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9794发布日期:2018-12-22 09:2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挖泥船卸泥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

背景技术

耙吸挖泥船是一种自装自卸的挖泥船,其用途是挖泥装舱和卸泥,其中,卸泥的方式主要有泥门排泥和抽舱排泥,所述泥门排泥就是开启泥舱底部卸泥泥门进行水下抛泥;所述抽舱排泥是通过开启泥舱底部的抽舱泥门经抽舱管系及泥泵进行艏吹或艏喷的方式进行卸泥,目前,抽舱排泥应用最为广泛。

抽舱泥门和抽舱管系是抽舱排泥系统不可缺少的功能组件,抽舱泥门和抽舱管系吸口的布设方式,对抽舱排泥系统卸泥的施工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抽舱泥门的形式有竖直式和水平式两种,竖直式抽舱泥门和水平式抽舱泥门均将启闭闸阀设置在抽舱管系吸口处,如附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抽舱泥门设置在抽舱管系吸口的结构示意图,但是,竖直式抽舱泥门具有闸阀启闭容易,但吸入泥砂效果差;水平式抽舱泥门具有吸入泥砂效果好,但闸阀启闭易受上侧堆积泥砂影响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现有抽舱排泥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所述抽舱排泥系统辅助装置既能使抽舱泥门启闭操作容易,又具有泥砂吸入效果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用于耙吸式挖泥船的抽舱排泥,所述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包括辅助结构、抽舱闸阀和抽舱管系,其中所述辅助结构包括辅助管道,所述辅助管道的一端置于泥舱内,所述辅助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抽舱闸阀,所述抽舱闸阀连接所述抽舱管系的一端,所述辅助管道和所述抽舱管系分别设置于所述抽舱闸阀两侧,所述抽舱闸阀的启闭使得所述辅助管道和所述抽舱管系之间的连接为中空连通/封闭连接。

优选地,所述抽舱闸阀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辅助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抽舱管系连通,当所述抽舱闸阀开启时,所述辅助管道、所述抽舱闸阀和所述抽舱管系相互连通共同组成一个中空贯通的管状体;当所述抽舱闸阀关闭时,所述辅助管道和所述抽舱管系之间的通道被所述抽舱闸阀切断。

优选地,所述辅助管道包括弯管,所述弯管包括吸泥端和连接端,所述弯管的所述吸泥端沿重力方向向下弯曲,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泥舱外并与所述抽舱闸阀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吸泥端位于所述泥舱内。

优选地,所述辅助管道包括弯管和圆柱形连接管道,所述弯管包括吸泥端和连接端,所述弯管的所述吸泥端沿重力方向向下弯曲,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圆柱形连接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泥端位于所述泥舱内;所述圆柱形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泥舱外并与所述抽舱闸阀的第一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弯管的弯曲弧度为45°。

优选地,所述弯管的弯曲半径为900mm。

优选地,所述弯管的内径为700mm。

优选地,所述辅助管道由金属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抽舱闸阀不直接与舱内泥砂接触,降低了泥砂堆积对闸阀启闭的影响;吸口方向斜向下,既能降低吸口被堵住的风险,又能减小舱内液面较低时的吸空概率;通过连接弯管,可增加吸口位置的灵活性,使吸口更加靠近舱体中心。

附图说明

附图1:现有技术的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启闭闸阀设置在抽舱管系吸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的辅助结构示意图;

