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下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465发布日期:2019-02-12 21:1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下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下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下水器是一种排水装置,多用于厨房、卫生间或清洗机上,具体的,是安装在面盆、浴缸、浴盆、水槽式清洗机、洗碗机和果蔬清洗机等容器上。

下水器通常具有可升降、可翻转或者可旋转的塞头,手动操作塞头就可以实现排水。

为避免残渣堵塞下水器或下水道,下水器还设置有过滤部件。排水时过滤部件将残渣过滤掉。待水排完后,取出过滤部件,将残渣倒入垃圾桶内。

然而,类似结构在控制排水以及清理残渣时均需要手接触污水和残渣,不干净不卫生,操作也极不方便,而且残渣的处理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下水器,实现自动排渣排水,避免残渣堵塞同时避免手接触污水和残渣。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下水器,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设置有排水通道,第一本体设置有破碎组件、第一阀和控制器,破碎组件和第一阀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相互连通形成排水通道,第一管件的一端用于连接容器,第一管件另一端用于连接破碎组件和第二管件,第二管件的一端与第一管件的径向表面连接,第二管件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第一阀的第二管部,第一阀设置有与第二管部滑动配合的阀芯,第二管部还设置有排水孔。

优选的,破碎组件包括破碎刀、连接破碎刀的第一转轴、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一管件的轴线重合或平行。

优选的,破碎刀的周向设置有刀片,刀片的末端朝第一电机一侧偏置。

优选的,第一管件设置有第一端盖,第一端盖设置有容置第一转轴通过的台阶孔,台阶孔内设置有支撑第一转轴的轴承组件。

进一步的,第一端盖朝向破碎刀的端面倾斜设置并且低点靠近第二管件设置。

进一步的,轴承组件包括支撑第一转轴的第一轴承、用于弹性抵接第一轴承的径向外表面以及台阶孔的径向内表面的第一衬套,第一衬套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容置有第二衬套。

进一步的,第二衬套包括第二端盖,第二端盖中部设置有容置第一转轴通过的第二通孔,第二端盖的端面设置有用于抵接第一环槽的侧壁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设置于第二翻边内侧。

进一步的,第一衬套的端部设置环绕第一转轴的锥管部,锥管部的末端与第二端盖抵接。

优选的,阀芯包括可移动的阀杆、套装在阀杆上的弹性阀套、设置在弹性阀套和阀杆之间的回位弹簧,第一阀设置有带动阀杆移动的动力件。

进一步的,动力件包括连接阀杆的连杆、连接连杆的偏心轮、带动偏心轮转动的第二电机。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下水器通过设置破碎组件,可以使残渣破碎后随污水一同排出,不需要手动清理残渣;还通过设置第一阀和控制器,使得排水过程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避免手接触污水,确保干净卫生;另外,下水器通过使第一本体设置用于形成排水通道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使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端部分别连接破碎组件和第一阀,方便破碎组件和第一阀的安装和密封,还使得下水器结构紧凑而且制造难度低;再者,第一阀设置有滑动的阀芯,既方便污水和残渣通过,又减少磨损,还实现有效防臭,彻底规避了因残渣卡滞引发的堵塞、密封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下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破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下水器,包括第一本体1,第一本体1设置有排水通道。

为避免手接触污水和残渣,第一本体1设置有破碎组件2、第一阀3和控制器,破碎组件2和第一阀3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破碎组件2,可以使残渣破碎后随污水一同排出,不需要手动清理残渣。本实施例还通过设置第一阀3和控制器,使得排水过程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避免手接触污水,确保干净卫生。

对于第一本体1,第一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件11和第二管件12,第一管件11和第二管件12相互连通形成排水通道,第一管件11的一端用于连接容器,第一管件11另一端用于连接破碎组件2和第二管件12,第二管件12的一端与第一管件11的径向表面连接,第二管件12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第一阀3的第二管部,第一阀3设置有与第二管部滑动配合的阀芯4,第二管部还设置有排水孔13。

