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填充窑洞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49579发布日期:2019-06-18 23:55阅读:5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填充窑洞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填充窑洞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而在上述地区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遇到桥梁桥台位置下方有窑洞需要处理,窑洞一般距原地面7-8m,处理方式一般采取直接挖开后回填、灌注泡沫轻质混凝土等施工方法,但一般挖开后回填施工作业面小,回填质量难以保证,施工成本高;灌注泡沫轻质混凝土施工成本高,专业性太强,需要专业设备及人员进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窑洞处理工程回填质量难以保证或施工成本高,施工过程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窑洞处理工程回填质量难以保证或施工成本高,施工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填充窑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步骤一,现场拌制自密性水泥土,首先利用挖掘机拌制水泥掺量为10%的自密实性水泥土,其拌制时间不小于10min;

步骤二,在施工现场开挖一个高5m,宽5m,深2m的搅拌池;将拌制好的水泥加入池内,再加入水进行搅拌,搅拌至水泥土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

步骤三,处理靠崖式窑洞时,先在将窑洞内虚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窑洞的洞口处砌筑砖墙,使砖墙完全封堵窑洞;

步骤四,在砖墙的外侧填埋回填土,直至回填土将砖墙的外侧面完全覆盖;

步骤五,从原地面处向下钻设灌注孔,该灌注孔的底端连通窑洞;

步骤六,通过灌注孔分次灌注自密实性水泥土,每次自密实性水泥土的灌注高度均不大于1m;

步骤七,待窑洞内灌注完成的自密实性水泥土凝结后,对窑洞内的自密实性水泥土进行注浆,以填充自密实性水泥土干缩造成的缝隙。

优选的,所述自密实性水泥土的体积配合比为:

水泥:土:水=200:2000:1000。

优选的,所述灌注孔的直径为20cm。

优选的,所述窑洞的高度大于2m。

优选的,在步骤六中,自密实性水泥土分次灌注的间隔时间不小于24小时,且在确定当次灌注水泥土密实硬化后,再可进行下一次灌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填充窑洞的施工方法,所述水泥的水灰比为10%~25%;所述土为黏土或粉土,粘土颗粒含量大于20%,粉粒及粘粒含量之和大于35%,粘土的塑性指数大于10,液性指数大于0.7,土的ph值为4~8,有机含量小于11%,土的天然含水率大于30%;所述水为自然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该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处理窑洞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水泥土中加水进行稀释后增加其流动性,而水自然蒸发后即可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使水泥土具有自密实性,本发明提供的自密实性水泥土,其中水泥掺量为10%,水蒸发后其强度经试验检测能达到0.6mpa以上,完全满足强度要求,且该自密实性水泥土稠度经试验检测为83mm,其流动性满足施工需求。

2)该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处理窑洞的施工方法,通过在靠崖式窑洞洞口处利用砖墙丰封堵,可便于在窑洞顶端钻孔灌注自密实性水泥土,且在砖墙外侧还有回填土,可以利用回填土的侧压力支撑墙体,保证窑洞封堵。

3)该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处理窑洞的施工方法,通过在灌注自密实性水泥土的时候采用分次灌注的方式,保证窑洞内的水泥土硬化后再进行下一次灌注,可以有效减少由于自密实性水泥土含水量大,水分蒸发后由干缩现象造成的缝隙。

4)该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处理窑洞的施工方法,通过灌注结束且窑洞内水泥土硬化后进行注浆作业,可以对自密实性水泥土因干缩现象造成的缝隙进行填充,保证了施工质量。

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自密实性水泥土调制便捷,且成本较泡沫轻质混凝土低廉,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解决了窑洞处理工程回填质量难以保证或施工成本高,利用砖墙封堵洞口并填土加固,保证了窑洞的密封性,并在窑洞内浇筑自密实性水泥可以有效提升窑洞的处理质量;解决了窑洞处理工程回填质量难以保证或施工成本高,施工过程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窑洞处理施工示意图;

图中:1原地面、2灌注孔、3砖墙、4窑洞、5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自密实性水泥土,水泥为无机胶凝材料,水泥土加水进行稀释后增加其流动性,而水自然蒸发后即可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

为制取强度合适的水泥土,依照现场情况设计几组配合比,按配合比配置材料,利用稠度检测仪器检测,并制作0.7×0.7×0.7试块,养护7天和28天后进行强度检测,得出下表数据:

经反复试验确定自密性水泥土配合比,水泥掺量为10%,水蒸发后其强度经试验检测能达到0.6mpa以上,完全满足强度要求,水泥土的体积配合比为水泥:土:水=200:2000:1000(为每m3水泥土用量),其稠度经试验检测为83mm,其流动性满足施工需求。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的一种利用自密实性水泥土填充窑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步骤一,现场拌制自密性水泥土,首先利用挖掘机拌制水泥掺量为10%的自密实性水泥土,拌制时间不小于10min;

步骤二,在施工现场开挖一个高5m,宽5m,深2m的搅拌池,将拌制好的水泥加入池内,再加入水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到水泥土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

步骤三,处理靠崖式窑洞4时,先在将窑洞4内虚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窑洞4的洞口处砌筑砖墙3,利用砖墙3封堵窑洞4;

步骤四,在砖墙3的外侧填埋回填土5,直至回填土5将砖墙3的外侧面完全覆盖;

步骤五,从原地面1处向下钻设灌注孔2,该灌注孔2的底端连通窑洞4;

步骤六,通过灌注孔2分次灌注自密实性水泥土,每次自密实性水泥土的灌注高度均不大于1m;

步骤七,待窑洞4内灌注完成的自密实性水泥土凝结后,对窑洞4内的自密实性水泥土进行注浆,以填充自密实性水泥土干缩造成的缝隙。

自密实性水泥土的配合比为:

水泥:土:水=200:2000:1000。

灌注孔2的直径为20cm。

窑洞4的高度大于2m。

在步骤六中,自密实性水泥土分次灌注的间隔时间不小于24小时,且在确定当次灌注水泥土密实硬化后,再可进行下一次灌注。

水泥的水灰比为10%~25%;土为黏土或粉土,粘土颗粒含量大于20%,粉粒及粘粒含量之和大于35%,粘土的塑性指数大于10,液性指数大于0.7,土的ph值为4~8,有机含量小于11%,土的天然含水率大于30%;水为自然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上,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