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1706发布日期:2018-11-14 03:1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基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的形式较多,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周边环境和地质状况进行支护形式的选择。常规基坑护坡采用混凝土喷锚施工方法,即在基坑坡面绑扎钢筋网片,布置泄水孔,然后高压喷射混凝土以形成一道钢筋混凝土面层护坡,防止坡面土层水土流失。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10336213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用复合竹筋喷锚支护及其施工方法,首先采用深层搅拌桩进行土体加固施工,然后分层开挖,在一定坡度的土体上设置竹筋锚喷。该竹筋锚喷结构包括面板,还包括竹锚杆、竹筋、竹钉和短钢筋等。竹锚杆尾部横向钻孔,安装20cm长的两根ф10钢筋,与面板形成整体。该方法不仅具有施工成本低和绿色环保的优点,并且适合于土层条件比较差的地区使用。

该种施工方式劳动强度大,材料用量多,当地下工程施工结束后,所有材料均埋在土中废弃,施工成本加大,较为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其具有施工成本低,节约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包括基坑,基坑包括上层土体、平台和下层土体,基坑上铺设有竹篾,所述竹篾通过竹钉与基坑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开挖之后,将竹篾铺设在基坑的表面上,通过竹钉将竹篾钉在基坑上。下雨时,雨水打在竹篾上,顺着竹篾向下流动,不会对基坑造成冲刷;刮风时,竹篾对基坑进行遮挡,风不会对基坑的表面造成扬尘,从而有效避免基坑表面的水土流失。基坑使用结束后,拆掉竹篾进行回收。竹篾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而且竹篾施工方便,竹篾本身价格较低,施工成本较低,节约成本。

现有的防护一般都是通过混凝土进行防护,混凝土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但是混凝土也存在其他问题。基坑表面的防护是为了防止基坑表面的水土流失,混凝土对既能表面进行遮挡,能够起到防护作用。但是下雨时,基坑周围或者基坑的上表面被雨水浇淋后,大量雨水渗入基坑的内部,而由于混凝土将基坑表面进行封堵,基坑内部的雨水无法从基坑表面渗出,导致基坑内部的雨水含量变大,从而导致基坑被泡软,基坑很容易塌方导致安全事故。而竹篾是以铺设的形式铺在基坑上,竹篾与基坑表面之间存在缝隙,而且竹篾是编织品,本身存在缝隙。基坑内部雨水较多时,基坑内的雨水可通过基坑表面渗出,从而维持基坑内部的雨水含量,保证基坑的结构强度,防止塌方。

另外,混凝土长期风吹日晒,容易开裂,导致混凝土的防护效果较差。竹篾具有一定的韧性,不易开裂,防护效果较好。

喷射混凝土施工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噪音,对工人身体伤害很大。采用竹篾的方式进行防护,施工过程中噪音较小,不污染环境,没有粉尘对工人身体进行保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篾四周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周围均匀开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竹钉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环形的固定槽,所述竹钉与竹篾之间通过扎丝进行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篾铺在基坑上表面上,竹钉插入连接孔中,扎丝穿过固定孔与竹钉相连,扎丝缠绕在固定槽内。固定槽对扎丝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扎丝在竹钉上上下滑动。固定孔的设置,便于扎丝与竹篾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篾包括位于上方的被压边和位于下方的压接边,所述压接边的下表面设有凸起的连接沿,所述被压边的上表面设有与连接沿相配合的连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篾铺设时,上方的竹篾的压接边压在下方的竹篾的被压边上,连接沿嵌在连接槽内。连接沿和连接槽增大,上下相连两竹篾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上方的竹篾压在下方的竹篾上,雨水落在竹篾上时,直接沿上方压接边向下流动,雨水透过竹篾落在基坑上的量较少,防护效果较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被压边的上表面呈倾斜设置,所述压接边的下表面与被压边的上表面相配合呈倾斜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接边和被压边倾斜设置,两者相互贴合,接触面积较大,连接稳定性较强。而且两者重叠后的高度降低,便于雨水的流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钉的一端设为尖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状的竹钉便于竹钉插入土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施工方法,其具有施工成本低,节约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施工方法,包括基坑,基坑包括上层土体、平台和下层土体,基坑上铺设有竹篾,所述竹篾通过竹钉与基坑相连,具体施工过程为:

s1、竹篾四周开连接孔;

s2、上层土体开挖,人工修整坡面,铺设坡顶和坡面的竹篾,竹篾采用上下搭接和左右搭接,在连接孔位置用小锤打入竹钉到土层;

s3、下层土体开挖及修整坡面,按s2铺装竹篾;

s4、土方开挖到基坑底部,修整坡面,按s2铺装竹篾到坑底;

s5、待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准备回填土方时,从坑底处开始回收竹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摒弃传统的混凝土现场喷射浇筑的方式,采用竹篾可拆卸的铺设方式对基坑表面进行防护,节约成本,使用方便,而且操作简单,一个或少量操作人员便可完成施工,施工成本较低。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中竹钉与竹篾相连时:竹钉为短竹杆打入的一端为尖头,竹篾和竹钉采用扎丝绑扎牢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篾通过扎丝与竹篾相连,操作方便,便于竹篾的拆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5中竹篾回收时:

s51、基坑回填土之前,回收底部的护坡竹篾,把固定竹篾的扎丝剪断,取出竹篾;

s52、回填底部土层;

s53、回收上部的护坡竹篾,把固定竹篾的扎丝剪断,取出竹篾;

s54、回填上部土层,施工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竹篾时,直接将扎丝剪断,将竹篾从竹钉上方拔出即可。使用简单,回收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竹篾和竹钉的设置,竹篾可拆卸的铺设在基坑上,竹篾有效地防止基坑表面的水土流失,且竹篾可进行回收重复使用,成本较低;

