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799发布日期:2018-11-09 20:5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排水装置,协调了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排水装置,包括分布于海绵城市道路下方的多组管道,每组管道由多根水管组成,每根水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并汇总连通于第一排水管;

在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置有一个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泵;

多根第一排水管汇总连通于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泵与蓄水装置相连,所述第二电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水管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外管的截面为圆形,内管的长径等于外管的内径,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外管的内径,内管和外管之间填充有粒径为5~10mm的砂石;

所述外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孔径为10~20mm的渗水孔;

所述内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孔径为的1~5mm排水孔;

所述渗水孔和排水孔设置在水管高度的1/2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设置为上下两层,分别为上排水层和下排水层。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水层和下排水层分别排布于海绵城市道路下方的框架中,所述框架包括并排设置的横梁和用于支撑横梁的支柱,所述水管放置于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孔和排水孔均为楔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水管的外径,连接管与水管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排水管和蓄水装置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公园的集水系统,采用多根水管组成的排水层,避免了挖沟或采用透水性材料带来的生态破坏和排水量小等问题,并将水回收排放至蓄水装置,以备循环利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公园的集水系统,将管道设置为上下两层,增大了排水量,使水资源回收更加彻底,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公园的集水系统,蓄水装置的前端设置有过滤装置,保证了进入蓄水装置中的水质的清澈、无毒,可用于绿化、花卉灌溉和冲厕等,大大减少了生产用水,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城市应用中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城市应用中的排水装置的上排水层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城市应用中的排水装置的水管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管;2、连接管;3、第一排水管;4、第一电泵;5、第二排水管;6、第二电泵;7、蓄水装置;8、内管;9、外管;10、砂石;11、渗水孔;12、排水孔;13、上排水层;14、下排水层;15、框架;16、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排水装置,包括分布于海绵城市道路下方的多组管道,每组管道由多根水管1组成,每根水管1之间通过连接管2相连,并汇总连通于第一排水管3;

在第一排水管3上设置有一个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泵4;

多根第一排水管3汇总连通于第二排水管5,第二排水管5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泵6与蓄水装置7相连,第二电泵6与控制器电连接;

水管1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管8和外管9,内管8的截面为椭圆形,外管9的截面为圆形,内管8的长径等于外管9的内径,内管8和外管9之间填充有粒径为5~10mm的砂石10;

外管9的管壁上形成有孔径为10~20mm的渗水孔11;

内管8的管壁上形成有孔径为的1~5mm排水孔12;

渗水孔11和排水孔12设置在水管1高度的1/2以上。

具体地,采用多根水管组成的排水层,避免了挖沟或采用透水性材料带来的生态破坏和集水量小等问题,并将水集中排放至蓄水装置,以备循环利用。内管8和外管9的设计,保证渗水、排水的同时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可将大颗粒杂质和条带状杂质截留,净化了水质,便于回收再利用。渗水孔11和排水孔12设置在水管1高度的1/2以上,且内管8的长径等于外管9的内径,可以保证水由外管9渗透至内管8内并顺畅排出不外漏。

优选的实施例中,管道设置为上下两层,分别为上排水层13和下排水层14。管道设置为上下两层,增大了排水量,使水资源回收更加彻底,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优选的实施例中,上排水层13和下排水层14分别排布于海绵城市道路下方的框架15中。框架15包括并排设置的横梁和用于支撑横梁的支柱,水管放置于横梁上。框架15不但对管道起到支撑的作用,也可将上排水层13和下排水层14隔开,方便水管的维修和更换。

优选的实施例中,渗水孔11和排水孔12均为楔形孔。楔形孔可以进一步保证渗水排水的通畅性。

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管2的内径大于水管1的外径,连接管2与水管1为螺纹连接。方便水管的拆装和更换。

优选的实施例中,水管1与连接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为密封条等,避免了排水管内的水外流。

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二排水管5和蓄水装置7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16。

过滤装置16内可设置格栅池,格栅池内具有格栅,通过格栅去除水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漂浮物和带状物。过滤装置16内还可设置有消毒池,消毒池位于格栅池的后端并通过管路相互连通;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格栅池的底部,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消毒池的顶部;管路上设置有电泵;消毒池内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池通过二氧化氯对水进行消毒处理。过滤装置8保证了进入蓄水装置中的水质的清澈、无毒。

蓄水装置7的后端可通过管道与喷水装置或冲水装置相连接,用于绿化、花卉的灌溉和冲厕等,大大减少了生产用水,达到节能的目的。蓄水装置7与喷水装置或冲水装置之间可设置电泵,由于蓄水装置设置位置低于地表,需要电泵将水泵入喷水装置。蓄水装置7与喷水装置或冲水装置之间可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可与控制器连接,当需要灌溉时即可通过控制器启动电磁阀开关。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