排水孔13可以设置连接下水道的管路,避免污水和残渣横流。

第一管件11连接容器的一端优选连接容器的底部,便于污水集聚。

第一管件11安装后优选呈上下延伸状态,符合实际需要。

排水孔13优选设置在第二管部的径向表面,方便制造,同时增大排水通道的横截面积。

第一本体1设置用于形成排水通道的第一管件11和第二管件12,进而使第一管件11和第二管件12的端部分别连接破碎组件2和第一阀3,方便破碎组件2和第一阀3的安装和密封,还使得下水器结构紧凑而且制造难度低;再者,第一阀3设置有滑动的阀芯4,既方便污水和残渣通过,又减少磨损,还实现有效防臭,彻底规避了因残渣卡滞引发的堵塞、密封等问题。

本实施例的第一管件11和第二管件12可以是两个可拆装的部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对于破碎组件2,如图2所示,破碎组件2包括破碎刀21、连接破碎刀21的第一转轴22、驱动第一转轴22转动的第一电机23。

为方便装配,可以使第一转轴22的轴线与第一管件11的轴线重合或平行。

也就是说,破碎刀21可以沿第一管件11的轴线方向进行拆装,更换磨损的破碎刀21并不需要拆卸第一电机23,维护保养方便。

为延长破碎刀21的寿命,破碎刀21的周向设置有刀片211,刀片211的末端朝第一电机23一侧偏置。

这就造成,残渣先破碎刀21的根部切削,后被破碎刀21的端部也就是刀片211切削,由于破碎刀21的角速度相等,破碎刀21的根部速度小,力度大,可以切碎大块的残渣,破碎刀21的端部速度大,力度小,方便将残渣进一步细化,进一步降低堵塞的可能性。

为安装破碎组件2,第一管件11设置有第一端盖14,第一端盖14设置有容置第一转轴22通过的台阶孔15,台阶孔15内设置有支撑第一转轴22的轴承组件5。第一端盖14可以为可拆装或一体成型。

优选的,台阶孔15设置于第一端盖14靠近第一管件11一侧,尽量避免残渣集聚在第一转轴22周围,影响第一转轴22的转动。

而且,台阶孔15设置于第一端盖14靠近第一管件11一侧,还能防止水推动轴承组件5移动。

但是,台阶孔15设置于第一端盖14靠近第一管件11一侧,需要轴承组件5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性能。

由于第一管件11和第二管件12不为平行,第一管件11和第二管件12的连接处容易沉积残渣,为方便使残渣顺水流排出,可以使第一端盖14朝向破碎刀21的端面倾斜设置并且低点靠近第二管件12设置。

对于轴承组件5,如图1、图2所示,轴承组件5包括支撑第一转轴22的第一轴承51、用于弹性抵接第一轴承51的径向外表面以及台阶孔15的径向内表面的第一衬套52,第一衬套5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环槽521,第一环槽521容置有第二衬套53。

也就是说,第二衬套53使第一衬套52膨胀,在确保第一转轴22能够转动的情况下,防止污水经台阶孔15处泄漏。

第二衬套53优选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一轴承51、第一衬套52也优选为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密封效果。

对于第二衬套53,如图2所示,第二衬套53包括第二端盖531,第二端盖531中部设置有容置第一转轴22通过的第二通孔,第二端盖531的端面设置有用于抵接第一环槽521的侧壁的第一翻边533和第二翻边532,第一翻边533设置于第二翻边532内侧。

为防止污水和残渣进入第二通孔和第一轴承51之间进而增加磨损,可以使第一衬套52的端部设置环绕第一转轴22的锥管部522,锥管部522的末端与第二端盖531抵接。

也即,安装完毕后,第二端盖531挤压锥管部522,使锥管部522的内边缘与第一转轴22的外表面紧贴,可以确保密封,而且,由于锥管部522仅内边缘与第一转轴22紧贴,并不影响第一转轴22的正常转动。

对于第一阀3,如图3所示,具体的,阀芯4包括可移动的阀杆41、套装在阀杆41上的弹性阀套42、设置在弹性阀套42和阀杆41之间的回位弹簧,第一阀3设置有带动阀杆41移动的动力件6。

弹性阀套42类似的径向表面呈波纹结构,使得阀杆41可以具有较长的行程,使污水排出迅速而且能够将残渣一起带走。

弹性阀套42的端部还设置有环形凸起,避免残渣将弹性阀套42顶起而导致密封不良。

对于控制阀杆41移动的动力件6,如图3所示,动力件6包括连接阀杆41的连杆61、连接连杆61的偏心轮62、带动偏心轮62转动的第二电机63。

当然,动力件6也可以采用气动、液压推动等现有形式,不详述。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