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雨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9599发布日期:2018-11-27 23:5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雨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雨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初期的雨水中不仅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还含有一定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包括硫化物、盐分、TDS(总溶解固体)等,甚至植物不适宜的pH值。当这类雨水降落到地面后,又对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进行冲刷,使得初期的雨水中最终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初期的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初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目前,我国的市政排水体制主要分为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新兴城区(镇街)多采用分流制排水,即雨水、污水各一套排水系统,分别排入自然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互不干扰。而且,现如今国外也采用与国内相同的方法对雨污进行处理。但是国内外的雨污处理,是针对于雨水与生活污水进行分流处理,针对于雨水自身存在的污染雨水与干净雨水的分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已有的雨水分离井一般都建在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会排放大量污水的工厂之中或者周围,目的是为了将含有大量化学物质以及油污等的前期雨水进行分离处理,并将干净的后期雨水收集或者排放。这些雨水井大多是将雨水调节池分格,将前期雨水先收集到一个格中,然后让后期雨水流进其他格,等降雨结束后,再将收集的前期雨水抽出进行处理。但是,由于雨水井分布广泛,数量多,而且需要人工将前期雨水抽出,工作量十分巨大,不适用于大面积的雨水收集,因此这种方法很难普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雨水分离装置,用于解决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的分离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雨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下隔板、上隔板和横杆,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的板面上均设置有过水孔,所述横杆的下沿连接有两根弹簧,每根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连接一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之间连接有上闸门和下闸门,所述上闸门和所述下闸门用于封堵对应的所述过水孔,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所述上出水口位于所述上隔板的侧上方,所述下出水口位于所述下隔板的侧下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上隔板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隔板的中部设置有凸槽,两个所述过水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和所述凸槽的槽底。

所述上闸门位于所述凹槽的上侧,所述下闸门位于所述凸槽的下侧。

两个所述过水孔的外围均设置有多个磁铁,所述上闸门和所述下闸门均为磁性材料制成。

所述壳体的形状为矩形或圆柱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全自动雨水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对前期雨水和后期雨水进行自动分离,其中前期雨水通过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中后期的雨水则可经管道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经自然沉淀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还可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雨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弹簧,3.上出水口,4.竖杆,5.下出水口,6.磁铁,7.下闸门,8.下隔板,9.上闸门,10.上隔板,11.过滤网,12.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雨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该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内设置有过滤网11,壳体1的内壁之间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下隔板8、上隔板10和横杆12,上隔板10和下隔板8的板面上均设置有过水孔,横杆12的下沿连接有两根弹簧2,每根弹簧2的下端分别连接一个竖杆4,两个竖杆4之间连接有上闸门9和下闸门7,上闸门9和下闸门7用于封堵对应的过水孔,壳体1的侧部设置有上出水口3和下出水口5,上出水口3位于上隔板10的侧上方,下出水口5位于下隔板8的侧下方。

未下雨前,在两根弹簧2的拉伸作用下,上闸门9与上隔板10板面上的过水孔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处于开启状态,而下闸门7则与下隔板8的板面上的过水孔之间则紧贴在一起,处于闭合状态。在降雨初期,雨水流量较小阶段,雨水混带较多杂物会先从进水口流入壳体1内,此时雨水中的杂物会被过滤网11过滤掉,此时初期的雨水通过从上隔板10的板面的过水孔流入到下隔板8的上方,当雨水在下隔板8的上方积压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会推动下闸门7下移此时初期的雨水将不断地从下出水口5排出,最后通过管道输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中后期的雨水量较为充沛时,由于雨水的流量较大,因此大量的雨水会沉积在上闸门9的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使上闸门9彻底关闭,此时雨水将从上出水口3排出。最后当降雨结束,或雨量逐渐减少到一定流量时,上闸门9和下闸门7又回到初期降雨时的状态,重新从下出水口5排出,从而完成初期雨水的分离,避免初期雨水带来的污染问题。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最初状态弹簧2、上闸门9和下闸门之间的拉力平衡,应灵活地根据各地区多年的降雨量情况进行选取设定。

如图1所示,上隔板11的中部设置有凹槽,下隔板8的中部设置有凸槽,两个过水孔分别位于凹槽和凸槽的槽底,且大小相同,垂直分布,这样设计可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流出。

如图1所示,上闸门9位于凹槽的上侧,下闸门7位于凸槽的下侧,并且上闸门9的宽度等于凹槽的槽宽,下闸门7的宽度定于凸槽的槽宽,这种安装方式,可确保上闸门9和下闸门7能够准确的封堵对应的过水孔。

如图1所示,两个过水孔的外围均设置有多个磁铁6,上闸门9和下闸门7均为磁性材料制成,通过磁铁6和上闸门9的下闸门7的吸附作用可进一步确保封堵过水孔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壳体1的形状为矩形或圆柱形,具体根据道路系统的形状进行设计。

因此,本发明的全自动雨水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对前期雨水和后期雨水进行自动分离,其中前期雨水通过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中后期的雨水则可经管道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经自然沉淀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还可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