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智能消防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1309发布日期:2018-09-25 21:3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智能消防栓。



背景技术:

消防栓,一种固定消防工具。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消防栓主要供消防车从市政给水管网或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所以,室外消火栓系统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

室外消防栓又分为地上消防栓和地下消防栓。地上消防栓固定在地面上,影响交通,容易被碰撞,造成财产和资源的浪费,而地下消防栓则造价高,使用时需要消防员下井安装消防水带,给消防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鉴于此,本案实用新型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隐藏且可智能操控的隐藏式智能消防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隐藏式智能消防栓,包括消防栓机构和消防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消防栓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进水消防栓、可移动的出水消防栓、固定出水消防栓的卡扣机构、可松开卡扣机构的推动机构、蝶阀、智能机构、和可沿周向转动的第一滑动机构;所述进水消防栓设置于所述消防井内,所述进水消防栓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通孔、和沿其上表面向下凹进的第一凹槽;所述进水消防栓还具有沿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向上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出水消防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出水消防栓包括套筒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的出水消防栓本体、和支撑出水消防栓本体的支撑机构;所述套筒部分具有供所述出水消防栓本体通过的第三通孔、和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和出水消防栓本体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三通孔之间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上方;所述出水消防栓本体具有供所述第一伸出部分伸入的第二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呈环状的套设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第四通孔、和对应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方,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凹槽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上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三凹槽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出水消防栓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套筒部分上方的第二伸出部分;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弹簧和呈环形的支撑块,所述第一弹簧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下表面抵顶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和套设部分的下表面抵靠在一起,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和第一弹簧相连接;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第二弹簧和卡止块;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弹簧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簧和卡止块相连接,所述卡止块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第一部分、和伸入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卡止部分,所述卡止块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上壁和下壁;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电机;所述电机具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三齿轮的上端,所述第一齿条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齿条垂直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齿条具有沿其侧壁向所述第三通孔方向凸出的第一抵顶部分,所述第一抵顶部分具有第一推动面和第一抵顶面,所述第一推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一推动面和第一抵顶面均朝向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三齿轮的下端,所述第二齿条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齿条垂直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齿条具有沿其侧壁向所述第三通孔方向凸出的第二抵顶部分,所述第二抵顶部分具有第二推动面和第二抵顶面,所述第二推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推动面和第二抵顶面均朝向所述第三通孔;所述蝶阀套设于所述第二伸出部分上;所述智能机构包括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的第一控制器、探测所述卡止块的位置的传感器、与传感器相连接的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蝶阀的第三控制器、可远程操控的中央控制器和无线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电机相连接,所述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上,且所述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下方;所述无线装置包括第一无线发射器、第一无线接收器、第二无线接收器和内置于所述中央控制器内的第二无线发射器;所述第一无线发射器和第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所述第一无线接收器和第一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和第二无线接收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接收器和第二无线发射器无线通讯联结在一起,所述第一无线发射器和第二无线接收器无线通信联结在一起;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和套筒部分相连接。。

所述第二凹槽的上下深度不大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的上下高度。

所述进水消防栓还具有两个呈圆环状的滑道,两所述滑道沿所述进水消防栓的周向设置,且两所述滑道沿所述出水消防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各所述滑道均包括呈环形的滑道第一部分和滑道第二部分,所述滑道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滑道第一部分和进水消防栓的外壁之间,且所述滑道第一部分与所述进水消防栓的外部通过所述滑道第二部分相连通,所述滑道第二部分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滑道第一部分沿水平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滑动组件,两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沿所述出水消防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呈弧形的第一滑块,各所述第一滑块套设于其所对应的所述滑道第一部分内,两所述第一滑块和套筒部分的下表面之间通过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在一起。

所述蝶阀包括蝶阀本体、第一法兰盘和固定所述第一法兰盘的螺栓组件,所述蝶阀本体套设于所述出水消防栓本体上,所述第一法兰盘具有四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伸出部分具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通过所述螺栓组件锁紧在一起,所述第二法兰盘具有分别对应于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四个第二螺纹孔。

