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用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288发布日期:2018-10-16 19:2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土木工程用组合桩。



背景技术:

桩在土木工程中用途越来越广泛,而不同的桩其特点也有不同。桩可以分为空心桩、组合桩等。土木工程空心桩俗称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是一种新型预制桩,具有承载力高、生产周期短,节约材料等优点,配筋合理,环保节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具有较强的使用率,通常用于桥梁建设、房屋建设等一系列地基建设中。组合桩是由钢筋先构建支架,在对齐灌入混凝土等材料,可以调节长度。

现有的组合桩结构较复杂,投资、造价较高,施工进度慢,另一方面,其承载强度不够,安全性能也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土木工程用组合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若干方桩、承台、承台配筋、承载立柱、钢筋、方桩钢筋、纵筋、承台钢筋保护层、承台下垫层;若干方桩阵列排布,若干方桩的上端伸入承台,并与承台固定,承台内设置有承台配筋,并浇注混凝土,承台上端中心连接有承载立柱,承载立柱与承台内部通过钢筋连接;所述的若干方桩内设置有方桩钢筋,并浇注混凝土,方桩的纵筋插入承台,纵筋的周边设置有承台钢筋保护层;所述的承台的下方设置有承台下垫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承台的上端周边设置有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方桩的个数为9个,并以三行三列的形状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承台为正方形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方桩的上端伸入承台高度尺寸为a,且a为50mm;所述的承台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70mm。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方桩的基础采用沉管灌注桩,持力层为粘土,方桩及承台的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RB335,方桩桩端深入承台50mm,竖向钢筋锚入承台400mm,预制承台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0mm,承台下垫层为100mm厚的C10混凝土,四周宽出承台边100mm,承台内预埋钢筋,上端中心位置浇注承载立柱,承载立柱的承载力均匀分布在方桩上,大大增强了竖向承载力。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土木工程用组合桩,承载强度高,安全性能强,施工简便,投资、造价低,施工进度快,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若干方桩1、承台2、承台配筋3、承载立柱4、钢筋5、方桩钢筋6、纵筋7、承台钢筋保护层8、承台下垫层9、倒角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若干方桩1、承台2、承台配筋3、承载立柱4、钢筋5、方桩钢筋6、纵筋7、承台钢筋保护层8、承台下垫层9;若干方桩1阵列排布,若干方桩1的上端伸入承台2,并与承台2固定,承台2内设置有承台配筋3,并浇注混凝土,承台2上端中心连接有承载立柱4,承载立柱4与承台2内部通过钢筋5连接;所述的若干方桩1内设置有方桩钢筋6,并浇注混凝土,方桩1的纵筋7插入承台2,纵筋7的周边设置有承台钢筋保护层8;所述的承台2的下方设置有承台下垫层9。

作为优选,所述的承台2的上端周边设置有倒角10。

作为优选,所述的方桩1的个数为9个,并以三行三列的形状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承台2为正方形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方桩1的上端伸入承台高度尺寸为a,且a为50mm;所述的承台钢筋保护层8的厚度为70mm。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方桩1的基础采用沉管灌注桩,持力层为粘土,方桩1及承台2的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RB335,方桩1桩端深入承台50mm,竖向钢筋锚入承台400mm,预制承台钢筋保护层8,厚度为70mm,承台下垫层9为100mm厚的C10混凝土,四周宽出承台边100mm,承台2内预埋钢筋5,上端中心位置浇注承载立柱4,承载立柱4的承载力均匀分布在方桩1上,大大增强了竖向承载力。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土木工程用组合桩,承载强度高,安全性能强,施工简便,投资、造价低,施工进度快,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