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淤泥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75638发布日期:2019-12-21 02:4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淤泥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淤泥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和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和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而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的基础就是地基,而地基造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的好坏,而在地基建设中,由于淤泥及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是饱含水分或有机物的极细微粒,承载能力极低,长期不会固结,在荷载下沉降变形几乎不收敛。这样的土层夹杂在基础与持力层之间,存在作滑动、沉降,导致房屋基础不均匀沉降和不稳定的隐患。所以在地基建设中对于淤泥的清理是至关重要的,而淤泥的清理一直是建工施工人员头疼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建筑工程地基淤泥清理装置。

如公开号为cn208803508u的专利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淤泥清理装置,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顶部左侧外壁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顶端与上箱体连接,所述上箱体底部右侧外壁与下箱体顶部右侧外壁活动连接,所述上箱体顶部右侧外壁设置有淤泥抽取泵,所述淤泥抽取泵右端进口与淤泥进管连接,且固定杆底端延伸至开槽的内腔并与挡块连接,所述下箱体内腔底部设置有过滤板,装置中通过电机带动输送片旋转,将进入上箱体内部的淤泥进行挤压,使淤泥中的水分分离,避免淤泥直接排放出去而污染环境,同时降低淤泥的质量,减小淤泥的占用空间,方便操作人员搬运排放淤泥。

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污泥进行清理时不能对淤泥中的石块进行清理,导致在后期对淤泥进清理时清理的不彻底,第二,不能对清理淤泥后的地基进行抹平,导致清理处坑洼不平,对建筑建设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淤泥清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污泥进行清理时不能对淤泥中的石块进行清理和不能对清理淤泥后的地基进行抹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淤泥清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清理组件、清淤组件、处理组件和压平组件,所述清理组件设置在车板的前端,所述清理组件包括筛选件和清理件,所述筛选件设置在车板的前端,所述清理件设置在车板的底部且位于筛选件的后端,所述车板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清淤组件包括移动件和吸淤件,所述移动件的一端设置在车板的顶部且与车板转动连接,所述移动件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与车板滑动配合,所述吸淤件的一端设置在车板的顶部,所述吸淤件的另一端设置在车板的底部,所述处理组件设置在车板的顶部,所述处理组件与吸淤件相连通,所述压平组件设置在车板的底部且位于车板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筛选件包括转动轴、转动板、两个安装座、两个伸缩电缸和若干筛选杆,两个所述安装座对称设置在车板的两端,所述转动轴设置在两个安装座上且与两个安装座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板的一端设置在转动轴上且与转动轴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筛选杆等间距设置在转动板的一端底部,两个所述伸缩电缸的尾端均与车板铰接,两个所述伸缩电缸的输出端均与转动板的顶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件包括清理网斗、两个固定座、两个转动座和两个转动电机,两个所述转动电机对称设置在车板的顶部,两个所述固定座对称设置在车板的底部,所述清理网斗的两端设置在两个固定座上且与两个固定座转动配合,两个所述转动座对称设置在车板的顶部且位于两个转动电机的旁侧,每个所述转动座上均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轮,每个所述转动轮均与其对应的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转动轮上均设有固定带,每个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轮和清理网斗固定连接,所述车板的顶部且位于清理网斗的上方设有拿取槽。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电机、第一转动杆、两个第二转动杆、两个滑动块和两个移动板,所述车板的底部设有与两个滑动块滑动配合的滑动槽,所述移动电机设置在车板的顶部且移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设置在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对称设置在第一转动杆的两端且与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对称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与滑动槽滑动配合,两个所述滑动块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对称设置在两个滑动块的底部且与两个滑动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淤件包括吸淤泵、吸取管、出料管和连接管,所述吸淤泵设置在车板的顶部,所述吸取管的一端与吸淤泵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车板的底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料管,两个所述移料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通过管箍与车板的底部固定,每个所述移料管上均设有若干吸取端竖直向下的吸淤盘,所述出料管设置在吸淤泵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组件包括处理箱、安装架、压实电缸、压实板和滤水网板,所述处理箱设置在车板的顶部,所述滤水网板水平设置在处理箱上且将处理箱分隔成压实腔和存水腔,所述安装架架设在处理箱的顶部,所述压实电缸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且压实电缸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所述压实板水平设置在压实电缸的输出端上,所述压实板与处理箱滑动配合,所述处理箱上设有与其铰接的开合门,所述开合门对应压实腔设置,所述处理箱的底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延伸至车板的底部,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处理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压平组件包括压平辊、两个安装框、两个转动手盘和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安装框对称设置在车板的底部,每个所述安装框上均设有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块对称设置在两个安装框上且与两个移动槽滑动配合,每个所述转动手盘的底部与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手盘均与车板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手盘均位于车板的上方,每个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均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弹簧,每个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均与移动块的底部和移动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平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移动块上且与两个移动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板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移动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发明中两个伸缩电缸的输出端移动带动转动板通过转动轴在两个安装座上转动,将转动板的位置向下转动,转动板转动带若干筛选杆向下移动,在车板向前的移动时,若干筛选杆将淤泥中的石块移动出来,在将石块清理出来后,两个转动电机工作带动两个转动轮在两个转动座上转动,两个转动轮转动带动两个固定带转动,固定带转动带动清理网斗转动,将清理网斗的位置移动至地面,车板向前移动将淤泥中的石块清理出来,在清理后,两个转动电机工作带动两个固定带向上移动,将清理网斗前端的位置向上提起,人工通过拿取槽将石块拿出,在将石块清理出后,有利于后续对淤泥的清理作业。