所述螺栓组件设置有四个,各所述螺栓组件均包括螺栓和螺母。

所述出水消防栓本体还具有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定位条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设置于所述定位条和出水消防栓本体的外壁之间,且所述定位条和出水消防栓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相连接;所述套筒部分还具有供所述定位条移动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上端和套筒部分的上端相连通。

所述定位条沿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通道沿水平方向的尺寸。

所述套筒部分设置有可滑动的遮盖板组件,所述遮盖板组件包括可完全遮盖所述第一凹槽的遮盖板和第二滑动机构,所述遮盖板和所述套筒部分相连接,所述遮盖板具有圆弧形的遮盖板内壁,且所述遮盖板内壁与所述进水消防栓的弧形面相贴合,所述遮盖板和套筒部分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滑动组件,两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滑道处,两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均包括第三连接部分和呈弧形的第二滑块,各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套设于其所对应的所述滑道第一部分内,各所述第二滑块和遮盖板内壁之间通过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分连接在一起。

所述遮盖板的底部高于所述进水消防栓的底部。

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和滑道第二部分之间具有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智能消防栓,使用消防栓时,将隐藏再消防井内的出水消防栓转出,按压中央控制器,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发射控制电机正转的无线信号,第一无线接收器接收该信号,第一控制器控制电机正转,第一齿轮随之转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三齿轮随之转动,第二齿条移出第二通道,第一齿条向第一通道内移动,因第一推动面为倾斜面,其推动卡止块向第三凹槽内移动,第二弹簧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当卡止块和第一抵顶面相抵顶时电机停止工作,此时,向下推动出水消防栓,其套设部分抵顶于支撑块下移,第一弹簧变形,当卡止块经过第二通道处时,第二弹簧发生弹性恢复,并推动卡止块进入并卡止于第二通道内,此时,卡止块的位置处于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一无线发射器发射无线信号,第二无线接收器接收到该信号,第三控制器控制蝶阀打开,此时消防栓可出水;不使用消防栓时,按压中央控制器,通过第二无线发射器发射控制电机反转的无线信号,第一无线接收器接收该信号,第一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第一齿条移出第一通道,第二齿条向第二通道移动,因第二推动面为倾斜面,其推动卡止块向第三凹槽内移动,第二弹簧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当卡止块和第二抵顶面相抵顶时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弹簧发生弹性恢复,推动支撑块上移,并将套设部分推出第一凹槽外,即出水消防栓和进水消防栓分离,此时,可通过第一滑动机构转动出水消防栓将其隐藏于消防井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通过简单操作即可隐藏消防栓,美化城市环境,预防凸出于地面的消防栓造成安全隐患,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栓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弹簧弹性恢复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机构隐藏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进水消防栓 11-第一通孔