2、竹篾表面的缝隙较多,基坑内部渗水可通过基坑的表面排出,从而维持基坑内部的含水量,保证基坑的结构强度;

3、现场施工采用拼装方式,没有灰尘和噪音等环境污染,操作方便灵活,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竹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两竹篾相互拼接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基坑;11、上层土体;12、平台;13、下层土体;2、竹篾;21、连接孔;22、固定孔;23、被压边;24、压接边;25、连接沿;26、连接槽;3、竹钉;31、固定槽;4、扎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如图1,包括基坑1,基坑1包括上层土体11、平台12和下层土体13。基坑1上铺设有竹篾2,对基坑1的上表面进行防护,防止基坑1表面的水土流失。

如图1和图2,竹篾2的四周开设有若干连接孔21,连接孔21内插设有竹钉3,竹篾2通过竹钉3与基坑1相连,竹篾2拆装方便。竹钉3的端部设为尖状,便于竹钉3的插入。

如图2和图3,竹篾2在连接孔21附近开设有若干固定孔22,固定孔22内穿设有扎丝4,扎丝4穿过固定孔22与竹钉3相连,从而将竹钉3与竹篾2固定。竹钉3的表面上设有若干环形的连接槽26。扎丝4嵌于连接槽26内,扎丝4的两端从两个固定孔22穿出,扎丝4的两端相连将竹钉3与竹篾2相连。扎丝4不易在竹钉3外上下滑动,从而保证两者的连接强度。

如图2,竹篾2为方形,竹篾2的上边为被压边23,竹篾2的下边为压接边24。两竹篾2相互拼接时,上方的竹篾2的压接边24压在下方的竹篾2的被压边23上。雨水沿竹篾2流动时,雨水越过压接边24留在下方的竹篾2上,依次向下流动直至排出。

如图3,压接边24的下表面设为倾斜状,被压边23的上表面设为倾斜状。压接边24压在被压边23上时,两者相互贴合,接触面积较大,连接较为稳定。而且,两者连接后的厚底减小,便于雨水的流动。

如图3,压接边24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凸起的连接沿25,被压边23的上表面开设有与连接沿25相配合的连接槽26。两竹篾2(见图2)相互压接时,连接沿25嵌于连接槽26内,增大两竹篾2(见图2)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防止两竹篾2(见图2)发生错位产生缝隙。

具体实施过程,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竹篾2,竹篾2的压接边24压在被压边23上,竹钉3穿过连接孔21,将竹篾2钉在基坑1外表面。竹篾2对基坑1进行防护。刮风时,竹篾2对基坑1进行遮挡,风不会对基坑1的表面造成扬尘,从而有效避免基坑1表面的水土流失;下雨时,雨水打在竹篾2上,顺着竹篾2向下流动,不会对基坑1造成冲刷。下雨时,基坑1周围或者基坑1的上表面被雨水浇淋后,大量雨水渗入基坑1的内部,导致基坑1内部的雨水含量变大,竹篾2与基坑1表面之间存在缝隙,而且竹篾2是编织品,本身存在缝隙。基坑1内部雨水较多时,基坑1内的雨水可通过基坑1表面渗出,从而维持基坑1内部的雨水含量,保证基坑1的结构强度,防止塌方。基坑1使用结束后,拆掉竹篾2进行回收。竹篾2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实施例二:

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施工方法,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基坑1和竹篾2。

1、装配式竹篾2的制作:采用生毛竹,经开片、拉丝、蒸煮、烘干、编织后形成竹篾2,竹篾2的周边设有d50mm的连接孔21,竹篾2的规格尺寸一般采用(长×宽)120cm×80cm、120cm×60cm、120cm×40cm等,该系列规格一个是方便拼装,另一个是单个工人现场可方便施工而不需要多个工人配合拼装,节省施工成本。

2、上层土体11开挖,人工修整坡面,开始铺设坡顶和坡面的竹篾2,竹篾2采用上下搭接和左右搭接,在连接孔21位置用小锤打入50cm长的竹钉3到土层,竹钉3露出坡面5cm,竹钉3的直径为d40mm左右短竹杆,打入的一端为尖头,竹篾2和竹钉3采用扎丝4绑扎牢固。

3、下层土体13开挖及修整坡面,按步骤2铺装护坡竹篾2。

4、土方开挖到基坑1底部,修整坡面,按步骤2铺装护坡竹篾2到坑底。

5、待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准备回填土方时,即可开始回收护坡竹篾2。从坑底处的竹篾2开始回收施工,剪断竹篾2周边连接竹钉3的扎丝4,竹篾2可全部回收,施工方便。

5.1、基坑1回填土之前,回收底部的护坡竹篾2,把固定竹篾2的扎丝4剪断,取出竹篾2;

5.2、回填底部土层;

5.3、回收上部的护坡竹篾2,把固定竹篾2的扎丝4剪断,取出竹篾2;

5.4、回填上部土层,施工完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