其二,本发明在将基地上的淤泥进行清理后,车板向前移动,驱动两个转动手盘转动,两个转动手盘转动带动两个移动块在两个安装框上的移动槽上移动,将压平辊的位置向下移动,压平辊向下移动将地基进行压平作业,在压平后地基上就不会出现坑洼不平的情况,不会影响建筑工地的后期建设。

其三,本发明在将基地上的淤泥进行清理后,车板向前移动,驱动两个转动手盘转动,两个转动手盘转动带动两个移动块在两个安装框上的移动槽上移动,将压平辊的位置向下移动,压平辊向下移动将地基进行压平作业,在压平后地基上就不会出现坑洼不平的情况,不会影响建筑工地的后期建设。

其四,本发明在将淤泥输送至处理箱内的压实腔后,压实电缸的输出端向下移动带动压实板向下移动,将压实腔箱的淤泥进行压实作业,在压实的同时通过滤水网板将淤泥中的水进行滤出,通过出水管将水输送至车板的下方,淤泥在压实后打开开合门将压实的淤泥移动出来,通过将淤泥中的水排出后,可以减小淤泥的存放空间,有利于后期对淤泥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清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处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车板1,安装槽11,拿取槽12,滑动槽13,移动轮14,清理组件2,筛选件21,转动轴211,转动板212,安装座213,伸缩电缸214,筛选杆215,清理件22,清理网斗221,固定座222,转动座223,转动电机224,固定带225,转动轮226,清淤组件3,移动件31,移动电机311,第一转动杆312,第二转动杆313,滑动块314,移动板315,吸淤件32,吸淤泵321,吸取管322,出料管323,移料管324,吸淤盘325,连接管326,处理组件4,处理箱41,压实腔411,存水腔412,开合门413,安装架42,压实电缸43,压实板44,滤水网板45,压平组件5,压平辊51,安装框52,移动槽521,转动手盘53,移动块54,连接弹簧5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6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淤泥清理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板1、清理组件2、清淤组件3、处理组件4和压平组件5,所述清理组件2设置在车板1的前端,所述清理组件2包括筛选件21和清理件22,所述筛选件21设置在车板1的前端,所述清理件22设置在车板1的底部且位于筛选件21的后端,所述车板1顶部设有安装槽11,所述清淤组件3包括移动件31和吸淤件32,所述移动件31的一端设置在车板1的顶部且与车板1转动连接,所述移动件31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槽11内且与车板1滑动配合,所述吸淤件32的一端设置在车板1的顶部,所述吸淤件32的另一端设置在车板1的底部,所述处理组件4设置在车板1的顶部,所述处理组件4与吸淤件32相连通,所述压平组件5设置在车板1的底部且位于车板1后端。

