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溜管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2387发布日期:2019-01-15 23:56阅读:1464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溜管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涉及一种建筑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溜管缓冲器。



背景技术:

两河口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95米,防渗体为砾石土心墙,砾石土心墙左右岸设置盖板混凝土,左右坝肩心墙盖板布置在▽2580~▽2873两岸岸坡,心墙盖板最大高差293米,厚度均为1.0m,心墙盖板坡比为1:0.9。

心墙盖板混凝土浇筑高差大、坡度陡、强度高、工期紧、质量标准高,心墙盖板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坝防渗体的质量。两河口大坝左右岸盖板混凝土运输因受砾石土心墙填筑面及施工条件限制,混凝土只能采取溜管运输至仓面,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垂直运输最大高度为60m,斜坡面运输长度95m,在混凝土垂直运输中高差大、运输溜管长,可能导致混凝土垂直运输中可能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

目前在国内水利水电行业中,水电站建筑物中的引水竖井、引水斜井、贴坡混凝土及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浇筑中常规采用溜管运输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导致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51082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包括轴向平行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包括一个位于端部的纵向开口和位于侧壁的侧壁开口,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封闭,所述输入管侧壁开口与输出管侧壁开口封闭连接,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纵向开口方向相反,所述输入管未开有纵向开口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所述输入管的内径尺寸不大于输出管”。

该专利所公开的方案,虽然能够达到对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缓冲的作用,但是结构复杂,不利于生产制造;且第一缓冲槽虽然起到了缓冲作用,却造成了混凝土的运输滞留,缓冲槽里的混凝土无法继续被输送下去,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缓冲槽被填满堵塞;同时造成了混凝土浆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解决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高差大、运程长而导致混凝土离析问题,且能够使混凝土得到持续地输送而不造成浪费的混凝土溜管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溜管缓冲器,包括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溜管和第二溜管,所述第一溜管的下端管口侧壁和第二溜管的上端管口侧壁相交密封固定连接,第一溜管和第二溜管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溜管下端管口的端口、第二溜管上端管口的端口还分别设有密封固定连接的缓冲挡板,分别为缓冲挡板一和缓冲挡板二。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挡板一和缓冲挡板二均为倾斜设置;且缓冲挡板一靠近两管相交处的一端为低端,缓冲挡板二靠近两管相交处的一端为高端。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挡板与第一溜管、第二溜管的管道横截面的夹角为7°~12°。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挡板为钢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缓冲器两端管口上的法兰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以缓冲挡板作为缓冲结构,可以更好地防止高落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离析现象发生,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且混凝土可以顺利地从缓冲挡板上持续滑落,不易造成堵塞和浪费;并且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拆卸、组装灵活,安全高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第一溜管,2为第二溜管,3为缓冲挡板一,4为缓冲挡板二,5为混凝土溜洞,6为法兰盘,7为螺栓孔,8为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包括第一溜管1和第二溜管2。

第一溜管1和第二溜管2为轴向平行设置。第一溜管1的下管口处侧壁与第二溜管2的上管口处侧壁相交,且两者的侧壁相交处为密封固定连接。两根溜管内部管道完全相通。

在第一溜管1的下管口端口处、第二溜管2的上管口端口处还设有用钢板制成的缓冲挡板,分别为缓冲挡板一3和缓冲挡板二4。

缓冲挡板一3与第一溜管1的下管口端口、第二溜管2的侧壁密封连接,缓冲挡板而与第二溜管2的上管口端口、第一溜管1的侧壁密封连接。

缓冲挡板一3为倾斜设置,且其靠近第一溜管1和第二溜管2相交处的一端为低端,使得缓冲挡板一3与第一溜管1的管道横截面的夹角为9°。

缓冲挡板二4也为倾斜设置,且其靠近第一溜管1和第二溜管2相交处的一端为高端,使得缓冲挡板二4与第二溜管2的管道横截面的夹角为9°。

缓冲挡板的倾斜设置,能够使得落在缓冲挡板上的混凝土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持续下滑下落,不易造成混凝土堆积的现象;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便于生产。

第一溜管1侧壁、第二溜管2侧壁、缓冲挡板一3和缓冲挡板二4四者相配合形成的中空管道呈“Z”字型,且在管道“Z”字型的弯折处构成了一个混凝土溜洞5。

当具备较大初始速度和动能的混凝土8进入管道后,由于混凝土溜管缓冲器的作用,混凝土8首先会落在缓冲挡板一3上,由缓冲挡板一3的作用,混凝土8可以得到一定地缓冲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随后,混凝土8再通过混凝土溜洞5,从第一溜管1落入第二溜管2,由第二溜管2导入后续的传输管道。

在本实施例的两端端口处,即第一溜管1的上管口端口、第二溜管2的下管口端口分别设有一法兰机构。法兰机构包括法兰盘6和设置在法兰盘6上的螺栓孔7。

当需要通过本实施例将两根相邻的管件连接起来时,可以先在两根管件上各自固定一个法兰盘6,然后再通过管件上的法兰盘6与本实施例上的法兰盘6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实现管件、本实施例、管件的三者间隔连接。在连接时,可在两个相连接的法兰盘6之间设置法兰垫,再使用螺栓将两个法兰盘6拉紧使其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对可拆卸的接头。

由于本实施例为中心对称构型,故在连接使用时,不管混凝土8是从第一溜管1导入还是从第二溜管2导入,均可达到缓冲减速的效果,安装使用简单、方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