-40米。

其中,所述桩根为圆形或矩形。

所述第二承重桩通过桩柱上自上而下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锥形状或喇叭状的承力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强第二承重桩的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且沉降也很小。

所述第一承重桩具有桩根,所述桩根的上端为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上端为承力盘,所述承力盘的外侧形成有多个向下向外倾斜的倾斜承力部,所述倾斜承力部深入到土中,通过采用这样的承载结构,可以增强第一承重桩的底部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且沉降也很小。

具体实施时,将所述第一承重桩埋设于地下较深处,并以地面下的密实土层作为其持力层,将所述第二承重桩埋设于地下较浅处,并以地面下的相对不密实的粉土层为其持力层,由于第一承重桩的底部具有承力盘及倾斜承力部,可以增加第一承重桩的承载力,第二承重柱由于存在多个向下向外倾斜的倾斜承力部,从而能起到了与第一承重桩相同的承载力,但由于柱长变短,节省了桩长,因而节约了桩的制作成本,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施工速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有效地利用了硬土及粉土的不同结构,实现了利用长短桩进行灌柱成承重柱,在保证了承重效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能节约工期,节省建筑成本,且由于两种承重柱的特殊结构,稳定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