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式取水装置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1094发布日期:2019-03-02 02:1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挑式取水装置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挑式取水装置及其安装结构,尤其适用于库区变水位滑道式潜水泵取水的支撑结构,属于辅助取水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为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供水要求,常在岸边设置取水泵站,并采用河道取水方式。

为满足不同部位施工供水要求,亦有在库区内设置取水泵站,取水泵站水位变化幅度大。取水泵站构筑物按形式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移动式构筑物。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具有施工简单、速度快、投资少等特点,为水利水电工程等临时性取水构筑物首先方式之一。其中滑坡道取水泵站作为移动式取水构筑物主要方式之一,通常由取水泵、斜坡道、滑轨管道1、供水管、卷扬机房等五部分组成。其取水泵采用潜水泵提水,利用管道作为滑轨管道1,管道末端深入水中,并在管道上间隔开口作为引水孔。

传统的斜坡道布置方式为沿滑轨管道1在岸边浇筑一排混凝土挡墙,并在面层设置钢筋混凝土铺盖。滑坡道取水泵站常因水源浑浊,取水头部存在被泥沙及漂浮物堵塞风险,造成运行管理不便;又因取水头部需深入水中,施工期设置围堰挡水,束窄了河床,抬高了水位,加大了施工成本。

日本专利公开号JP2003-184056A公开了一种取水装置,从管道侧边取水,从底部排沙。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5951924 A公开了一种多段套管式水源热泵取水装置,其包括取水管系和输水管系,取水管系包括取水套管路和取水延伸管道,取水套管路包括若干取水套管,上述若干取水套管的下部通过分水管连通形成若干并联连通的取水套管,取水套管内壁上设有输水管导轨。输水管系包括输水管路和输水延伸管道,输水管路包括若干沿输水管导轨插入取水套管的输水管,输水管的插入端设有深水潜水泵,上述若干输水管的上部通过集水管连通形成若干并联连通的输水管。该专利申请主要解决的是管路施工、维护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悬挑式取水装置及其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在施工期无需设置围堰亦可完成取水头部施工,同时解决现有取水头部被泥沙及漂浮物堵塞风险,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快速、成本低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挑式取水装置,包括具有悬挑端的管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管道的悬挑端安装有拦污栅,该管道内沿轴向方向装有供水管,在供水管朝向拦污栅的一端装有潜水泵;所述管道上装有支撑梁,该支撑梁的下端设置在管道的外壁上,该支撑梁的顶端装有耳板,所述耳板通过拉绳与管道的悬挑端相连。

这样,在工厂中即可完成悬挑式取水装置的制作,管道具有悬挑端,在施工期无需设置围堰亦可完成取水头部施工,通过拦污栅的设置,可以消除取水头部被泥沙及漂浮物堵塞风险,支撑梁通过拉绳与管道的悬挑端相连,可以保持取水头部的稳定。拉绳最好是钢丝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为了方便快速地安装供水管和潜水泵,所述管道为滑轨管道,所述供水管及潜水泵通过底部滑轮安装在管道内。

为了保持支撑梁可靠稳定地通过拉绳连接管道的悬挑端,所述耳板通过另一根拉绳固定在管道上,两根拉绳分设在支撑梁的两侧。

为了方便快速实现现场安装悬挑式取水装置,所述管道上装有多个用于与基础连接的安装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悬挑式取水装置包括两根并列间隔设置的所述管道,两根所述管道之间通过横杆固定相连,每根所述管道内均设有供水管及潜水泵。这样,两根管道并排排列,形成横向支撑体系,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管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两根所述管道的悬挑端之间还通过斜杆固定相连。

为了提高管道悬挑端的稳定性,防止水流对管道端部产生冲击力,所述管道的悬挑端装有稳定钢丝绳。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悬挑式取水装置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河岸边坡上的多个基础,所述悬挑式取水装置倾斜布置、并通过相应的安装座固定在多个基础上,所述管道的悬挑端伸入所述河内形成悬挑支撑结构,所述潜水泵位于水位以下。

这样在工厂制造悬挑式取水装置,然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施工难度小,安装速度快。

为了方便快速将悬挑式取水装置安装在基础上,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在基础上的立柱,立柱的顶端与管道固定相连。

为了提高管道悬挑端的稳定性,所述管道的悬挑端装有稳定钢丝绳,该稳定钢丝绳的另一端锚固在河岸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取水头部采用悬挑式支撑结构,无需设置围堰结构挡水,施工难度小,施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悬挑式支撑结构,取水头部悬挑伸入河内,取水质量相对较大好,滑轨管道内泥沙淤积性小,降低了河水对水泵及管道的磨损,水处理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口拦污栅的构造示意图。

在图中

1-管道;2-支撑梁;3-耳板;4-斜拉钢丝绳;5-斜拉钢丝绳;6-加强板;7-耳板;8-加强板;9-立柱;10-横梁;11-基础;12-横梁;13-立柱;14-斜杆;15-横杆;16-拦污栅;17-枯水期水位;18-潜水泵;19-供水管;20-稳定钢丝绳;21-河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一种悬挑式取水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管道1、斜拉钢丝绳、支撑梁2、拦污栅。所述管道1为滑轨管道,管道1具有悬挑端。所述供水管19及潜水泵18通过底部滑轮安装在管道1内。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潜水泵18被堵塞,所述管道1的悬挑端安装有拦污栅16,该管道1内沿轴向方向活动装有供水管19,在供水管19朝向拦污栅16的一端装有潜水泵18;所述管道1上装有支撑梁2,该支撑梁2的下端设置在管道1的外壁上,该支撑梁2的顶端装有耳板3,所述耳板3通过斜拉钢丝绳与管道1的悬挑端相连。最好地,所述耳板3通过另一根斜拉钢丝绳固定在管道1上,两根斜拉钢丝绳分设在支撑梁2的两侧。

为了方便与现场的基础进行对接相连,所述管道1上装有多个用于与基础连接的安装座。

为了保证取水装置的稳定性,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悬挑式取水装置包括两根并列间隔设置的所述管道1,两根所述管道1之间通过横杆15固定相连,每根所述管道1内均设有供水管19及潜水泵18。所述两根所述管道1的悬挑端之间还通过斜杆14固定相连。

为了保证管道悬挑端的稳定性,所述管道1的悬挑端装有稳定钢丝绳20。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支撑梁2的一端通过加强板与滑轨管道1焊接连接,支撑梁2的另一端通过耳板、斜拉钢丝绳与滑轨管道1连接,形成竖向受力体系;滑轨管道1间采用横杆及斜杆连接,形成横向受力体系;并通过设置于底部的立柱及横梁与基础连接,形成整体结构。针对河道流速较大的情况,亦可在悬挑式支撑结构头部两侧设置稳定钢丝绳,增加该结构稳定性。

一种悬挑式取水装置的安装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河岸21边坡上的多个基础11,所述悬挑式取水装置倾斜布置、并通过多个安装座固定在多个基础11上,所述管道1的悬挑端伸入所述河内形成悬挑支撑结构,所述潜水泵18位于水位以下。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在基础11上的立柱9,立柱9的顶端与管道1固定相连。如图1所示,所述管道1的悬挑端装有稳定钢丝绳20,该稳定钢丝绳20的另一端锚固在河岸21上。

施工时,首先开挖基础,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安装横梁及立柱,同时在工厂制作悬挑式取水装置并运输至施工现场,采用吊车吊装悬挑式取水装置于已安装后的横梁及立柱上,调整就位后与立柱焊接,形成悬挑式支撑结构,并采用稳定钢丝绳将悬挑式支撑结构头部固定于岸边。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