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储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4653发布日期:2019-01-22 19:2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储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储雨水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是重要的水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物对水的消耗量越来越大,而在下雨的时候又没有充分的对雨水进行收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地表径流加重了城市内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节约水资源的建筑储雨水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储雨水系统,包括建筑物、蓄水池、楼间储水带、楼底蓄水池和控制装置,所述的建筑物的顶部安装蓄水池,所述的建筑物的中部布置有若干楼间储水带,所述的建筑物的底部设置有楼底蓄水池,

所述的蓄水池的侧面设置有楼顶雨水净化装置和集水槽,所述的楼顶雨水净化装置的侧面设置有水泵c,所述的水泵c通过输水管与所述的集水槽连通,所述的楼顶雨水净化装置与所述的输水管连通处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的水泵c通过输水管与所述的楼顶雨水净化装置连通,所述的雨水净化装置内设置有砾石层,所述的砾石层的下方设置有粗砂过滤层,所述的粗砂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水泵a,所述的水泵a通过输水管与所述的蓄水池连通,

所述的蓄水池的分为蓄水池a部和蓄水池b部两部分,蓄水池a部的端面设置有蓄水a部进水口用于与所述的水泵a连通,所述的蓄水池a部和蓄水池b部之间设置有阻液板,阻液板的下部开设有雨水通道,所述的蓄水池的端面设置有空压机a和空压机b,所述的空压机a和空压机b与所述的控制装置数据连接,所述的蓄水池的端面设置有气象传感器,所述的气象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装置数据连接,所述的蓄水池内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的蓄水池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水泵b,所述的水泵b通过输水管与所述的蓄水池b部连通,水泵b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与所述的集水管连通,

所述的楼间储水带通过集水管与所述的蓄水池连通并与其它楼间储水带连通,所述的楼底蓄水池的端面设置有楼底雨水净化装置,所述的楼底蓄水池通过集水管与所述的楼间储水带连通。

所述的气象传感器包括风力传感器、雨水传感器、雨量计和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的蓄水池a部和蓄水池b部均安装有液位计,所述的液位计与所述的控制装置数据连接

所述的雨水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四个,所述的雨水通道处安装有电子水闸,所述的电子水闸与所述的控制装置数据连接。

所述的雨水通道的直径为15cm-30cm

所述的空压机a通过输气管与所述的蓄水池a部连通,所述的空压机b通过输气管与所述的蓄水池b部连通,所述的输气管上布置有气阀,所述的气阀与所述的控制装置数据连接,所述的蓄水池内设置有生物探测器。

所述的楼间储水带成环状布置在建筑物中间楼层的公共区域的天花板上,所述的楼间储水带的楼间储水带出水口口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出水口与所述的集水管25连通,三通阀的另一个出水口与建筑物内的公共卫生间的供水管网连通。

所述的水泵c的进水口处布置有防止大型杂质进入水泵c的过滤网。

所述的控制装置采用西门子plc控制器,包括储存模块,无线模块,所述的无线模块为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或nb-iot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集水槽为长方体并设置在楼顶地势较低处,所述的楼底雨水净化装置包含砾石层、粗砂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的楼底蓄水池内设置有用于为为外界提供用水的水泵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①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将雨水进行收集并储存,最大程度的将降落在建筑物表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

②本发明的储水箱能够在一定程度常抵消建筑物受到风力作用时建筑物的晃动。

③本发明的储水设备能够与建筑物的用水部分连接,减少了建筑物对自来水的使用量,节约了水资源,总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建筑储雨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建筑储雨水系统的蓄水池的示意图。

图中:1、建筑物2、水泵c3、蓄水池4、加速度传感器5、液位计6、控制装置7、空压机a8、空压机b9、蓄水池a部901、蓄水a部进水口10、蓄水池b部11、水泵a12、水泵b13、进水口14、阻液板15、雨水通道16、输水管17、气象传感器18、集水槽19、楼顶雨水净化装置20、砾石层21、粗砂过滤层22、活性炭过滤层23、出水口24、楼间储水带25、集水管26、楼间储水带进水口27、楼间储水带出水口28、水泵d29、阀门30、楼底雨水净化装置31、楼底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建筑储雨水系统,包括建筑物1、蓄水池3、楼间储水带24、楼底蓄水池31和控制装置6,建筑物1的顶部安装蓄水池3,建筑物1的中部布置有若干楼间储水带24,建筑物1的底部设置有楼底蓄水池31,

