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清淤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6108发布日期:2018-10-09 19:4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河道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清淤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清淤一般指治理河道,属于水利工程。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河道清淤技术分为排干清淤,水下清淤和环保清淤。排干清淤是指通过在河道施工段构筑临时围堰,将河道水排干后进行干挖或水力冲挖的清淤方法。水力冲挖清淤是指采用水力冲挖机组的高压水枪冲刷底泥,将底泥搅动呈泥浆,在通过泥泵将泥浆吸取,通过管道输送至岸上的堆场或集浆池内。水力冲挖具有机具简单,输送方便,施工成本低的优点。

采用水力冲挖清淤的方式,由于河道边坡有杂树、树枝、生活垃圾众多,河底枯枝烂叶较多,且部分河底及岸滩沉积厚度不等的瓦砾、建筑垃圾等,如果直接采用水力冲挖机组的高压水枪对其进行冲刷,则大大降低了冲挖的效率,而且容易损坏高压水枪和管道,并且在冲刷前采用人工的方式对垃圾进行运输,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具有将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搅碎且能提高清淤效果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包括履带轮,所述履带轮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控制室和用于插入至淤泥内以搅碎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搅碎装置,所述搅碎装置包括铰接在工作台上的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的端部铰接有壳体,所述工作台与第一铰接轴之间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铰接轴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壳体内设置用于搅碎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搅碎组件和用于驱动搅碎组件搅碎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电机。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进行搅碎时,将河道清淤装置放置在围堰内,驱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调整壳体使得壳体朝向淤泥所在的位置,再次通过调整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从而调整壳体内搅拌组件于淤泥内的深度,驱动履带轮于淤泥内移动再驱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搅碎组件完成对淤泥内瓦砾和建筑垃圾的搅碎,减少了淤泥内大体积的瓦砾和建筑垃圾,防止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对吸污管和其他机器造成损坏,在后续清淤的过程中直接连同搅碎后的瓦砾和建筑垃圾一起吸出即可,提高了后续工序中对淤泥的清理效果,无需人工采用挖掘机对其进行一部分一部分的挖取,节省了人力。

进一步,所述搅碎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切刀,所述电机驱动两侧切刀远离壳体的端部朝向两个转动轴之间的方向转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进行搅碎时,通过驱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两个转动轴产生反向转动,将淤泥内的建筑垃圾搅入两个转动轴之间,使得转动轴上的切刀完成对瓦砾和建筑垃圾的挤压,以完成瓦砾和建筑垃圾的搅碎,采用两个转动轴的方式提高了对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搅碎效果。

进一步,两个所述转动轴上的切刀交错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转动轴上的切刀交错设置可使得切刀在对瓦砾和建筑垃圾挤压搅碎时,提高对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搅碎效果,进一步减少了淤泥中含有的大体积瓦砾和建筑垃圾等。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端部于转动轴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箱体,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箱体上,两个所述转动轴于箱体内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两个所述转动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电机设置在箱体内且驱动其中一个转动齿轮转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箱体的设置可使得当搅碎组件伸入至淤泥中对淤泥中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进行搅碎时,对电机和转动齿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需要驱动两个转动轴反向转动时,通过电机驱动转动齿轮转动,因两个转动齿轮啮合设置,所以两个转动齿轮带动聊那个转动轴分别产生反向转动,使得转动轴带动切刀完成对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切割,采用驱动齿轮和转动齿轮的设置结构简单且复合实际应用。