12-第一凹槽 13-第一伸出部分

131-第二通孔 14-滑道

141-滑道第一部分 142-滑道第二部分

2-出水消防栓 21-套筒部分

211-第三通孔 212-第一空腔

213-第三通道 22-出水消防栓本体

221-第二凹槽 222-套设部分

223-第四通孔 224-第三凹槽

225-第二伸出部分 2251-第二法兰盘

226-定位机构 2261-定位条

2262-第二连接部分 23-支撑机构

231-第一弹簧 232-支撑块

3-卡扣机构 31-第二弹簧

32-卡止块

4-推动机构 41-第一齿轮

42-第二齿轮 43-第三齿轮

44-第一转轴 45-第一齿条

451-第一抵顶部分 4511-第一推动面

4512-第一抵顶面 46-第二齿条

461-第二抵顶部分 4611-第二推动面

4612-第二抵顶面 47-电机

471-第二转轴

5-蝶阀 51-蝶阀本体

52-第一法兰盘 53-螺栓组件

531-螺栓 532-螺母

6-智能机构 61-第一控制器

62-传感器 63-第二控制器

64-第三控制器 65-中央控制器

66-无线装置 661-第一无线发射器

662-第一无线接收器 663-第二无线接收器

664-第二无线发射器

7-第一滑动机构 71-第一滑动组件

711-第一连接部分 712-第一滑块

8-遮盖板组件 81-遮盖板

82-第二滑动机构 821-第二滑动组件

8211-第三连接部分 8212-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藏式智能消防栓,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消防栓机构和消防井,消防栓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进水消防栓1、可移动的出水消防栓2、固定出水消防栓2的卡扣机构3、可松开卡扣机构的推动机构4、蝶阀5、智能机构6、和可沿周向转动的第一滑动机构7,进水消防栓1设置于消防井内,进水消防栓1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通孔11、和沿其上表面向下凹进的第一凹槽12;进水消防栓1还具有沿第一凹槽12 的槽底向上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13,第一伸出部分13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通孔131,第二通孔131和第一通孔11相连通;出水消防栓2沿竖直方向设置,出水消防栓2包括套筒部分21、对应于第一伸出部分13的出水消防栓本体22、和支撑出水消防栓本体22的支撑机构23,套筒部分21具有供出水消防栓本体22通过的第三通孔211、和第一空腔212,第一空腔 212设置于第三通孔211和出水消防栓本体22的外壁之间,第一空腔212 和第三通孔211之间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且第一通道设置于第二通道的上方;出水消防栓本体22具有供第一伸出部分13伸入的第二凹槽221、套设于第一凹槽12内且呈环状的套设部分222、对应于第二通孔131的第四通孔223、和对应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三凹槽224,第二凹槽221设置于第四通孔223 的下方,且第二通孔131和第二凹槽221的上表面相连通,第二凹槽221 的上表面抵靠于第一伸出部分13的上表面上;第三凹槽224沿水平方向设置,出水消防栓本体22包括位于套筒部分21上方的第二伸出部分225;支撑机构23设置于第一凹槽12内,支撑机构23包括第一弹簧231和呈环形的支撑块232,第一弹簧23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一弹簧231的下表面抵顶于第一凹槽12的槽底,支撑块232的上表面和套设部分222的下表面抵靠在一起,支撑块232的下表面和第一弹簧231相连接;卡扣机构3包括第二弹簧31和卡止块32;第二弹簧31设置于第三凹槽224内,且第二弹簧 31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弹簧31和卡止块32相连接,卡止块32具有设置于第三凹槽224内的第一部分、和伸入第二通道内的卡止部分,卡止块32 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顶于第二通道的上壁和下壁;推动机构4设置于第一空腔212内,推动机构4包括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转轴44、第一齿条45、第二齿条46和电机47;电机47 具有第二转轴471,第一齿轮41套设于第二转轴471上;第二齿轮42和第三齿轮43均套设于第一转轴44上,第二齿轮42和第一齿轮41相啮合,第一齿条45和第二齿条46均与第三齿轮43相啮合;第一齿条45设置于第三齿轮43的上端,第一齿条45沿水平方向穿过第一通道,且第一齿条45 垂直于第一通道,第一齿条45具有沿其侧壁向第三通孔211方向凸出的第一抵顶部分451,第一抵顶部分451具有第一推动面4511和第一抵顶面 4512,第一推动面4511为倾斜面,第一推动面4511和第一抵顶面4512均朝向第三通孔211;第二齿条46设置于第三齿轮43的下端,第二齿条46沿水平方向穿过第二通道,且第二齿条46垂直于第二通道,第二齿条46具有沿其侧壁向第三通孔211方向凸出的第二抵顶部分461,第二抵顶部分 461具有第二推动面4611和第二抵顶面4612,第二推动面4611为倾斜面,第二推动面4611和第二抵顶面4612均朝向第三通孔211;蝶阀5套设于第二伸出部分225上;智能机构6包括控制电机47工作的第一控制器61、探测卡止块32的位置的传感器62、与传感器62相连接的第二控制器63、控制蝶阀5的第三控制器64、可远程操控的中央控制器65和无线装置66;第一控制器61设置于第一空腔212内,且第一控制器61和电机47相连接,传感器62和第二控制器63设置于第三通孔211的内壁上,且传感器62和第二控制器63设置于第二通道的下方;无线装置66包括第一无线发射器 661、第一无线接收器662、第二无线接收器663和内置于中央控制器65内的第二无线发射器664;第一无线发射器661和第二控制器63相连接,第一无线接收器662设置于第一空腔212内,且第一无线接收器662和第一控制器61相连接,第三控制器64和第二无线接收器663相连接;第一无线接收器662和第二无线发射器664无线通讯联结在一起,第一无线发射器661 和第二无线接收器663无线通信联结在一起;第一滑动机构7和套筒部分21 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智能消防栓,使用消防栓时,将隐藏再消防井内的出水消防栓2转出,按压中央控制器65,第二无线信号发射器664发射控制电机47正转的无线信号,第一无线接收器662 接收该信号,第一控制器61控制电机47正转,第一齿轮41随之转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齿轮4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44转动,第三齿轮43随之转动,第二齿条46移出第二通道,第一齿条45向第一通道内移动,因第一推动面4511为倾斜面,其推动卡止块32向第三凹槽224内移动,第二弹簧31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当卡止块32和第一抵顶面4512相抵顶时电机 47停止工作,此时,向下推动出水消防栓2,其套设部分222抵顶于支撑块232下移,第一弹簧231变形,当卡止块32经过第二通道处时,第二弹簧31发生弹性恢复,并推动卡止块32进入并卡止于第二通道内,此时,卡止块32的位置处于传感器62的探测范围内,第二控制器63通过第一无线发射器661发射无线信号,第二无线接收器663接收到该信号,第三控制器64控制蝶阀5打开,此时消防栓可出水;不使用消防栓时,按压中央控制器65,通过第二无线发射器664发射控制电机47反转的无线信号,第一无线接收器661接收该信号,第一控制器61控制电机47反转,第一齿条45移出第一通道,第二齿条46向第二通道移动,因第二推动面4611为倾斜面,其推动卡止块32向第三凹槽224内移动,第二弹簧31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当卡止块32和第二抵顶面4612相抵顶时电机47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弹簧231发生弹性恢复,推动支撑块232上移,并将套设部分 222推出第一凹槽12外,即出水消防栓2和进水消防栓1分离,此时,可通过第一滑动机构7转动出水消防栓2将其隐藏于消防井内。

