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8240发布日期:2019-01-05 09:4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地漏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漏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厨房或卫生间等场合通过安装地漏排水结构,进行排水。地漏排水结构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地漏排水结构排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但是,传统的地漏排水结构由于自身的结构缺陷,导致排水效率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排水效果更好的地漏排水结构。

一种地漏排水结构,包括:

进水管;及

排水组件,侧壁围成蓄水腔及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的排水腔,所述排水组件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的固定孔,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并伸入到所述蓄水腔内;所述排水组件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排水腔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处的底壁上形成有限水部,所述限水部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一端的端面;所述蓄水腔的顶壁上形成有压水台,所述压水台与所述限水部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压水台朝向所述蓄水腔的底壁的表面为压水面,所述压水面与所述限水部的最高位置相平齐或者所述压水面低于所述限水部的最高位置。

上述地漏排水结构在使用时,将进水管的一端穿设于固定孔内,并进一步伸入到蓄水腔内,使得进水管与蓄水腔相连通。污水由进水管进入到蓄水腔内,使得蓄水腔内的水面不断接近压水台的压水面及限水部的最高位置。由于压水面与限水部的最高位置相平齐或者压水面低于限水部的最高位置,因此当水面与压水台的压水面接触,水面能够超过限水部,即污水能够越过限水部,进入到排水腔。由于水流的惯性,蓄水腔内水流出后,水面与压水面之间会瞬时形成一个负压的空间,负压可形成虹吸效果,进而加速污水的排出。同时,由于水面与压水台的压水面接触,污水只能由压水台与限水部之间的间隙流出,进而能够有效将蓄水腔内的空气排出。通过水流能够将全部或部分空气进一步由排水腔内排出,进而使得蓄水腔内及排水腔内的空气减少。且由于限水部的高度高于进水管一端的端面,有效阻断空气由进水管进入。当排水腔内的污水不断由排水口排出时,使得排水腔及蓄水腔内的空气体积增大,进而空气压减小,能够产生负压,进一步能够将蓄水腔的污水吸入到排水腔内。因此,在排水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虹吸的效果,有效加快排水的速度,提高排水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水面为平面且与水平面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水台由所述蓄水腔的顶壁向所述蓄水腔内弯折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向靠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所述排水腔的内壁沿重力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本体及盖子,所述排水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盖子盖设于所述安装口上,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所述盖子上,所述压水台形成于所述盖子的内壁上,所述限水部形成于所述排水本体上,所述排水口开设于所述排水本体的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子上形成有卡勾,所述排水本体开设有所述安装口的表面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勾能够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盖子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一端的端面与所述蓄水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且该间距向靠近所述限水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出水部,所述出水部的高度低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的排水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出水部连接处的内径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内径及所述出水部的内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地漏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地漏排水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地漏排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地漏排水结构,100、进水管,110、卡台,200、排水组件,210、蓄水腔,211、压水台,212、压水面,220、排水腔,221、排水口,230、限水部,240、排水本体,241、安装口,242、卡槽,250、盖子,251、卡勾,260、安装台,261、安装孔,400、出水管,410、连接部,420、出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的地漏排水结构10,用于安装在室内需要排水的场合,使得排水效果好,排水效率高,有效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具体地,地漏排水结构10包括进水管100及排水组件200。

排水组件200的侧壁围成蓄水腔210及与蓄水腔210相连通的排水腔220,排水组件200的顶壁上开设有与蓄水腔210相连通的固定孔,进水管100的一端穿设于固定孔内并伸入到蓄水腔210内。排水组件200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排水腔220相连通的排水口221;排水腔220与蓄水腔210连通处的底壁上形成有限水部230,限水部230的高度高于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蓄水腔210的顶壁上形成有压水台211,压水台211与限水部230间隔相对设置,压水台211朝向蓄水腔210底壁的表面为压水面212,压水面212与限水部230的最高位置相平齐或者压水面212低于限水部230的最高位置。其中,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为朝向蓄水腔210底壁的表面。

上述地漏排水结构10在使用时,将进水管100的一端穿设于固定孔内,并进一步伸入到蓄水腔210内,使得进水管100与蓄水腔210相连通。污水由进水管100进入到蓄水腔210内,使得蓄水腔210内的水面不断接近压水台211的压水面212及限水部230的最高位置。由于压水面212与限水部230的最高位置相平齐或者压水面212低于限水部230的最高位置,因此当水面与压水台211的压水面212接触,水面能够超过限水部230,即污水能够越过限水部230,进入到排水腔220。由于水流的惯性,蓄水腔210内水流出后,水面与压水面212之间会瞬时形成一个负压的空间,负压可形成虹吸效果,进而加速污水的排出。同时,由于水面与压水台211的压水面212接触,污水只能由压水台211与限水部230之间的间隙流出,进而能够有效将蓄水腔210内的空气排出。通过水流能够将全部或部分空气进一步由排水腔220内排出,进而使得蓄水腔210内及排水腔220内的空气减少。且由于限水部230的高度高于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空气由进水管100进入到蓄水腔210内。当排水腔220内的污水不断由排水口221排出时,使得排水腔220及蓄水腔210内的空气体积增大,进而空气压减小,能够产生负压,进一步能够将蓄水腔210的污水吸入到排水腔220内。因此,在排水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虹吸的效果,有效加快排水的速度,提高排水的效率。

