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园林雨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9824发布日期:2018-12-22 09:2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园林雨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园林雨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园林雨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园林中的雨水收集及回收利用一直是园林中比不可少的部分,园林中的喷泉池在雨天较为容易收集雨水。

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园林雨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喷泉池1,喷泉池1,喷泉池1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水泵6,排水泵6的另一端连接有送水管2,送水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净化池3,净化池3上连接有喷灌装置。此系统在工作时,通过喷泉池1收集雨水,多余的雨水通过排水泵6送入净化池3中净化,然后通过喷灌装置将净化池3内净化后的水喷出进行灌溉。

喷泉池1在平日由于敞露在外,一些人可能会将垃圾扔入其中或将一些硬币扔入喷泉池1内许愿,从而使得喷泉池1受到污染,雨水流经喷泉池1时容易受到污染给净化装置增加了净化的压力,而传统清理喷泉池1内的垃圾的方式通常是对垃圾进行打捞,工作量大同时也不易将垃圾处理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园林雨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具有喷泉池内的垃圾易于清理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园林雨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喷泉池,所述喷泉池右侧壁的底部连接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另一端连接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右侧壁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另一端与喷灌装置连接,所述喷泉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中部固定有喷水柱,所述池体的右侧壁上设有溢水孔,溢水孔外侧连接有送水管,送水管的另一端与净化池连接,所述喷泉池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升降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使得喷泉池内水增多时,通过排水泵将水送入净化池中净化,然后在需要时通过抽水泵将净化池中的水通过喷灌装置进行喷出。在清理喷泉池的垃圾时,可利用升降件将过滤装置升起,池体内的垃圾被过滤装置过滤出来并随过滤装置向上运动,当过滤装置移出水面后,垃圾也跟随过滤装置移出水面,使得人们垃圾清理更加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架,所述第一过滤架内固定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池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升降槽,所述第一过滤架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滑设在相邻升降槽内的第一滑板,所述升降件为固定在升降槽底部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滑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气缸上下移动第一过滤架,当第一过滤架上移时,第一过滤网能够将喷泉池的内的垃圾滤出并上移,使得垃圾自动与喷泉池内的池水分离,从而使得人们清理喷泉池内的垃圾更加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过滤架下方的第二过滤架,所述第二过滤架内固定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所述第一过滤架与第二过滤架通过两个连接组件连接,两个连接组件沿周向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过滤架上移时,第一过滤架能够带动第二过滤架一起上移,并且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使得第一过滤网滤出的垃圾大于第二过滤网的垃圾,从而使得被滤出的垃圾按大小分类存放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便于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架的左右两端固定有滑设在相邻升降槽内的第二滑板,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第二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板能够放置垃圾经过第一过滤网后通过升降槽落入池体底部,从而使得第二过滤网能够过滤处更多的垃圾,提高清理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过滤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面设有第一伸缩孔,所述第一伸缩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沿周向对称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伸缩孔内穿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周向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设有第二伸缩孔,所述第二伸缩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沿周向对称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伸缩孔内穿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周向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下端与第二过滤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气缸升起时,会带动第一过滤架上移,上移过程中第一连接管上移,当第一滑槽的下端与第一滑块抵接后会带动第二连接管上移,同理当第二滑槽的下端与第二滑块抵接后,会带动第三连接管上移从而带动第二过滤架上移。当第一过滤架带动第二过滤架上移时,第二连接管从第一连接管伸出,第三连接管从第二连接管伸出,使得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的距离增大,便于人们清理第二过滤网上的垃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方设有与第一过滤架固定连接的第一十字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方设有与第二过滤架固定连接的第二十字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十字架和第二十字架能够分别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进行支撑,使得垃圾压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时,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不易过度变形而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十字架采用圆杆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杆制成的第一十字架不易堆积垃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池内固定有净化管,所述净化管位于臭氧发生装置的上方,所述净化管的上端与送水管连接,所述净化管内设有活性炭,所述净化池内固定有臭氧发生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入净化池内的水先流入净化管内,活性炭能够对水进行净化,从净化管内流出的水流入净化池底部,臭氧发生装置会发出臭氧,臭氧能够将净化池内的水进一步净化,使得水净化更干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管包括支撑管和拆卸管,所述支撑管和拆卸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净化管内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放置柱,所述放置柱内设有空腔,所述活性炭位于空腔内,所述放置柱的两端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个别放置柱内的活性炭失效或减少时,人们可将拆卸管与支撑管分离,并将对应的放置柱进行更换,保持净化管的净化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管前侧壁的上下端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板,所述拆卸管后侧壁的上下两端固定多个位置与第一连接板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班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前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密封条,两个密封条分布在净化管内部通道的上下两侧,所述拆卸管上设有与密封条配合的密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穿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从而使得支撑管和拆卸管连接,在需要将支撑管和拆卸管分离时,只需将固定螺栓拆除。并且通过密封条和密封槽配合,使得支撑管和拆卸管连接更紧密,使得净化管不易漏水。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升降气缸带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移,使得垃圾能够被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滤出并移出水面,便于人们清理,同时垃圾依据大小分布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使得硬币类的垃圾和饮料瓶类的垃圾分离,便于人们分离清理。