优选地,第二凹槽221的上下深度不大于第一伸出部分13的上下高度。避免出水消防栓本体22下移时,第二凹槽221过高使第二通孔131和第四通孔223无法贴合连接在一起,导致出水效果下降。

优选地,进水消防栓1还具有两个呈圆环状的滑道14,两滑道14沿进水消防栓1的周向设置,且两滑道14沿出水消防栓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各滑道14均包括呈环形的滑道第一部分141和滑道第二部分142,滑道第二部分142设置于滑道第一部分141和进水消防栓1的外壁之间,且滑道第一部分141与进水消防栓1的外部通过滑道第二部分142相连通,滑道第二部分142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滑道第一部分141沿水平方向的宽度;第一滑动机构7包括两个第一滑动组件71,两第一滑动组件71沿出水消防栓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滑动组件71包括第一连接部分711和呈弧形的第一滑块712,各第一滑块712套设于其所对应的滑道第一部分141内,两第一滑块712和套筒部分21的下表面之间通过其所对应的第一连接部分 711连接在一起。两第一滑块712绕其所对应的滑道第一部分141滑动,带动套筒部分21滑动,进而带动与其卡止在一起的出水消防栓2滑动,第一连接部分711绕滑道第二部分142滑动,且因滑道第二部分142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于滑道第一部分141沿水平方向的宽度,预防两第一滑块712脱出;第一连接部分711和滑道第二部分142之间具有间隙,预防长期滑动造成第一连接部分711和滑道第二部分142内壁磨损。