所述筛选件21包括转动轴211、转动板212、两个安装座213、两个伸缩电缸214和若干筛选杆215,两个所述安装座213对称设置在车板1的两端,所述转动轴211设置在两个安装座213上且与两个安装座213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板212的一端设置在转动轴211上且与转动轴211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筛选杆215等间距设置在转动板212的一端底部,两个所述伸缩电缸214的尾端均与车板1铰接,两个所述伸缩电缸214的输出端均与转动板212的顶部铰接;在对地基上淤泥进行清理时,两个伸缩电缸214的输出端移动带动转动板212通过转动轴211在两个安装座213上转动,将转动板212的位置向下转动,转动板212转动带若干筛选杆215向下移动,在车板1向前的移动时,若干筛选杆215将淤泥中的石块移动出来。

所述清理件22包括清理网斗221、两个固定座222、两个转动座223和两个转动电机224,两个所述转动电机224对称设置在车板1的顶部,两个所述固定座222对称设置在车板1的底部,所述清理网斗221的两端设置在两个固定座222上且与两个固定座222转动配合,两个所述转动座223对称设置在车板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转动电机224的旁侧,每个所述转动座223上均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轮226,每个所述转动轮226均与其对应的转动电机22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转动轮226上均设有固定带225,每个所述固定带225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轮226和清理网斗221固定连接,所述车板1的顶部且位于清理网斗221的上方设有拿取槽12;在将石块清理出来后,两个转动电机224工作带动两个转动轮226在两个转动座223上转动,两个转动轮226转动带动两个固定带225转动,固定带225转动带动清理网斗221转动,将清理网斗221的位置移动至地面,车板1向前移动将淤泥中的石块清理出来,在清理后,两个转动电机224工作带动两个固定带225向上移动,将清理网斗221前端的位置向上提起,人工通过拿取槽12将石块拿出,在将石块清理出后,有利于后续对淤泥的清理作业。

所述移动件31包括移动电机311、第一转动杆312、两个第二转动杆313、两个滑动块314和两个移动板315,所述车板1的底部设有与两个滑动块314滑动配合的滑动槽13,所述移动电机311设置在车板1的顶部且移动电机311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312设置在移动电机311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313对称设置在第一转动杆312的两端且与第一转动杆31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314对称设置在安装槽11内且与滑动槽13滑动配合,两个所述滑动块314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杆313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315对称设置在两个滑动块314的底部且与两个滑动块314固定连接;在进行清理时,移动电机311工作带动第一转动杆312转动,第一转动杆312转动带动两个第二转动杆313转动,两个第二转动杆313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块314在滑动槽13上移动,两个滑动块314移动带动两个移动板315移动将车板1两侧的淤泥向车板1中间的位置进行移动,在进行移动后有利于吸淤件32对淤泥进行吸淤作业,将淤泥彻底的清理干净。

所述吸淤件32包括吸淤泵321、吸取管322、出料管323和连接管326,所述吸淤泵321设置在车板1的顶部,所述吸取管322的一端与吸淤泵321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车板1的底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料管324,两个所述移料管324之间通过连接管326相连通,所述连接管326通过管箍与车板1的底部固定,每个所述移料管324上均设有若干吸取端竖直向下的吸淤盘325,所述出料管323设置在吸淤泵321的输出端;连接管326将两个移料管324中的淤泥集中在一起,在将淤泥向中间位置进行集中后,吸淤泵321工作通过吸取管322、移料管324和若干吸淤盘325将淤泥进行吸取,在将淤泥进行吸取后,通过出料管323将淤泥输送至处理组件4内。

