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7704发布日期:2019-12-10 21:0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清洁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海洋、河流、湖泊等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受到污染还会衍生出次污染。海洋、河流、湖泊等受到污染,大多数是因为水面上的溢油,所以如何拦截、回收溢油成为世界难题。

海上石油富含石油,在开采的时候会由于各种原因,石油会溢流到海面上,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由于溢油漂浮在水面,不定性强,扩散快,而且污染面积大,难于收集。一旦污染了,不及时的进行拦截会引起更加大的后果。

为了预防溢油对海洋的污染,对钻井平台的预防是关键。由于钻井平台的空间有限,不能存储更大占据空间的物件,所以需要存储空间小的围油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包括若干个充气体,及充气体可拆卸式联接的分离机构;所述充气体设有用于聚集溢油的内腔,且还设有与内腔联通的进料口;所述分离机构的一端与内腔相通;所述分离机构工作以使充气体内形成水流,进而分离机构分离充气体内的溢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机构包括与充气体联接的壳体,旋转联接于壳体内侧的分离叶片组,设置于分离叶片组出水端的动力叶片;所述壳体近于分离叶片组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收集口;所述动力叶片运动使得充气体内产生流动水,分离叶片组转动,以使通过分离叶片组的溢油受到离心力从收集口收集。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叶片组与动力叶片之间设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与壳体为可拆卸联接;所述壳体设有径向的安装口,以使过滤膜插接于壳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过滤膜与壳体之间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过滤膜固定于安装架,且安装架与壳体轴向滑动联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壳体径向旋转联接的手柄轴,设于手柄轴下端的齿轮,及设于安装架的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转动手柄轴,以调节过滤膜与分离叶片组的距离。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叶片组包括若干个间隔周向布置的分离叶片,设于分离叶片两端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外周设有若干个滚轮;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与滚轮滚动联接的凹槽;所述分离叶片组转动时,流经其内侧的水流、漂浮物产生离心力,以使漂浮物冲向壳体的内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若干个所述分离叶片围成流动通道,并且分离叶片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分离叶片为螺旋结构;其中,所述流动通道为锥形结构,近于收集管一端为大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外周设有与收集口联通的收集器,用以收集溢油。所述收集器为收集袋;或所述收集器为收集漏斗,且通过设有的集料管与远程的输送设备联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联接于动力件叶片的出水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过滤膜为锥形结构,且小端近于分离叶片组一端,大端与壳体固定联接;所述壳体与大端联接的位置设有清理口,用于清理残留在过滤膜的漂浮物。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机构与充气体通过一软体件联接;所述充气体的内腔与外表面之间设有充气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围油栏的充气体在使用的时候充入气体,漂浮在海面上,对溢进行拦截和回收;不使用时,放出气体,放置在钻井平台上,放气后体积较小,方便存储。本围油栏存储体积小,布置在钻井平台四周的水面,不仅具有拦截的作用,收集机构还对溢油具有回收的作用。

充气体一端设置动力叶片,使得在充气体内形成流动水,进入充气体的溢油在水流的作用下流到分离机构处。分离机构的分离叶片组将溢油从收集口分离,形成溢油的回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的分离机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b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的分离机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的分离机构另一视角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的分离叶片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纸。

一种充气式能吸收输送溢油的围油栏,包括若干个充气体10,及充气体10可拆卸式联接的分离机构20。充气体10设有用于聚集溢油的内腔11,且还设有与内腔11联通的进料口12。分离机构20的一端与内腔11相通。分离机构20工作以使充气体10内形成水流,进而分离机构20分离充气体10内的溢油。

分离机构20包括与充气体10联接的壳体21,旋转联接于壳体21内侧的分离叶片组22,设置于分离叶片组22出水端的动力叶片23。壳体21近于分离叶片组22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收集口211。动力叶片23运动使得充气体10内产生流动水,分离叶片组22转动,以使通过分离叶片组22的溢油受到离心力从收集口211收集。动力叶片23转动,充气体10、壳体21内的水产生流动,分离叶片组22转动,溢油受到离心力冲向壳体内壁,经过不断的转动,大部分的溢油最终从收集口211分离出来。

