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洪排涝地漏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21184发布日期:2019-12-14 01:2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洪排涝地漏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蓄洪排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洪排涝地漏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人的生活、生存的基础。而中国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必须通过兴建大量的水利工程和市政设施,影响并改变水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不均的问题。通常在山区或有条件河谷地带拦河筑坝建闸蓄水,抬高水位,使水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利用与自然降雨在时间上、空间上严重背离,春季(三四月份)北方冰雪消融所形成大水,而农业又未大量使用,供需失衡形成洪涝,南方需水只能靠上游水库蓄水和少量降水解决,需远大于供;夏季(七至九月份)南北方均出现降水大于需求,城市、农村都易出现洪涝灾害。

治水是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的世界难题,频繁的水灾占人类自然灾害损失的85%。治水的代表性工程是水库大坝、堤防、水闸,而建这些水利工程难度大,费用高,周期长,环境影响大,移民搬迁等问题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洪排涝地漏及其施工方法,旨在通过改变降雨处理方式,从“疏”、“堵”到“储”,尽量调蓄降水,使水资源均衡分布,降低洪水对社会的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洪排涝地漏,包括集水坑和设置于所述集水坑底部的渗水井;所述渗水井的底部靠近地下水最高水位;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过滤净化设施,所述集水坑、所述过滤净化设施以及所述渗水井构成地面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水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净化设施包括从所述集水坑的底部向上依次设置的活性炭层和碎石透水层,所述活性碳层的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透水土工布,其中,所述碎石透水层的表层栽植有耐水耐旱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坑的顶部四周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井的井壁设置有网格加固结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蓄洪排涝地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需整治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地质进行测量、调查,根据测量调查结果计算地漏位置、数量以及尺寸,获得设计资料;

根据所述设计资料在施工现场准备施工材料、器械;

根据所述设计资料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地漏位置和尺寸;

放坡开挖集水坑,并利用钻机进行渗水井钻孔;

利用网格材料进行渗水井井壁加固;

铺设过滤净化设施;

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进一步的,所述对需整治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地质进行测量、调查的方法包括:

试挖钻一个渗水井,收集所述渗水井的地层构造和渗水数据,基于所述地层构造和和所述渗水数据,计算所述需整治区域的渗透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对需整治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地质进行测量、调查的方法还包括:

查询当地降雨资料,统计历年来24小时、6小时以及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和需消解的雨水标准。

进一步的,放坡开挖的所述集水坑的尺寸为:深1-2米,容积在5-10立方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铺设过滤净化设施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集水坑的底部向上依次布置底层用透水土工布、活性炭、中层用透水土工布、碎石以及在所述碎石的表层种植耐水耐旱植物;

在所述集水坑的四周布置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属于无坝蓄水,是将地上水最大限度地变为地下水,较大程度地改变降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能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将目前防洪排涝技术从事中传达、事后补救转变成事前处理,通过改变降雨处理方式,从“疏”、“堵”到“储”,尽量调蓄降水,使水资源均衡分布,降低洪水对社会的危害。

本发明所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的综合成本低,环境影响小,施工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的施工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洪排涝地漏,包括集水坑1和设置于所述集水坑1底部的渗水井2;渗水井2的底部靠近地下水最高水位;集水坑1内设置有过滤净化设施,集水坑1、所述过滤净化设施以及渗水井2构成地面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水通道。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渗水井2的底部靠近地下水最高水位具体为渗水井2的底部距离地下水最高水位1-3m左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的工作原理是:

当发生洪涝时,蓄洪排涝地漏附近的水汇集到集水坑1,并经过过滤净化设施进入到渗水井2中;