进一步,所述切刀为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上的圆形片体,所述切刀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凸起。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切刀设置为圆形片体,可使得圆形片体带动淤泥中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卷入两个转动之间,对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完成搅碎;凸起的设置可使得当两侧切刀对淤泥中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搅碎时,更好的带动淤泥中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卷入转动轴之间,提高切刀对瓦砾和建筑垃圾的搅碎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清淤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清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填筑围堰;

s2:采用污水泵将围堰内的水抽干;

s3:在围堰内设置低洼区;

s4:将围堰河道内的表层淤泥使用吸污泵吸取至罐车上;

s5:采用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对河道内底部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进行搅碎,对河道内淤泥反复搅拌三次或三次以上;

s6:采用高压水枪冲刷底泥,使得底泥与水混合成泥浆,混合后的泥浆流动至低洼区内;

s7:采用吸污泵于低洼区内将河道内底层的淤泥和搅碎后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吸取至施工区域外;

s8:将淤泥放置于施工区域外堆放并晾晒,待淤泥晒干后将淤泥装至罐车内,将淤泥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s9:河道底部清淤测量验收合格;

s10:回填施工;

s11:围堰拆除。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3中,在围堰内设置低洼区,当采用高压水压水刷底泥时,底泥与水混合自动流入低洼区,方便对低洼区内的泥浆进行采集,步骤s4中,将表层的淤泥通过吸污泵吸至罐车内,防止后续搅碎操作中,表层的淤泥对搅碎产生影响,使得河道清淤装置可进一步将河道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搅碎,从而防止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对机器产生影响,步骤s5中,采用河道清淤装置对淤泥中的瓦砾、建筑垃圾等进行搅碎,使得在后续污泥泵抽取时,防止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对管道造成损坏,并且采用机械搅碎的方式无需人工将淤泥中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捞取,节省了人力,步骤s8中,吸污泵吸取后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如直接用罐车将其运出,淤泥会对路面等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含有大量水分的淤泥体积较大不方便对其进行运输,含有水分的淤泥在运入至弃土场内也不方便对其进行处理,将其晾晒后,方便对淤泥进行运输和处理,提高了淤泥的运输和处理效果。

进一步,步骤s1中填筑围堰的方法为:

s101:采用挖掘机将需要填筑围堰位置的淤泥清除;

s102:采用无纺布袋装沙土码垛,采用自上游至下游合拢的方式填筑围堰;

s103:将上下游的围堰设置为圆弧形且凹面相对设置,上下层和内外层的无纺布袋均应相互错缝,堆码密实,平稳;

s104:无纺布袋的迎水面铺设编织布,相邻的编织布之间部分重叠,用无纺布袋压盖;

s105:采用带倒刺的螺钉将编织布固定在无纺布袋上,相邻的编织布重叠的部分也采用带倒刺的螺钉固定。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01中,采用挖掘机将围堰位置的淤泥清除,防止水通过围堰和河道底部之间通过,对围堰内淤泥的清除造成影响,提高了围堰对河道的围挡效果,步骤s102中,采用上游至下游的方式,当上游的围堰填筑后,上游的围堰遮挡住一部分水流,方便操作人员对下游的围堰进行填筑,步骤s103中,将上下层和内外层的无纺布袋相互错缝,防止水流通过相邻的无纺布袋之间通过,进一步提高了围堰的围挡效果,步骤s104中,编织布可防止水流通过围挡,使得围挡可将河道内的某一区域围护起来,方便对围堰内区域进行施工,将相邻的编织布部分重叠,防止水流于相邻的编织布之间通过,步骤s105中,采用带倒刺的螺钉将编织布固定在无纺布袋上,螺钉在带动编织布插入至无纺布袋内后,倒刺与无纺布袋内的砂石相钩,防止水流将编织布冲掉,提高了编织布对水流的阻挡效果。

进一步,步骤s3中设置低洼区的方法为:

s301:将低洼区设置在围堰的中央位置;

s302:将低洼区整体设置为漏斗状;

s303:先采用挖掘机挖出大体形状;

s304:人工对低洼区进行修整将其修整成漏斗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301中,将低洼区设置在围堰的中央,可使得围堰内的泥浆朝向中部移动,方便对泥浆进行收集,并且提高了对泥浆的收集效率;步骤s302中,将泥浆设置为漏斗状,当需要对低洼区内的泥浆进行收集时,将吸污泵的输入端插入至低洼区的最底部即可,使得低洼区的泥浆可被收集的更加彻底;步骤s303和s304中,首先采用挖掘机挖出答题形状而后采用人工的方式对低洼区进行修整,可提高将低洼区设置为漏斗状的效率,并且采用人工对低洼区修整的方式,可使得低洼区被修整的较为平整,方便后续过程中对低洼区内的泥浆进行收集。

