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用截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2010发布日期:2019-01-08 21:1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生态建设用截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建设污水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是生态建设用截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生态建设中,容易出现固体漂浮物,使得生态建设中的进水口堵住,导致生态建设水域中的水流动性差,水域中的生物容易死亡,水体容易发臭,生态建设效果不明显。

现有的截污装置在杂质的累积时容易发生堵塞,同时在对杂质的清理时非常不方便,通常需要施工人员进入井体内部进行梳理,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生态建设用截污装置,很好的实现了对积水的过滤以及杂质的清理,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的主井体,井体内安装有左端高于右端的斜向滤板,井体的右侧开设有副井体,主井体与副井体之间设有贯通的清理口,清理口与滤板最低点相对,清理口内安装有竖向放置且可在清理口内左右转动的挡板,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挡板的上端与清理口的上侧壁接触,副井体内安装有挂篮,挂篮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清理口连通的进污口。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很好的实现了对积水的过滤以及杂质的清理,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竖向的主井体1,井体内安装有左端高于右端的斜向滤板2,井体的右侧开设有副井体3,主井体1与副井体3之间设有贯通的清理口4,清理口4与滤板2最低点相对,清理口4内安装有竖向放置且可在清理口4内左右转动的挡板5,挡板5处于竖直状态时挡板5的上端与清理口4的上侧壁接触,副井体3内安装有挂篮6,挂篮6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清理口4连通的进污口。

为了便于对滤板2上的杂质进行清理,所述的滤板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0°。

为了便于实现副井体3的作用,所述的挡板5铰接在清理口4的前后侧壁上,挡板5与清理口4的前后侧壁之间连接有扭簧7,挡板5在扭簧7的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

为了便于对杂质的处理,所述的挂篮6的侧壁为钢丝构成的网格状结构,挂篮6的上端设有挂钩8,挂篮6可在副井体3内上下移动,副井体3的下端开设有回流口9,回流口9的下端与主井体1连通。

为了便于挡板5更好的转动以及实现更好的对清理口4的密封作用,所述的挡板5的上端为圆弧形结构。

为了便于杂质可以更好的进入挂篮6内,所述的清理口4的下侧壁为斜面结构且倾斜角度与滤板2的倾斜角度相同。

为了防止积液进入副井体3内,所述的副井体3的上端设有密封板10。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积液会进入主井体1内,并经过主井体1内部的滤板2对积液进行过滤后排出,主井体1的底部连通至排水管,积液经排水管排向外部,由于积液向主井体1流入时,会带入大量的树叶,石块等杂质,如果这些杂质直接排入排水管中很大可能会造成排水管的堵塞,因此需要对杂质进行清理,积液中的杂质经过滤网时,会被隔离在滤网的上方,随着积液的流入,杂质在滤板2上积累会造成滤网的堵塞,使积液无法流过滤板2进入主井体1的下方,此时积液会在滤板2的上方造成堵塞,当积水过多时,此时在积水压力的作用下会将挡板5挤开,此时堵塞的积水会通过清理口4向副井体3内流动,并将滤板2上的杂质冲入副井体3内的挂篮6上内,由于挂篮6为网格状结构,会将杂质隔离在挂篮6内,并使积水流过挂篮6经副井体3下端的回流口9回流入主井体1内,并经排水管排出,当主井体1滤网上方堵塞的积水排出后,挡板5会在扭簧7的作用下恢复至竖直状态,实现正常的工作状态,当挂篮6里的杂质积累到一定量时,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密封板10,将副井体3内的挂篮6提出,对挂篮6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清理后将挂篮6重新放入副井体3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了倾斜的滤板2和副井体3的相互配合,很好的实现了对积水的过滤后排放,避免了对排水管的堵塞,同时对杂质的清理方便而且不影响积水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很好的实现了对积水的过滤以及杂质的清理,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