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796发布日期:2018-11-09 20:52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大部分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且成递增趋势,以致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建设调水工程。雨水是自然界一种优质的淡水资源,经简单处理即可实现冲厕、路面喷洒、绿化浇灌的功能,回用雨水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与此同时,健康住宅、生态居住区正迅猛发展,建筑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是未来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

施工现场需水量大,如施工生产用水、施工机械用水、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有些对水的要求并不高,如果将雨水收集处理之后进行再利用,完全可以满足水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建筑物雨水并回收利用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将雨水收集,进行简单处理后可用于部分建筑施工,如混凝土养护,路面冲洗,扬尘治理等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分散在各现场的雨水收集管道,其出水口汇集至第一沉淀池,然后经第二沉淀池连接至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有回收用水管道,回收用水管道上安装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和加压泵;所述雨水收集管道进水端端部设有拦网,其与第一沉淀池之间还安装有初期弃流过滤装置;第一沉淀池的顶部通过溢流口连接至第二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的顶部和底部平行且交错设置有多级折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的出水口处均设有过滤网,单个网孔的面积小于1cm2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在各现场的雨水收集管道包括房屋建筑和临时建筑,临时建筑设置斜坡收集雨水。

进一步地,所述初期弃流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雨水收集管道,出水口连接至第一沉淀池,其弃流口连接市政污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拦网上每个网孔的面积小于2cm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淀池的溢流口上方还设有外排管道,外排管道连接到市政污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底部为倾斜面设计,其靠进水口一侧的深度大于安装回收用水管道一侧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靠进水口一侧的底部设有下凹的沟槽,沟槽的位于蓄水池最低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施工现场的雨水收集后进入第一沉淀池进行快速沉淀,然后溢流至第二沉淀池进行慢速沉淀,可以除去雨水中的大部分泥沙和悬浮物,使雨水变得清澈,最后进行蓄水池进行蓄水,以备重复利用。

2、通过在雨水收集管道与第一沉淀池之间设置初期弃流过滤装置,将降雨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自动排放和预过滤,将处理难度大的雨水通过弃流口排出,降低后期雨水处理的压力,提高雨水处理回收的效率。

3、通过紫外线消毒装置的设置,可以扩大雨水重复利用的范围,不仅能够作为施工用水,还可以作为生活用水,灌溉用水等等。另外,紫外线消毒装置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开启,如果对水质要求不高时,可以关闭紫外消毒功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初期弃流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分散在各现场的雨水收集管道1,其出水口汇集至第一沉淀池2,然后经第二沉淀池3连接至蓄水池4;所述蓄水池4设有回收用水管道5,回收用水管道5上安装有紫外线消毒装置6和加压泵7;所述雨水收集管道1进水端端部设有拦网11,其与第一沉淀池之间还安装有初期弃流过滤装置8;第一沉淀池2的顶部通过溢流口21连接至第二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3的顶部和底部平行且交错设置有多级折流板31。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沉淀池2及第二沉淀池3的出水口处均设有过滤网,单个网孔的面积小于1cm2。通过设置过滤网,防止漂浮物堵塞管道。优选地,所述拦网11上每个网孔的面积小于2cm2。从拦网到过滤网,网孔面积逐渐缩小,由于初期雨水收集时流量较大, 如果拦网网孔设置较小,容易造成堵塞,影响排水,故拦网的设置为2cm2,只需将大粒径的石头或者杂质阻挡在外即可,后期通过沉淀过滤再逐级去除其他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在各现场的雨水收集管道包括房屋建筑和临时建筑,临时建筑在建造时尽量设置斜坡,方便收集雨水。所述的临时建筑包括材料堆场、办公区、生活区、等等。

优选地,所述初期弃流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81连接雨水收集管道1,出水口82连接至第一沉淀池2,其弃流口83连接市政污水管道。通过该装置,可以将降雨初期处理难度大的雨水直接排出,降低后期处理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沉淀池2的溢流口21上方还设有外排管道22,外排管道22连接到市政污水管道。在雨水量过大,超出其处理负荷时,将雨水直接排放到市政污水管道,防止其设施破坏。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4的底部为倾斜面设计,其靠进水口一侧的深度大于安装回收用水管道5一侧的深度。经过二级沉淀后的雨水中如果还有泥沙等杂质,可以在蓄水池内再次沉淀,避免进入到回收用水管道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蓄水池4靠进水口一侧的底部设有下凹的沟槽41,沟槽41的位于蓄水池最低点。通过设置沟槽,沉淀的泥沙等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沟槽,沉淀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