进一步,步骤s10中回填施工的方法为:

s1001:采用砂石回填,分三层逐层回填,每层厚度依次减小;

s1002:每层回填完毕时,采用推土机将砂石回填料推平;

s1003:每层均采用挖掘机进行压实,由外向内依次碾压。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001中,采用逐层回填的方式,使得每层的含水量均可达到标准,步骤s1002中,采用推土机将每层的砂石推平,采用推土机的方式提高了砂石推平时的推平效率,并且砂石推平的效果较好;步骤s1003中,采用挖掘机压实的方式,挖掘机的机臂较长,可在同一区域内完成较大面积的压实操作,相对于压实机来说提高了对河道围挡内砂石的压实效率;采用由外向内依次压实的方式,防止软土地段沉降的影响。

进一步,步骤s11中围堰拆除的方法为:

s1101:围堰上设置开口引水;

s1102:挖掘机拆除围堰拆除。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101中,先在围堰上设置开口引水,使得水流先通过开口进入至围堰内,方便对围堰进行拆除,防止围堰内没有水对围堰拆除时,围堰外的水涌入不方便对围堰进行拆除;步骤s1102中,采用挖掘机拆除围堰的方式,拆除速度快且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吸污泵吸淤泥前将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搅碎,防止淤泥中的大体积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对机器产生损坏,并且节省了人工对其进行挖掘的人力;

二、当对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搅碎时,驱动电机使得驱动带动两个转动齿轮产生反向转动,两个转动轴上的切刀将瓦砾和建筑垃圾搅入两个转动轴之间,以完成对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搅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搅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围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用于展示无纺布袋和编织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河道清淤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填筑围堰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设置低洼区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回填施工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围堰拆除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围堰;11、低洼区;12、无纺布袋;13、编织布;14、螺钉;141、倒刺;2、履带轮;21、工作台;22、控制室;23、搅碎装置;231、第一铰接轴;232、第二铰接轴;233、壳体;234、第一气缸;235、第二气缸、236、第三气缸;237、电机;238、转动轴;239、切刀;2391、凸起;24、箱体;241、转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地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包括履带轮2,履带轮2上设置有工作台21,工作台21上设置有控制室22和搅碎装置23,搅碎装置23用于插入至淤泥内,将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搅碎,防止大体积的瓦砾和建筑垃圾对机械造成损坏。搅碎装置23包括铰接在工作台21上的第一铰接轴231,第一铰接轴231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轴232,第二铰接轴232的端部铰接有壳体233,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33为半圆弧形设置且开口朝向下部。工作台21与第一铰接轴231之间设置有第一气缸234,第一铰接轴231和第二铰接轴232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235,第二铰接轴232和壳体233之间设置有第三气缸236,壳体233内设置用于搅碎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搅碎组件和用于驱动搅碎组件搅碎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电机237。第一气缸234,第二气缸235和第三气缸236的设置可调整整个搅碎组件朝向淤泥的方向并且调整整个搅碎组件于淤泥内的深度,从而使得搅碎组件可完成不同深度和不同角度的搅碎,提高了对淤泥内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搅碎效果,进一步防止后续吸淤泥的过程当中损坏机械,并且节省了人力。

结合图1和图2,搅碎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壳体233内的两个转动轴238,两个转动轴238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切刀239,两个转动轴238上的切刀239交错设置。将切刀239交错设置可使得当两个转动轴238带动切刀239对瓦砾和建筑垃圾搅碎时,进一步提高对瓦砾和建筑的搅碎效果。切刀239为固定连接在转动轴238上的圆形片体,切刀239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凸起2391。凸起2391的设置可进一步带动两个转动轴238之间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朝向两个转动轴238之间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瓦砾和建筑垃圾的搅碎效果。