2.支撑管和拆卸管可拆卸,使得人们更换放置柱更加方便,便于人们及时补充和更换活性炭,保持净化管的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一种用于园林雨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喷泉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喷泉池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凸显板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架和第二过滤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凸显本实施例中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凸显本实施例中净化管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图8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喷泉池;2、送水管;3、净化池;4、抽水泵;5、喷头;6、排水泵;11、池体;12、喷水柱;13、第一过滤架;14、第二过滤架;15、第一过滤网;16、第二过滤网;17、连接组件;18、升降气缸;111、升降槽;131、第一滑板;132、第一十字架;141、第二滑板;142、第二十字架;171、第一连接管;172、第一滑槽;173、第二连接管;174、第一滑块;175、第二滑槽;176、第三连接管;177、第二滑块;31、臭氧发生装置;32、净化管;33、连接杆;34、放置柱;35、固定螺栓;321、支撑管;322、拆卸管;323、第一连接板;324、第二连接板;325、卡槽;326、密封槽;327、密封条;341、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园林雨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如图2、图3所示,包括喷泉池1,喷泉池1包括池体11,池体11为方形,在池体11的右侧壁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水泵6,排水泵6的另一端连接有送水管2,送水管2的另一端与净化池3连接,净化池3内固定有臭氧发生装置31,在净化池3右侧壁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抽水泵4,抽水泵4的另一端与喷头5连接。雨水进入池体11使得池体11内的水增多后,开启排水泵6,将喷泉池1内的水通过送水管2送入净化池3中,臭氧发生装置31发出臭氧对净化池3的内水进行净化,在需要用水灌溉时,打开抽水泵4,使得净化池3内的水通过喷头5喷出,对园林内的植物进灌溉。

如图3、图4所示,在喷泉池1的中部固定有喷水柱12,在池体11内设有与池体11间隙配合的第一过滤架13和第二过滤架14,第一过滤架13高于第二过滤架14。第一过滤架13和第二过滤架14内分别固定有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套设在喷水柱12外侧。第一过滤架13和第二过滤架14通过两个沿周向对称的连接组件17连接。

如图5、图6所示,连接组件17包括与第一过滤架13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71,第一连接管171的下端面设有第一伸缩孔,第一伸缩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沿周向对称的第一滑槽172,在第一伸缩孔内穿设有第二连接管173,第二连接管173的周向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172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174;在第二连接管173的下端设有第二伸缩孔,第二伸缩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沿周向对称的第二滑槽175,在第二伸缩孔内穿设有第三连接管176,第三连接管176的周向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172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177,第三连接管176的下端与第二过滤架14固定连接。

如图3、图6所示,在池体11的左右两侧设有升降槽111,在第一过滤架1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滑设在相邻升降槽111内的第一滑板131,在第二过滤架14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滑设在相邻升降槽111内的第二滑板141。在升降槽111的底部固定有升降气缸18,升降气缸18的活塞杆向上穿过第二滑板141与第一滑板131固定连接。当升降气缸18升起时,会带动第一过滤架13上移,上移过程中第一连接管171上移,当第一滑槽172的下端与第一滑块174抵接后会带动第二连接管173上移,同理当第二滑槽175的下端与第二滑块177抵接后,会带动第三连接管176上移从而带动第二过滤架14上移。在上移过程中垃圾经过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过滤,当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离开池体11内的水面后,人们可直接对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上的垃圾进行清理,使得过滤池内的垃圾清理方便。并且第一过滤网15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16,从而使得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过滤处的垃圾大小不同,将垃圾进行分类,并且升起后的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之间的距离增加便于人们清理第二过滤网16上的垃圾。

如图4、图6所示,在第一过滤网15的下方设有与第一过滤架13固定连接的第一十字架132,在第二过滤网16的下方设有与第二过滤架14固定连接的第二十字架142。第一十字架132和第二十字架142能够分别对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进行支撑,使得垃圾压在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时,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不易过度变形而损坏。第一十字架132采用圆杆制成,使得经过第一过滤网15的垃圾不易挂在第一十字架132上。

如图7、图8所示,在净化池3内设有净化管32,净化管32与送水管2连接,净化管32为蛇形,净化管32包括支撑管321和拆卸管322,支撑管321通过连接杆33与净化池3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支撑管321前侧壁的上下端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板323,在拆卸管322后侧壁的上下两端固定多个位置与第一连接板323对应的第二连接板324,第二连接板324与第一连接板323通过固定螺栓35连接,固定螺栓35穿过第二连接板324与第一连接板323螺纹连接。

如图7、图8所示,在净化管32内设有多个卡槽325,卡槽325内固定有放置柱34,放置柱34内设有用于放置活性炭的空腔,在放置柱34的两端设有空腔连通的漏水孔341,从送水管2流入净化池3的水会流入净化管32中,经过多个放置柱34内的活性炭吸附后流入净化池3的底部与臭氧接触。在放置柱34内的活性炭减少或失效时,可将拆卸管322拆除将对应的放置柱34进行更换。

如图9、图10所示,在支撑管321的前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密封条327,两个密封条327分布在净化管32内部通道的上下两侧,在拆卸管322上设有与密封条327配合的密封槽326,当支撑管321与拆卸管322连接后密封条327插入密封槽326内使得净化管32不易漏水。

具体清理过程:在清理垃圾时,通过升降气缸18带动第一过滤架13上移,当第一过滤架13移动至第一滑块174与第一滑槽172下端抵接且第二滑块177与第二滑槽175下端抵接时,第二过滤架14将随第一过滤架13上移;在第一过滤架13和第二过滤架14上移的过程中垃圾被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滤出并随第一过滤架13和第二过滤架14上移;当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移出水面后,人们可直接对垃圾进行清理,无需打捞垃圾,从而使得喷泉池1内垃圾清理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