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7341发布日期:2018-06-15 23:4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有: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和支撑;水泥挡土墙;钢板桩:型钢桩横挡板支护,钢板桩支护;土钉墙(喷锚支护);逆作拱墙;原状土放坡;基坑内支撑;桩、墙加支撑系统;简单水平支撑;钢筋混凝土排桩等,现有钢支撑存在自重轻、安装和拆除方便、施工速度快、可以重复利用(环保、绿色)等优点,但相对与混凝土支撑相比存在稳定性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稳现象,从而导致施工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及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解决了现有钢支撑稳定性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稳现象,从而导致施工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钢围檩,所述第一钢围檩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端头,所述第一活动端头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端头,所述第一固定端头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主体支撑杆,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杆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主体支撑杆,所述第二主体支撑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固定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活动端头,所述第二活动端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钢围檩,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动升降杆,所述气动升降杆的右侧贯穿第一主体支撑杆并延伸至第二主体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第一主体支撑杆和第二主体支撑杆的内部且对应气动升降杆的位置均开设有空腔,所述气动升降杆与第二主体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和第二活动端头的表面且对应第一固定端头和第二固定端的位置均焊接有三角托架,所述第一活动端头与第一固定端头之间以及第二固定端与第二活动端头之间均设置有钢楔。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端头与第一主体支撑杆之间以及第二主体支撑杆与第二固定端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气动升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顶部贯穿第一主体支撑杆并延伸至第一主体支撑杆的外部。

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工程图纸对支撑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当基坑开挖至支撑标高处,安装第一钢围檩和第二钢围檩,然后三角托架固定及焊接,然后对第一主体支撑杆和第二主体支撑杆进行拼接,拼接完成后,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一固定端头与第一主体支撑杆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二主体支撑杆与第二固定端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施加预应力,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钢支撑受到的压力,从而对土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土压力减小或基坑变形时,第一钢围檩与第二钢围檩之间的间距变大,通过气动伸缩杆伸长,对第一主体支撑杆和第二主体支撑杆进行支撑,保证基坑稳定性,通过在气动升降杆与第二主体支撑杆之间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土压力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围檩和第二钢围檩在安装完成后,在第一钢围檩和第二钢围檩上焊接钢垫箱或牛腿,钢垫箱或牛腿的斜面根据钢支撑的安装角度而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及方法,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对土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基坑出现变形时,通过气动升降杆对支撑装置进行支撑,从而保证钢支撑的稳定,避免钢支撑失稳,同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对基坑变形后的土压力进行监测,通过第一主体支撑杆、第二主体支撑杆、第一压力传感器、气动升降杆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配合,解决了现有钢支撑稳定性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稳现象,从而导致施工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钢围檩、2第一活动端头、3第一固定端头、4第一主体支撑杆、5第二主体支撑杆、6第二固定端、7第二活动端头、8第二钢围檩、9第一压力传感器、10空腔、11气动升降杆、12第二压力传感器、13三角托架、14钢楔、15固定螺栓、16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钢围檩1,第一钢围檩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端头2,第一活动端头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端头3,第一固定端头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主体支撑杆4,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主体支撑杆5,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端6,第二固定端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活动端头7,第二活动端头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钢围檩8,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动升降杆11,气动升降杆11的右侧贯穿第一主体支撑杆4并延伸至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内部,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内部且对应气动升降杆11的位置均开设有空腔10,气动升降杆11与第二主体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

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工程图纸对支撑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当基坑开挖至支撑标高处,安装第一钢围檩1和第二钢围檩8,然后三角托架13固定及焊接,然后对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进行拼接,拼接完成后,通过固定螺栓15将第一固定端头3与第一主体支撑杆4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固定螺栓15将第二主体支撑杆5与第二固定端6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施加预应力,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9检测钢支撑受到的压力,从而对土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土压力减小或基坑变形时,第一钢围檩1与第二钢围檩8之间的间距变大,通过气动伸缩杆伸长,对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进行支撑,保证基坑稳定性,通过在气动升降杆11与第二主体支撑杆5之间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12,监测土压力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实施例一:

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钢围檩1,第一钢围檩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端头2,第一活动端头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端头3,第一固定端头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主体支撑杆4,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主体支撑杆5,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端6,第二固定端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活动端头7,第二活动端头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钢围檩8,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动升降杆11,气动升降杆11的右侧贯穿第一主体支撑杆4并延伸至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内部,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内部且对应气动升降杆11的位置均开设有空腔10,气动升降杆11与第二主体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