结合图1和图2,壳体233的端部于转动轴238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箱体24,转动轴238转动连接在箱体24上,两个转动轴238于箱体24内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241,两个转动齿轮241啮合设置,电机237设置在箱体24内且驱动其中一个转动齿轮241转动。电机237驱动两侧切刀239远离壳体233的端部朝向两个转动轴238之间的方向转动。当需要驱动两个转动轴238反向转动时,通过电机237驱动其中一个转动齿轮241转动使得其中一个转动齿轮241带动另一个转动齿轮241转动,两个转动齿轮241的转向相反从而带动两个转动轴238的转向相反,使得转动轴238上的切刀239对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进行搅碎,提高了对淤泥处理时的处理效果。

工作过程:当需要对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进行搅碎时,通过第一气缸234、第二气缸235和第三气缸236调整第一铰接轴231、第二铰接轴232和壳体233的位置,使得壳体233带动壳体233内的搅碎组件伸入至淤泥内,此时驱动电机237使得电机237带动转动后齿轮转动,因两个转动齿轮241啮合的关系,两个转动齿轮241带动两个转动轴238产生反向转动,使得切刀239远离壳体233的端部朝向两个转动轴238之间转动,从而使得交错设置的多个切刀239和切刀239上的凸起2391带动淤泥内的瓦砾和建筑垃圾卷入两侧的切刀239之间,以完成对淤泥内瓦砾和建筑垃圾等的搅碎,提高了后续过程中吸污泵对淤泥的清淤效果,并且节省了人力。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河道清淤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填筑围堰1;

如图6所示,步骤s1中填筑围堰1的方法为:

s101:采用挖掘机将需要填筑围堰1位置的淤泥清除;

s102:采用无纺布袋12装沙土码垛,采用自上游至下游合拢的方式填筑围堰1;

s103:如图3所示,将上下游的围堰1设置为圆弧形且凹面相对设置,上下层和内外层的无纺布袋12均应相互错缝,堆码密实,平稳;

s104:结合图3和图4,无纺布袋12的迎水面铺设编织布13,相邻的编织布13之间部分重叠,用无纺布袋12压盖;

s105:如图4所示,采用带倒刺141的螺钉14将编织布13固定在无纺布袋12上,相邻的编织布13重叠的部分也采用带倒刺141的螺钉14固定。

s2:采用污水泵将围堰1内的水抽干;

s3:在围堰1内设置低洼区11;

如图7所示,步骤s3中设置低洼区11的方法为:

s301:将低洼区11设置在围堰1的中央位置;

s302:将低洼区11整体设置为漏斗状;

s303:先采用挖掘机挖出大体形状;

s304:人工对低洼区11进行修整将其修整成漏斗状。

s4:将围堰1河道内的表层淤泥使用吸污泵吸取至罐车上;

s5:采用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对河道内底部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进行搅碎,对河道内淤泥反复搅拌三次或三次以上;

s6:采用高压水枪冲刷底泥,使得底泥与水混合成泥浆,混合后的泥浆流动至低洼区11内;

s7:采用吸污泵于低洼区11内将河道内底层的淤泥和搅碎后的瓦砾和建筑垃圾等吸取至施工区域外;

s8:将淤泥放置于施工区域外堆放并晾晒,待淤泥晒干后将淤泥装至罐车内,将淤泥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s9:河道底部清淤测量验收合格;

s10:回填施工;

如图8所示,步骤s10中回填施工的方法为:

s1001:采用砂石回填,分三层逐层回填,每层厚度依次减小;

s1002:每层回填完毕时,采用推土机将砂石回填料推平;

s1003:每层均采用挖掘机进行压实,由外向内依次碾压。

s11:围堰1拆除。

如图9所示,步骤s11中围堰1拆除的方法为:

s1101:围堰1上设置开口引水;

s1102:挖掘机拆除围堰1拆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