蓄水池3的侧面设置有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和集水槽18,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的侧面设置有水泵c2,水泵c2通过输水管16与集水槽18连通,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与所述的输水管16连通处设置有进水口13,水泵c2通过输水管16与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连通,雨水净化装置19内设置有砾石层20,砾石层20的下方设置有粗砂过滤层21,粗砂过滤层21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22,活性炭过滤层22的下方设置有水泵a11,水泵a11通过输水管16与蓄水池3连通,

蓄水池3的分为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两部分,蓄水池a部9的端面设置有蓄水a部进水口901用于与水泵a11连通,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之间设置有阻液板14,阻液板14的下部开设有雨水通道15,蓄水池3的端面设置有空压机a7和空压机b8,空压机a7和空压机b8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的端面设置有气象传感器17,气象传感器17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内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4;蓄水池3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水泵b12,水泵b12通过输水管16与蓄水池b部10连通,水泵b12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16与集水管25连通,

楼间储水带24通过集水管25与蓄水池3连通并与其它楼间储水带24连通,楼底蓄水池31的端面设置有楼底雨水净化装置30,楼底蓄水池31通过集水管25与楼间储水带24连通;气象传感器17包括风力传感器、雨水传感器、雨量计和温湿度传感器;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均安装有液位计,液位计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雨水通道15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四个,雨水通道15处安装有电子水闸,电子水闸与控制装置数据连接;雨水通道15的直径为15cm-30cm;空压机a7通过输气管与蓄水池a部9连通,空压机b8通过输气管与蓄水池b部10连通,输气管上布置有气阀,气阀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内设置有生物探测器。

楼间储水带24成环状布置在建筑物1中间楼层的公共区域的天花板上,楼间储水带24的楼间储水带出水口27口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出水口与集水管25连通,三通阀的另一个出水口与建筑物1内的公共卫生间的供水管网连通;水泵c2的进水口处布置有防止大型杂质进入水泵c2的过滤网。

控制装置6采用西门子plc控制器,包括储存模块,无线模块,无线模块为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或nb-iot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集水槽18为长方体并设置在楼顶地势较低处,楼底雨水净化装置30包含砾石层20、粗砂过滤层21和活性炭过滤层22,楼底蓄水池31内设置有用于为为外界提供用水的水泵d28。

本发明实施时在建筑物1的顶部安装蓄水池3,建筑物1的中部布置有若干楼间储水带24,建筑物1的底部设置有楼底蓄水池31,

蓄水池3的侧面设置有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和集水槽18,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的侧面设置有水泵c2,水泵c2通过输水管16与集水槽18连通,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与所述的输水管16连通处设置有进水口13,水泵c2通过输水管16与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连通,雨水净化装置19内设置有砾石层20,砾石层20的下方设置有粗砂过滤层21,粗砂过滤层21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22,活性炭过滤层22的下方设置有水泵a11,水泵a11通过输水管16与蓄水池3连通,

蓄水池3的分为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两部分,蓄水池a部9的端面设置有蓄水a部进水口901用于与水泵a11连通,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之间设置有阻液板14,阻液板14的下部开设有雨水通道15,蓄水池3的端面设置有空压机a7和空压机b8,空压机a7和空压机b8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的端面设置有气象传感器17,气象传感器17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内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4;蓄水池3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水泵b12,水泵b12通过输水管16与蓄水池b部10连通,水泵b12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16与集水管25连通,

楼间储水带24通过集水管25与蓄水池3连通并与其它楼间储水带24连通,楼底蓄水池31的端面设置有楼底雨水净化装置30,楼底蓄水池31通过集水管25与楼间储水带24连通;气象传感器17包括风力传感器、雨水传感器、雨量计和温湿度传感器;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均安装有液位计,液位计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雨水通道15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四个,雨水通道15处安装有电子水闸,电子水闸与控制装置数据连接;雨水通道15的直径为15cm-30cm;空压机a7通过输气管与蓄水池a部9连通,空压机b8通过输气管与蓄水池b部10连通,输气管上布置有气阀,气阀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内设置有生物探测器。

楼间储水带24成环状布置在建筑物1中间楼层的公共区域的天花板上,楼间储水带24的楼间储水带出水口27口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出水口与集水管25连通,三通阀的另一个出水口与建筑物1内的公共卫生间的供水管网连通;水泵c2的进水口处布置有防止大型杂质进入水泵c2的过滤网。