所述处理组件4包括处理箱41、安装架42、压实电缸43、压实板44和滤水网板45,所述处理箱41设置在车板1的顶部,所述滤水网板45水平设置在处理箱41上且将处理箱41分隔成压实腔411和存水腔412,所述安装架42架设在处理箱41的顶部,所述压实电缸43设置在安装架42的顶部且压实电缸43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所述压实板44水平设置在压实电缸43的输出端上,所述压实板44与处理箱41滑动配合,所述处理箱41上设有与其铰接的开合门413,所述开合门413对应压实腔411设置,所述处理箱41的底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延伸至车板1的底部,所述出料管323的另一端延伸至处理箱41内;在将淤泥输送至处理箱41内的压实腔411后,压实电缸43的输出端向下移动带动压实板44向下移动,将压实腔411箱的淤泥进行压实作业,在压实的同时通过滤水网板45将淤泥中的水进行滤出,通过出水管将水输送至车板1的下方,淤泥在压实后打开开合门413将压实的淤泥移动出来,通过将淤泥中的水排出后,可以减小淤泥的存放空间,有利于后期对淤泥的处理。

所述压平组件5包括压平辊51、两个安装框52、两个转动手盘53和两个移动块54,两个所述安装框52对称设置在车板1的底部,每个所述安装框52上均设有移动槽521,两个所述移动块54对称设置在两个安装框52上且与两个移动槽521滑动配合,每个所述转动手盘53的底部与移动块54的顶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手盘53均与车板1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手盘53均位于车板1的上方,每个所述移动块54的底部均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弹簧55,每个所述连接弹簧55的两端均与移动块54的底部和移动槽52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平辊5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移动块54上且与两个移动块54转动连接;在将基地上的淤泥进行清理后,车板1向前移动,驱动两个转动手盘53转动,两个转动手盘53转动带动两个移动块54在两个安装框52上的移动槽521上移动,将压平辊51的位置向下移动,压平辊51向下移动将地基进行压平作业,在压平后地基上就不会出现坑洼不平的情况,不会影响建筑工地的后期建设。

所述车板1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移动轮14;四个移动轮14可以带动车板1的位置向前移动,对地基上的淤泥进行清理作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四个移动轮14转动带动车板1移动,将车板1移动至指定的位置,两个伸缩电缸214的输出端移动带动转动板212通过转动轴211在两个安装座213上转动,将转动板212的位置向下转动,转动板212转动带若干筛选杆215向下移动,在车板1向前的移动时,若干筛选杆215将淤泥中的石块移动出来,在将石块清理出来后,两个转动电机224工作带动两个转动轮226在两个转动座223上转动,两个转动轮226转动带动两个固定带225转动,固定带225转动带动清理网斗221转动,将清理网斗221的位置移动至地面,车板1向前移动将淤泥中的石块清理出来,在清理后,两个转动电机224工作带动两个固定带225向上移动,将清理网斗221前端的位置向上提起,人工通过拿取槽12将石块拿出,在将石块清理出后,有利于后续对淤泥的清理作业,移动电机311工作带动第一转动杆312转动,第一转动杆312转动带动两个第二转动杆313转动,两个第二转动杆313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块314在滑动槽13上移动,两个滑动块314移动带动两个移动板315移动将车板1两侧的淤泥向车板1中间的位置进行移动,在进行移动后有利于吸淤件32对淤泥进行吸淤作业,将淤泥彻底的清理干净,在将淤泥向中间位置进行集中后,吸淤泵321工作通过吸取管322、移料管324和若干吸淤盘325将淤泥进行吸取,在将淤泥进行吸取后,通过出料管323将淤泥输送至处理箱41内,压实电缸43的输出端向下移动带动压实板44向下移动,将压实腔411箱的淤泥进行压实作业,在压实的同时通过滤水网板45将淤泥中的水进行滤出,通过出水管将水输送至车板1的下方,淤泥在压实后打开开合门413将压实的淤泥移动出来,通过将淤泥中的水排出后,可以减小淤泥的存放空间,有利于后期对淤泥的处理,在将基地上的淤泥进行清理后,车板1向前移动,驱动两个转动手盘53转动,两个转动手盘53转动带动两个移动块54在两个安装框52上的移动槽521上移动,将压平辊51的位置向下移动,压平辊51向下移动将地基进行压平作业,在压平后地基上就不会出现坑洼不平的情况,不会影响建筑工地的后期建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