施工方法:首先按工程图纸对支撑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当基坑开挖至支撑标高处,安装第一钢围檩1和第二钢围檩8,然后三角托架13固定及焊接,然后对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进行拼接,拼接完成后,通过固定螺栓15将第一固定端头3与第一主体支撑杆4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固定螺栓15将第二主体支撑杆5与第二固定端6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施加预应力,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9检测钢支撑受到的压力,从而对土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土压力减小或基坑变形时,第一钢围檩1与第二钢围檩8之间的间距变大,通过气动伸缩杆伸长,对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进行支撑,保证基坑稳定性,通过在气动升降杆11与第二主体支撑杆5之间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12,监测土压力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实施例二:

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钢围檩1,第一钢围檩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端头2,第一活动端头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端头3,第一固定端头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主体支撑杆4,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主体支撑杆5,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端6,第二固定端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活动端头7,第二活动端头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钢围檩8,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动升降杆11,气动升降杆11的右侧贯穿第一主体支撑杆4并延伸至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内部,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内部且对应气动升降杆11的位置均开设有空腔10,气动升降杆11与第二主体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第一活动端头2和第二活动端头7的表面且对应第一固定端头3和第二固定端6的位置均焊接有三角托架13,第一活动端头2与第一固定端头3之间以及第二固定端6与第二活动端头7之间均设置有钢楔14。

施工方法:首先按工程图纸对支撑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当基坑开挖至支撑标高处,安装第一钢围檩1和第二钢围檩8,其中第一钢围檩1和第二钢围檩8在安装完成后,在第一钢围檩1和第二钢围檩8上焊接钢垫箱或牛腿,钢垫箱或牛腿的斜面根据钢支撑的安装角度而定;然后三角托架13固定及焊接,然后对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进行拼接,拼接完成后,通过固定螺栓15将第一固定端头3与第一主体支撑杆4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固定螺栓15将第二主体支撑杆5与第二固定端6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施加预应力,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9检测钢支撑受到的压力,从而对土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土压力减小或基坑变形时,第一钢围檩1与第二钢围檩8之间的间距变大,通过气动伸缩杆伸长,对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进行支撑,保证基坑稳定性,通过在气动升降杆11与第二主体支撑杆5之间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12,监测土压力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实施例三:

一种基坑高稳定性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钢围檩1,第一钢围檩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端头2,第一活动端头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端头3,第一固定端头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主体支撑杆4,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主体支撑杆5,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端6,第二固定端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活动端头7,第二活动端头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钢围檩8,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动升降杆11,气动升降杆11的右侧贯穿第一主体支撑杆4并延伸至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内部,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的内部且对应气动升降杆11的位置均开设有空腔10,气动升降杆11与第二主体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第一活动端头2和第二活动端头7的表面且对应第一固定端头3和第二固定端6的位置均焊接有三角托架13,第一活动端头2与第一固定端头3之间以及第二固定端6与第二活动端头7之间均设置有钢楔14;第一固定端头3与第一主体支撑杆4之间以及第二主体支撑杆5与第二固定端6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15,气动升降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源线16,电源线16的顶部贯穿第一主体支撑杆4并延伸至第一主体支撑杆4的外部。

施工方法:首先按工程图纸对支撑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当基坑开挖至支撑标高处,安装第一钢围檩1和第二钢围檩8,其中第一钢围檩1和第二钢围檩8在安装完成后,在第一钢围檩1和第二钢围檩8上焊接钢垫箱或牛腿,钢垫箱或牛腿的斜面根据钢支撑的安装角度而定;然后三角托架13固定及焊接,然后对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进行拼接,拼接完成后,通过固定螺栓15将第一固定端头3与第一主体支撑杆4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固定螺栓15将第二主体支撑杆5与第二固定端6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施加预应力,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9检测钢支撑受到的压力,从而对土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土压力减小或基坑变形时,第一钢围檩1与第二钢围檩8之间的间距变大,通过气动伸缩杆伸长,对第一主体支撑杆4和第二主体支撑杆5进行支撑,保证基坑稳定性,通过在气动升降杆11与第二主体支撑杆5之间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12,监测土压力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9对土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基坑出现变形时,通过气动升降杆11对支撑装置进行支撑,从而保证钢支撑的稳定,避免钢支撑失稳,同时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12对基坑变形后的土压力进行监测,通过第一主体支撑杆4、第二主体支撑杆5、第一压力传感器9、气动升降杆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2的配合,解决了现有钢支撑稳定性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稳现象,从而导致施工事故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