具体地,压水台211的压水面212为平面且与水平面平行,进而使得水面能够与压水面212有效接触,进一步提高水面与压水面212的接触面积。提高污水在排出的过程中,使得空气能够有效排出,进而产生虹吸效果。同时由于水流惯性,能够使得蓄水腔211内的水流出后,液面与压水面214之间会瞬时形成一个负压的空间,进而产生虹吸效果。

可选地,压水台211由蓄水腔210的顶壁向蓄水腔210的弯折形成,使得压水台211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工艺更加简单,避免单独形成压水台211结构,增加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水台211还可以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设置在蓄水腔210的顶壁的内侧上。

可选地,限水部230由排水腔220与蓄水腔210的连通处的内壁向内弯曲形成,使得限水部230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由于限水部230由排水腔220与蓄水腔210的连通处的内壁向内弯曲形成,能够使得限水部230与排水腔220及蓄水腔210的内壁平滑过渡,避免形成尖角或尖棱,影响污水排出过程中的流动,进而影响污水的排出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水部230还可以为凸台,该凸台设置于排水腔220与蓄水腔210连通处的内壁上,只要能够起到一定的限制污水的流动,形成一定高度的水封,避免空气通过蓄水腔210进入到进水管100内即可。

可选地,靠近排水口221的方向,排水腔220的内壁沿重力方向倾斜设置。由于排水腔220的内壁沿重力方向倾斜设置,因此能够为污水的排出提供一个自然下流的通道,进而不仅有利于污水的排出,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效果。

具体地,向靠近排水口221的方向,排水腔220的内壁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5°。通过排水腔220的内壁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5°,能够避免倾斜角度过大导致增加地漏排水结构10的高度,同时避免倾斜角度过小,无法起到有效的导流作用。通过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地漏排水结构10的尺寸,同时能够对污水的排出起到导流的作用。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向靠近排水口221的方向,排水腔220的内壁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安装环境来确定排水腔220的内壁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只要能够对污水的排出起到有效的导流作用即可。

进一步地,排水口221开设于背向于蓄水腔210的排水组件200侧壁上,使得水流经过排水腔220的导流之后有效排出。

具体地,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与蓄水腔210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且该间距向靠近限水部230的方向逐渐增大。进入到进水管100内的污水能够有效通过进水管100与蓄水腔210的底壁之间的间距进入到蓄水腔210内。同时,该间距向靠近限水部230的方向逐渐增大,能够有效引导污水向限水部230与压水台211之间的间隙流动,对污水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蓄水腔210的底壁与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处的间隙为15mm-30mm。蓄水腔210的底壁与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处的间隙为10mm-20mm。能够避免蓄水腔210的底壁与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之间间距太小,则不利于进水管100内的污水进入到蓄水腔210内,且容易造成堵塞;同时避蓄水腔210的底壁与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之间间距太大,容易导致地漏排水结构10整体高度的增加,进而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

具体地,蓄水腔210的底壁与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处的间隙优选为25mm。蓄水腔210的底壁与进水管100一端的端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处的间隙优选为15mm。

具体地,向靠近排水口221的方向,蓄水腔210朝向进水管100的底壁沿重力方向倾斜设置。当污水由进水管100进入蓄水腔210内后,通过蓄水腔210朝向进水管100的底壁沿重力方向倾斜设置,能够引导污水向排水腔220方向流动,进一步提高水的排出效果。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蓄水腔210底壁的直径为100mm-150mm。避免蓄水腔210过大,导致污水排出的流速降低,进而影响污水在排出的过程中虹吸效果的产生,影响污水的排出效率。同时避免蓄水腔210过小,避免进水管100与蓄水腔210的内壁之间的间距过小,进而避免增加污水在排出过程中的阻力。具体地,蓄水腔210底壁的直径优选为115mm。

请一并参阅图3,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排水组件200包括排水本体240及盖子250,排水本体240上开设有安装口241,盖子250盖设于安装口241上。固定孔开设于盖子250上,压水台211形成于盖子250的内壁上。限水部230形成于排水本体240上,排水口221开设于排水本体240的侧壁上。通过盖子250与排水本体240的配合能够有效降低排水本体240的结构的复杂度,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加工成本。