优选地,蝶阀5包括蝶阀本体51、第一法兰盘52和固定第一法兰盘 52的螺栓组件53,蝶阀本体51套设于出水消防栓本体22上,第一法兰盘 52具有四个第一螺纹孔;第二伸出部分225具有第二法兰盘2251,第一法兰盘52和第二法兰盘2251通过螺栓组件53锁紧在一起,第二法兰盘2251 具有分别对应于四个第一螺纹孔的四个第二螺纹孔。通过第二法兰盘2251、第一法兰盘52和螺栓组件配合锁紧,将蝶阀5固定于出水消防栓本体22 上,蝶阀5可控制出水消防栓本体22的出水和进水。

优选地,螺栓组件53设置有四个,各螺栓组件53均包括螺栓531和螺母532。采用螺栓531和螺母532配合锁紧的结构,选材便捷,选取面广;设置四个螺栓组件53,稳定性好;螺母532和第二法兰盘2251之间垫设有垫片,预防磨损。

优选地,出水消防栓本体22还具有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定位机构226,定位机构226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定位条2261和第二连接部分2262,第二连接部分2262设置于定位条2261和出水消防栓本体22的外壁之间,且定位条2261和出水消防栓本体22通过第二连接部分2262相连接;套筒部分21还具有供定位条2261移动的第三通道213,第三通道213的上端和套筒部分21的上端相连通。出水消防栓本体22上、下移动时,定位条2261 在第三通道213内移动,起到定位作用,保证出水消防栓本体22准确定位。

为了挺高定位条2261定位的准确性,优选地,定位条2261沿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第四通道214沿水平方向的尺寸。防止定位条从第四通道241 脱出。

优选地,套筒部分21设置有可滑动的遮盖板组件8,遮盖板组件8包括可完全遮盖第一凹槽12的遮盖板81和第二滑动机构82,遮盖板81和套筒部分21相连接,遮盖板81具有圆弧形的遮盖板内壁,且遮盖板内壁与进水消防栓1的弧形面相贴合,遮盖板81和套筒部分21相连接;第二滑动机构82包括两个第二滑动组件821,两第二滑动组件821分别设置于两滑道14处,两第二滑动组件821均包括第三连接部分8211和呈弧形的第二滑块8212,各第二滑块8212分别套设于其所对应的滑道第一部分141内,各第二滑块8212和遮盖板内壁之间通过其所对应的第三连接部分8211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将出水消防栓2隐藏时,推动出水消防栓2,第一滑块 712和第二滑块8212均沿滑道第一部分141同向滑动,出水消防栓2可被收入消防井中,即出水消防栓2被隐藏,同时,遮盖板81沿进水消防栓1 的的弧形表面轴向移动,且遮盖板81完全遮盖第一凹槽12,有效避免粉尘异物进入第一凹槽12污染出水消防栓2。推动出水消防栓本体22,第三连接部分8211绕滑道第二部分142滑动,两第二滑块8212绕其所对应的滑道第一部分141滑动,从而带动遮盖板81滑动,当套筒部分21抵靠于消防井底面时,遮盖板81可完全遮盖第一凹槽12。

优选地,遮盖板81的底部高于进水消防栓1的底部。当要使用出水消防栓2时,因遮盖板81和套筒部分21相连接,遮盖板81随套筒部分21 的轴向移动而移动,遮盖板81的底部高于进水消防栓1的底部,避免转动时因抵顶地面而卡止,保证周向移动的顺畅。

为了预防第三连接部分8211长期滑动造成磨损,优选地,第三连接部分8211和滑道第二部分142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第一空腔212内设置有多个支撑第一齿条45的支撑机构,各支撑机构包括第三转轴和套设于第三转轴上的第四齿轮,各第三转轴均与第一转轴44相平行,且各第三转轴沿第一齿条45的移动方向均匀排列设置,各第三转轴均与第一齿条45相啮合,各第三转轴均与第一转轴44相平行;支撑机构为第一齿条45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避免因第一齿条45过长而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智能消防栓,第一通孔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二通孔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三通孔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四通孔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凹槽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二凹槽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滑块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连接部分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转轴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转轴的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且各第一转轴相平行;第三齿轮的数量可根据第一转轴的数量进行配对设置;第二滑块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三连接部分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遮盖板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支撑机构的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