渗水井2利用自身的深度产生高压强,使得渗水井2中的水从其侧壁向四周渗透扩散,最终进入地下水系中。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属于无坝蓄水,是将地上水最大限度地变为地下水,较大程度地改变降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能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将目前防洪排涝技术从事中传达、事后补救转变成事前处理,通过改变降雨处理方式,从“疏”、“堵”到“储”,尽量调蓄降水,使水资源均衡分布,降低洪水对社会的危害。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过滤净化设施的作用是防止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中,导致地下水体被污染。现有的过滤净化设施有很多种,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过滤净化设施包括从所述集水坑1的底部向上依次设置的活性炭层3和碎石透水层4,活性碳层3的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透水土工布5,其中,碎石透水层4的表层栽植有耐水耐旱植物6。通过活性炭层3、碎石透水层4以及耐水耐旱植物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地过滤净化进入渗水井2中的地表水,从而有效地防止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活性炭层3由活性炭颗粒组成;碎石透水层4由碎石颗粒组成,其中,碎石颗粒为直径在5-10cm之间的碎石颗粒;耐水耐旱植物6可以选择卷柏、蕹菜等植物。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洪水中往往携带有很多垃圾等杂物,为了避免杂物堆积到集水坑中,使得集水坑丧失集水作用,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在集水坑1的顶部四周设置有过滤网7,用于过滤水中的杂物,避免其堆积到集水坑中。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防止渗水井2的井壁塌陷,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在渗水井2的井壁设置有网格加固结构8,其中,网格加固结构8可以是防锈金属透水管(网)、塑胶透水管(网)或者钢筋混凝土透水管等。网格加固结构8能够为渗水井2的井壁提供有效地支撑,防止渗水井2的井壁塌陷;同时也不会影响渗水井2中的水向外渗透。

对应于上述蓄洪排涝地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蓄洪排涝地漏的施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需整治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地质进行测量、调查,根据测量调查结果计算地漏位置、数量以及尺寸,获得设计资料。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需整治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地质进行测量、调查的方法包括:

试挖钻一个渗水井,收集所述渗水井的地层构造和渗水数据,基于所述地层构造和和所述渗水数据,计算所述需整治区域的渗透系数。

进一步的,对需整治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地质进行测量、调查的方法还包括:

查询当地降雨资料,统计历年来24小时、6小时以及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和需消解的雨水标准。

当获得所述需整治区域的渗透系数以及历年来24小时、6小时以及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和需消解的雨水标准数据之后,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需整治区域范围内所需蓄洪排涝地漏的数量、位置以及每个蓄洪排涝地漏的集水坑需要的积蓄水量,从而获得每个集水坑的几何尺寸。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查询当地降雨资料是通过当地的相关部门查询获取的,查询的数据中还包括当地的地下水位数据。

此外,集水坑的尺寸不易过小,也不易过大,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水坑的几何尺寸通常为深1-2米,容积在5-10立方米之间。其中,当集水坑设置在城市或周围环境条件不允许露天时,可用高强,耐用工程材料,做顶盖和四周边坡支挡,兼过滤作用。

完成步骤s1之后,执行步骤s2:根据所述设计资料在施工现场准备施工材料、器械。

完成步骤s2之后,执行步骤s3:根据所述设计资料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地漏位置和尺寸。

完成步骤s3之后,执行步骤s4:放坡开挖集水坑,并利用钻机进行渗水井钻孔。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集水坑在开挖过程中按照无支撑自然稳固土体要求进行放坡开挖。放坡开挖的集水坑达标后,在确保人机安全情况下利用钻机进行渗水井钻孔。

完成步骤s4之后,执行步骤s5:利用网格材料进行渗水井井壁加固。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网格材料进行渗水井井壁加固的过程可以是边钻孔边加固,比如4米加固一次、10米加固一次等;当然也可以是成孔之后再一次性加固。

完成步骤s5之后,执行步骤s6:铺设过滤净化设施。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铺设过滤净化设施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集水坑的底部向上依次布置底层用透水土工布、活性炭、中层用透水土工布、碎石以及在所述碎石的表层种植耐水耐旱植物;

在所述集水坑的四周布置过滤网。

完成步骤s6之后,执行步骤s7: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的步骤是在每个环节都进行的步骤。验收资料包括工程影像资料,旁站记录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的施工方法成本低,耗时短,适合多种地形地貌,环境影响小,适合大范围推广。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洪排涝地漏能够将地表水蓄积、保存起来,进而形成地下水资源。因此,在后续的维护过程中,要做好监控,以防不良企业、个人乘机偷排有毒、有害废、污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