附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的辅助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1-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抽舱闸阀,2-弯管,3-抽舱管系,4-圆柱形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所述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既能使抽舱泥门启闭操作容易,又具有泥砂吸入效果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所述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包括辅助结构、抽舱闸阀和抽舱管系,其中所述辅助结构包括辅助管道,所述辅助管道的一端置于泥舱内,所述辅助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抽舱闸阀,所述抽舱闸阀连接所述抽舱管系的一端,所述辅助管道和所述抽舱管系分别设置于所述抽舱闸阀两侧,所述抽舱闸阀的启闭使得所述辅助管道和所述抽舱管系之间的连接为中空连通/封闭连接。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1-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用于耙吸式挖泥船抽舱排泥,所述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包括辅助结构、抽舱闸阀和抽舱管系,其中所述辅助结构包括辅助管道,所述辅助管道的一端置于泥舱内,所述辅助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抽舱闸阀,所述抽舱闸阀连接所述抽舱管系的一端,所述辅助管道和所述抽舱管系分别设置于所述抽舱闸阀两侧,所述抽舱闸阀的启闭使得所述辅助管道和所述抽舱管系之间的连接为中空连通/封闭连接。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的辅助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包括抽舱闸阀1、辅助管道和抽舱管系3,所述辅助管道包括弯管2。从图中可以看出,抽舱闸阀1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弯管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抽舱管系3连通,弯管2和抽舱管系3位于抽舱闸阀1的两侧,抽舱闸阀1位于所述泥舱外,当抽舱闸阀1开启时,弯管2、抽舱闸阀1和抽舱管系3共同组成一个管壁密闭且中空贯通两端的管状体,当抽舱闸阀1关闭时,弯管2和抽舱管系3之间的通道被抽舱闸阀1切断。

如附图2所示,弯管2的两端分别为吸泥端和连接端,所述吸泥端位于所述泥舱内,所述连接端通过抽舱闸阀1与抽舱管系3连接,所述连接端的形状与抽舱闸阀1的所述第一接口、抽舱管系3与抽舱闸阀1连接的一端形状匹配,当抽舱闸阀1开启时,使得弯管2、抽舱闸阀1和抽舱管系3共同组成一个管壁密闭且中空贯通两端的管状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泥舱外,使得抽舱闸阀1不直接与所述泥舱内的泥砂接触,降低了泥砂堆积对抽舱闸阀1启闭的影响。

如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管2的吸泥端沿重力方向向下弯曲,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泥舱外并与所述抽舱闸阀1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吸泥端位于所述泥舱内。本实施例中,弯管2为内径700mm的钢制弯管,其所述轴线弯曲半径为900mm,弯管2的弯曲弧度为45°。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抽舱排泥系统辅助装置,在耙吸式挖泥船通过艏吹或艏喷方式卸泥时,弯管2的所述吸泥端位于所述泥舱内,所述泥舱内液面高度高于弯管2上边缘,打开抽舱闸阀1,使舱内泥浆与抽舱管系3连通,舱内泥浆通过抽舱管系3输送至吹填区;当舱内泥浆液面接近弯管2所述上边缘时,停止抽舱作业,关闭抽舱闸阀1,切断舱内泥浆与舱外的抽舱管系3的管路。

显而易见,本实施例弯管2的所述内径,所述轴线弯曲半径,所述弯曲弧度并非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抽舱排泥的需要,设定弯管2的内径和/或所述轴线弯曲半径的参数和/或所述弯曲弧度的参数。

<实施例二>

如附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抽舱排泥系统辅助装置的辅助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辅助管道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在此,仅就不同之处予以说明如下。

如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管道包括弯管2和圆柱形连接管道4,圆柱形连接管道4的一端与弯管2的所述连接端连接,弯管2包括吸泥端和连接端,弯管2的吸泥端沿重力方向向下弯曲,所述连接端与圆柱形连接管道4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泥端位于所述泥舱内;圆柱形连接管道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泥舱外并与抽舱闸阀1的第一接口连通。圆柱形连接管道4增加了吸口位置的灵活性,使弯管2的所述吸泥端更加靠近所述泥舱中心。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显而易见地,本发明并不限制弯管2的形状,只要抽舱闸阀1不直接与所述泥舱内的泥砂接触,所述吸泥端位于所述泥舱内,当抽舱闸阀1开启时,弯管2、抽舱闸阀1和抽舱管系3共同组成一个管壁密闭且中空贯通两端的管状体,当抽舱闸阀1关闭时,弯管2和抽舱管系3之间的通道被抽舱闸阀1切断,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对所述抽舱排泥系统的辅助管道装置不同构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当然,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中所列举的构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一反三,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