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4475发布日期:2019-09-03 21:0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掘机配重块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



背景技术:

配重安装在液压挖掘机上用于机身在作业期间的防坠落和振动抑制、改善重负载期间的静态稳定性等目的。例如在建筑机器的运输期间和在安装在机身上的作业装置的更换期间,该配重附接至机身并从其拆卸。为了便于配重的附接和拆卸,有时在建筑机器中提供使配重在地面与机身的高度(安装位置)之间移动(升降)的移动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需要单独为挖掘机配套一个升降设备,这样工作效率低,且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包括挖掘机,所述的挖掘机尾部设有托举装置,所述的托举装置包括伸缩式液压缸,所述的伸缩式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尾端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包裹着托举臂,所述的托举臂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所述的螺纹与定位螺母相连,所述的托举臂为中空结构,所述的托举臂内穿过固定螺栓,所述的固定螺栓穿过托举臂和通过口与挖掘机上设有的固定孔内的螺纹孔相固定,所述的托举臂穿过配重块的托举孔。

所述的伸缩式液压缸通过液压管与挖掘机的液压系统相连。

所述的配重块上设有滑轨,所述的滑轨与挖掘机上的滑道相咬合。

所述的托举装置设有两组。

所述的配重块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的配重块通过固定孔和挖掘机上设有的固定孔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挖掘机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托举装置的设置,可将配重块放置平面上即可实现配重块自主安装,不用吊车等机械的配合即可独自安装,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式液压缸的设置,简单方便的实现了托举配重块的升降,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滑道和滑轨的配合使用,使配重块的安装更加紧凑,实现了限位的作用,提高了安装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挖掘机配重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伸缩式液压缸,2、滑道,3、配重块,4、固定螺栓,5、定位螺母,6、托举臂,7、限位块,8、通过口,9、固定孔,10、螺纹孔,11、滑轨,12、挖掘机,13、托举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包括挖掘机12,所述的挖掘机12尾部设有托举装置,所述的托举装置包括伸缩式液压缸1,所述的伸缩式液压缸1的活塞杆的尾端设有限位块7,所述的限位块7包裹着托举臂6,所述的托举臂6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所述的螺纹与定位螺母5相连,所述的托举臂6为中空结构,所述的托举臂6内穿过固定螺栓4,所述的固定螺栓4穿过托举臂6和通过口8与挖掘机12上设有的固定孔9内的螺纹孔10相固定,所述的托举臂6穿过配重块3的托举孔13。

实施例2、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所述的托举装置设有两组,所述的伸缩式液压缸1通过液压管与挖掘机12的液压系统相连。

实施例3、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所述的配重块3上设有滑轨11,所述的滑轨11与挖掘机12上的滑道2相咬合。

实施例4、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所述的配重块3上设有多个固定孔9,所述的配重块3通过固定孔9和挖掘机12上设有的固定孔9并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在挖掘机12上。

在使用时,配重块3可以是在地面上,或者板车的托板上均可,降低了地点的局限性,通过挖掘机12的液压系统将伸缩式液压缸1的活塞杆伸出,使托举臂6降低至于配重块3的托举孔13处插入,并通过定位螺母5固定,将伸缩式液压缸1的活塞杆缩回,使滑道2和滑轨11相咬合,并使挖掘机12上的固定孔9和配重块3上的固定孔9相对应,再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即可;需要拆卸的时候反流程运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一种新型挖掘机配重安装总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托举装置的设置,可将配重块3放置平面上即可实现配重块3自主安装,不用吊车等机械的配合即可独自安装,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伸缩式液压缸1的设置,简单方便的实现了托举配重块3的升降,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滑道2和滑轨11的配合使用,使配重块3的安装更加紧凑,实现了限位的作用,提高了安装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选取上述实施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并不是想要局限于所示的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