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下的雨水蓄排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9935发布日期:2018-12-18 20:31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基于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下的雨水蓄排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下的雨水蓄排井。



背景技术:

LID是从基于微观尺度景观控制的BMPS措施发展而来,主要以分散式小规模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一般人工降雨带来的雨水一方面残留在水泥地面上端,不能通过渗透回馈给土壤,使得不同地区地下水储量不均匀,另一方面由于地表的污染导致雨水在进入地下时进一步污染地下水水源等,所以急需一种新型的基于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下的雨水蓄排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下的雨水蓄排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人工降雨带来的雨水一方面残留在水泥地面上端,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回馈给土壤,使得不同地区地下水储量不均匀,另一方面由于地表的污染导致雨水在进入地下时进一步污染地下水水源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下的雨水蓄排井,包括蓄排井本体、透水砖、井壁、井口、引流板、滤水孔、固定杆、活动遮挡板、复位弹簧、转轴、井盖、混凝土透水砖面、开级配碎石底基层、透水网、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过滤层、排水层、支渗滤沟、过滤板、收集槽、喷头、主渗滤沟、电子阀、回流管和水泵,所述蓄排井本体一侧通过水泥安装有透水砖,所述透水砖一侧通过水泥安装有井壁,所述井壁上端开设有井口,所述井口内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内部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滤水孔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端安装有活动遮挡板,所述活动遮挡板上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一侧通过螺纹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端通过转轴安装有井盖,所述井盖一侧安装有混凝土透水砖面,所述混凝土透水砖面下端填充有开级配碎石底基层,所述开级配碎石底基层内部安装有透水网,所述透水网下端铺设有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所述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下端铺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下端铺设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下端安装有支渗滤沟,所述支渗滤沟上端通过螺丝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一侧开设有收集槽,所述过滤板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一侧通过水管连接有主渗滤沟,所述主渗滤沟一侧安装有电子阀,所述电子阀下端安装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喷头、电子阀和水泵的输入端均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流板的形状为三角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活动遮挡板之间安装有磁铁。

优选的,所述井盖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主渗滤沟的直径大于支渗滤沟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喷头和回流管一侧均安装有遮挡网。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表面设置有防锈漆。

优选的,所述水泵与回流管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井口,通过其内部的引流板作用,便于引导雨水向引流板两侧流动,再利用引流板内部的滤水孔有效的对雨水进行过滤,避免含有杂质的雨水进入蓄排井本体中,接着过滤后的残渣堆积在活动遮挡板一侧,当活动遮挡板一侧的残渣堆积量重力的分力达到磁铁弹力磁力和复位弹簧的极限值时,活动遮挡板通过转轴向一侧移动,有效的将残渣排出,便于自动清理引流板上的残渣,避免残渣过多影响引流板的引流过滤工作。

(2)设置有混凝土透水砖面,通过其下端的设置有开级配碎石底基层,便于进行过渡与填充作用同时具有找平作用和实现面层与基层的牢固黏结,再利用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有效的扩散上层荷载,避免雨水过多造成水土流失。

(3)设置有透水网,通过间隔铺设在开级配碎石底基层下端,当雨水过多时,便于快速渗透地表的积水,避免地表积水过多影响道路交通。

(4)设置有支渗滤沟、主渗滤沟和回流管,能够有效的涵养地下水,减少灌溉用水量,主渗滤沟和支渗滤沟,便于将储存的水重新回馈给土壤,当发生雨涝时,开启主渗滤沟一侧的电子阀便于排除土壤中的滞水,实现雨水的合理规划。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口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透水砖面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渗滤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蓄排井本体;2、透水砖;3、井壁;4、井口;5、引流板;6、滤水孔;7、固定杆;8、活动遮挡板;9、复位弹簧;10、转轴;11、井盖;12、混凝土透水砖面;13、开级配碎石底基层;14、透水网;15、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16、过滤层;17、排水层;18、支渗滤沟;19、过滤板;20、收集槽;21、喷头;22、主渗滤沟;23、电子阀;24、回流管;25、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下的雨水蓄排井,包括蓄排井本体1、透水砖2、井壁3、井口4、引流板5、滤水孔6、固定杆7、活动遮挡板8、复位弹簧9、转轴10、井盖11、混凝土透水砖面12、开级配碎石底基层13、透水网14、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15、过滤层16、排水层17、支渗滤沟18、过滤板19、收集槽20、喷头21、主渗滤沟22、电子阀23、回流管24和水泵25,蓄排井本体1一侧通过水泥安装有透水砖2,透水砖2一侧通过水泥安装有井壁3,井壁3上端开设有井口4,井口4内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引流板5,为了便于引导水流向引流板5两边流动,引流板5的形状为三角状,引流板5内部开设有滤水孔6,滤水孔6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杆7,固定杆7上端安装有活动遮挡板8,为了便于将活动遮挡板8固定在固定杆7一端,固定杆7与活动遮挡板8之间安装有磁铁,活动遮挡板8上端安装有转轴10,转轴10一侧通过螺纹安装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上端通过转轴安装有井盖11,为了提高井盖11的韧性和抗腐蚀性,延长使用年限,井盖11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井盖11一侧安装有混凝土透水砖面12,混凝土透水砖面12下端填充有开级配碎石底基层13,开级配碎石底基层13内部安装有透水网14,透水网14下端铺设有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15,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15下端铺设有过滤层16,过滤层16下端铺设有排水层17,排水层17下端安装有支渗滤沟18,支渗滤沟18上端通过螺丝安装有过滤板19,过滤板19一侧开设有收集槽20,过滤板19另一侧通过螺丝安装有喷头21,喷头21一侧通过水管连接有主渗滤沟22,为了提高主渗滤沟22的渗水效率,主渗滤沟22的直径大于支渗滤沟18的直径,主渗滤沟22一侧安装有电子阀23,电子阀23下端安装有回流管24,为了避免杂质进入喷头21和回流管24中造成阻塞,喷头21和回流管24一侧均安装有遮挡网,回流管24一侧安装有水泵25,喷头21、电子阀23和水泵25的输入端均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在LID设施下进行人工降雨时,一方面通过打开井盖11使得雨水进入井口4中,接着雨水通过引流板5的引流作用向引流板5两侧流动,利用引流板5内部的滤水孔6将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通过井壁3流入蓄排井本体1中,过滤后的残渣堆积在活动遮挡板8一侧,当活动遮挡板8一侧的残渣堆积量重力的分力达到磁铁弹力磁力和复位弹簧9的极限值时,活动遮挡板8通过转轴10向一侧移动,从而使残渣向活动遮挡板8一侧排出,当残渣排除后,由于复位弹簧9的弹力作用使得活动遮挡板8恢复原状,便于自动清理引流板5上的残渣,避免残渣过多影响引流板5的引流过滤工作,另一方面,首先雨水依次经过混凝土透水砖面12、开级配碎石底基层13、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15和过滤层16,进行多重渗透过滤,然后雨水通过排水层17的作用进入支渗滤沟18中,接着多个支渗滤沟18中的水汇总流入主渗滤沟22中,从而通过主渗滤沟22将水流入蓄排井本体1中进行储存,通过在主渗滤沟22的末端应安装有电子阀23,对雨水的渗透进行控制,当土地干旱时,首先关闭电子阀23,涵养地下水,减少灌溉用水量,接着打开水泵25使蓄排井本体1中的水通过回流管24进入主渗滤沟22和支渗滤沟18中回馈给土壤,当雨涝时开启电子阀23,排除土壤中的滞水,实现雨水的合理规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