其中,限水部230形成于排水本体240上,进而能够将排水本体240分割为两个并列的腔体,通过盖子250盖设于安装口241,进而覆盖排水本体240围成的腔体,形成蓄水腔210与排水腔22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组件200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蓄水腔210与排水腔220的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排水本体240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排水本体240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过程简单,进而使得制造成本较低。同时使得排水本体240更加稳定,避免在排水的过程中,出现漏水的现象。具体地,排水本体240为注塑件,能够进一步降低排水本体240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排水本体24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安装台260。通过安装台260能够方便地漏排水结构10安装在地面上。具体地,安装台260设置于蓄水腔210的底壁上。通过安装台260还能够进一步支撑蓄水腔210部分的结构,使得地漏排水结构10能够更加稳定地设置在需要安装的地面上。

进一步地,安装台260上开设有安装孔261。通过安装孔261能够安装不同高度的管材,以适应不同的安装高度,进而提高地漏排水结构10的安装适应性。

更进一步地,安装孔261的底壁上设置多条间隔设置的加强筋。通过加强筋能够有效加强安装台260的结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加强排水本体240底壁的结构,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将排水本体240的底壁碰坏。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向靠近排水口221的方向,加强筋的厚度逐渐减小。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加强筋能够有效保证地漏排水结构10具有一定安装倾斜角度,进一步有利于污水向排水口221的方向流动。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安装台260一体成型于排水本体240的底壁上,使得安装台260的制造过程更加简单,进而有效降低排水本体240的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台260还可以通过胶结或紧固件固定在排水本体240的底壁上。

可选地,盖子250上形成有卡勾251,排水本体240开设有安装口241的表面上开设有卡槽242,卡勾251能够卡设于卡槽242内,使得盖子250与排水本体240的安装过程更加简单,有效简化安装步骤。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子250还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排水本体240上,或者通过胶结等方式直接固定在排水本体240,只要能够使得盖子250有效设置于排水本体240上即可。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00与盖子250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当盖子250设置于排水本体240上时,使得进水管100的一端能够位于蓄水腔210内,且进水管100的一端与蓄水腔210的底壁具有间距,进而使得进水管100的安装过程简单。在安装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进水管100的安装位置,只要将盖子250盖设于排水本体240上即可。

具体地,进水管100与盖子250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为金属铸造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水管100与盖子250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还可以为注塑件。

可选地,进水管10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台110。通过卡台110能够方便在进水管100与其他连接管件的连接,当其他连接管件插设于进水管100内时,通过卡台110能够有效限制其他连接管件位置。

地漏排水结构10还包括出水管400,出水管400包括连接部410及与连接部410相连接的出水部420,出水部420的高度低于连接部410,连接部410连接于排水组件200的排水口221处。污水能够由排水口221排出到出水管400内,且由于出水部420的高度低于连接部410,因此,使得污水能够有效流动,并进一步由出水部420排出。通过出水管400为污水的排出提供导流通道,进一步提高污水排出的效率。

具体地,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内径小于连接部410的内径及出水部420的内径。当污水在排出的过程中,由于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的内径较小,因此,污水经过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时容易将该连接处充满,进而在排水腔220及蓄水内形成密闭的空气腔。在污水不断由出水管400的出水部420排出的过程中,使得空气腔的体积增大,使得空气腔的压强减小,进而能够将进水管100内的污水吸入到蓄水腔210内,并将蓄水腔210内的污水吸入到排水腔220,进一步增加虹吸的效果,并由出水管400排出,有效加快污水的排出效率。同时,由于空气腔的形成,能够有效阻止出水管400内的污水返流到排水腔220或蓄水腔210内,进而起到有效的防返溢的效果。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的内径为30mm-40mm,可以避免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过小,影响排水的流量;进一步避免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过大,导致污水排出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封闭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进而无法形成封闭的空气腔。

具体地,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的内径为32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410与出水部420的连接处的内径还可以大于或小于32mm。

一实施例中,以蓄水腔210的直径为125mm为例,进水管100的直径为50mm-80mm,出水管的出水部的直径40mm-60mm。使得进水管100的直径与出水管的出水部的直径比值约为1.5时,污水在排出的过程中容易逐渐排出蓄水腔210及排水腔220内空气,进而更加容易产生虹吸效果,提高排水的效率。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进水管100的直径越大,则排水量也越快,但需要同时增加蓄水腔210的直径,这样会导致地漏排水结构10的体积增大,成本增加。而出水管的出水部的直径如果增加,则不利于排水腔220及蓄水腔210内空气的排出,进而会导致排水的过程中虹吸效果弱。同时,出水管的出水部的直径的增加也导致污水返流风险的增加。具体地,进水管100的直径优选为75mm,出水管的出水部的直径优选为50mm。

上述实施例中的地漏排水结构10的排水量为30l/min-50l/min,排水量更大,排水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