控制装置6采用西门子plc控制器,包括储存模块,无线模块,无线模块为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或nb-iot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集水槽18为长方体并设置在楼顶地势较低处,楼底雨水净化装置30包含砾石层20、粗砂过滤层21和活性炭过滤层22,楼底蓄水池31内设置有用于为为外界提供用水的水泵d28。

工作原理为下雨时气象传感器17将下雨的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6处,楼顶的雨水汇集到集水槽18处,然后控制装置6将水泵c2打开工作,水泵c2将集水槽18的水通过输水管16抽入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经过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处理后的雨水进入雨水净化装置19的储水区,然后储水区的水泵a11将雨水抽入蓄水池3中,蓄水池3中的设置有液位计,当蓄水池3中的液位过高时控制装置6将水泵b12打开,水泵b12将雨水抽出并送入楼间储水带24中,然后楼间储水带24中的雨水通过集水管25进入楼底蓄水池31中,同时地面的水经过汇集之后经过楼底雨水净化装置30的处理之后进入楼底蓄水池31。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建筑物1的顶部安装蓄水池3,建筑物1的中部布置有若干楼间储水带24,建筑物1的底部设置有楼底蓄水池31,

蓄水池3的侧面设置有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和集水槽18,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的侧面设置有水泵c2,水泵c2通过输水管16与集水槽18连通,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与所述的输水管16连通处设置有进水口13,水泵c2通过输水管16与楼顶雨水净化装置19连通,雨水净化装置19内设置有砾石层20,砾石层20的下方设置有粗砂过滤层21,粗砂过滤层21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22,活性炭过滤层22的下方设置有水泵a11,水泵a11通过输水管16与蓄水池3连通,

蓄水池3的分为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两部分,蓄水池a部9的端面设置有蓄水a部进水口901用于与水泵a11连通,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之间设置有阻液板14,阻液板14的下部开设有雨水通道15,蓄水池3的端面设置有空压机a7和空压机b8,空压机a7和空压机b8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的端面设置有气象传感器17,气象传感器17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内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4;蓄水池3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水泵b12,水泵b12通过输水管16与蓄水池b部10连通,水泵b12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16与集水管25连通,

楼间储水带24通过集水管25与蓄水池3连通并与其它楼间储水带24连通,楼底蓄水池31的端面设置有楼底雨水净化装置30,楼底蓄水池31通过集水管25与楼间储水带24连通;气象传感器17包括风力传感器、雨水传感器、雨量计和温湿度传感器;蓄水池a部9和蓄水池b部10均安装有液位计,液位计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雨水通道15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四个,雨水通道15处安装有电子水闸,电子水闸与控制装置数据连接;雨水通道15的直径为15cm-30cm;空压机a7通过输气管与蓄水池a部9连通,空压机b8通过输气管与蓄水池b部10连通,输气管上布置有气阀,气阀与控制装置6数据连接,蓄水池3内设置有生物探测器。

楼间储水带24成环状布置在建筑物1中间楼层的公共区域的天花板上,楼间储水带24的楼间储水带出水口27口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出水口与集水管25连通,三通阀的另一个出水口与建筑物1内的公共卫生间的供水管网连通;水泵c2的进水口处布置有防止大型杂质进入水泵c2的过滤网。

控制装置6采用西门子plc控制器,包括储存模块,无线模块,无线模块为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或nb-iot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集水槽18为长方体并设置在楼顶地势较低处,楼底雨水净化装置30包含砾石层20、粗砂过滤层21和活性炭过滤层22,楼底蓄水池31内设置有用于为为外界提供用水的水泵d28。

加速度传感器44将蓄水池3的加速度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6,当蓄水池3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变化率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控制装置6即将空压机a7和空压机b8打开,当楼体向右晃动时,控制装置6控制空压机b8和空压机a7工作,空压机b8工作,空压机b8将蓄水池b部10的气压变大,空压机a7工作,空压机a7将蓄水池a部9的气压减小,同时控制装置6将蓄水池3中的雨水通道15的电子水闸打开,使得蓄水池b部10中的雨水进入到蓄水池a部9中,使得蓄水池a部9的重量变大并与建筑物1晃动的方向相反,用于减小建筑物1晃动的幅度,总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