其中,溢油在分离叶片组22分离后,仍有少量的体积稍微小的溢油随着水流往后流,为了收集更加干净和动力叶片23不受到影响,分离叶片组22与动力叶片23之间设有过滤膜24。

优选的,过滤膜24与壳体21为可拆卸联接。壳体21设有径向的安装口212,以使过滤膜24插接于壳体21。过滤膜24可更换,以满足不同的收集要求,过滤膜24安装时,只需从安装口212插进然后固定便可以。

更优选的,过滤膜24与壳体21之间设有调节机构25。过滤膜24固定于设有的安装架251,且安装架251与壳体21轴向滑动联接。调节机构25包括与壳体21径向旋转联接的手柄轴252,设于手柄轴252下端的调节齿轮253,及设于安装架251的齿条254。调节齿轮253与齿条254啮合,转动手柄轴252,以调节过滤膜24与分离叶片组22的距离。手柄轴252延伸至可以外侧,方便调节。

分离叶片组22包括若干个间隔周向布置的分离叶片221,设于分离叶片221两端的旋转架222。旋转架222外周设有若干个滚轮223。壳体21内壁设有与滚轮223滚动联接的凹槽。分离叶片组22转动时,流经其内侧的水流、溢油产生离心力,以使溢油冲向壳体21的内壁。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分离叶片221围成流动通道224,并且分离叶片221之间形成间隙。分离叶片221为螺旋结构,且螺旋结构为外旋型,有利于将水及溢油甩向壳体内壁。具体的,分离叶片221在进水端为直板型,然后弧形过至渡螺旋结构。

优选的,流动通道224为锥形结构,近于充气体10一端为大端。溢油从流动通道224流进去,然后在螺旋结构的作用下产生径向流动,然后从收集口211流出收集。

优选的,分离叶片221的近于流动通道224一侧设有刀刃部225,用于对海上杂物的切割,便于收集。

壳体21外周设有与收集口211联通的收集器26,用以收集溢油。收集器26为收集袋;或所述收集器26为收集漏斗261,且通过设有的集料管262与远程的输送设备联通。

分离机构20还包括出水管27,且出水管27联接于动力件叶片的出水端。优选的,出水管27为弯管结构,弯曲方向为充气体10的溢油进入充气体10的方向相同,可以作为这个设备的推进动力,使得更加快,同样也可以主动收集溢油。

充气体10或/和分离机构20设有若干个用于增加浮力的浮体30,让整个设备处于漂浮状态。优选的,浮体30的浮力可以自由调节,以使适应不同的水面和不同的溢油。

优选的,过滤膜24为锥形结构,且小端近于分离叶片组22一端,大端与壳体21固定联接。壳体21与大端联接的位置设有清理口213,用于清理残留在过滤膜24的杂物。

动力叶片23设置于壳体21内壁设有的支架231。壳体21外侧设有电机232,并通过设有的锥面齿轮233与动力叶片23传动联接。

于其他实施例中,电机232可以替换为风力轮,利用风能驱动风力轮转动,从而传递至动力至动力叶片23,绿色环保。

其中,分离机构20与充气体10通过一软体件40联接。充气体10的内腔11与外表面之间设有充气腔13。具体的,分离机构20设置于充气体10的一侧,并且通过软体件40与充气体10联接,有利于抵消海浪对二者的冲击。

优选的,充气腔13内设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单元腔14,且单元腔14轴向布置于充气腔13内,在某个单元腔14受到破坏后,不影响整个充气体10。

充气体10设有充气嘴,并且充气嘴与单元腔14并联,各个单元腔14互相不影响充气。

充气体10在不使用时,放掉充气腔13的气体,折叠在钻井平台上,万一发生溢油事故时,可以一边将充气体10放在海面上,一边对充气体10进行充气,使其漂浮在海面上。同时将分离机构20通过软体件40与充气体10联接。最后充气体首尾联接,将钻井平台的海面包围,以防溢油进一步扩散。分离机构20工作将海面溢油收集。

相邻之间的充气体10的联接,同样也要通过软质联接件联接。其中,软质联接件可以多个自由度,可以抵消各种冲击,保护充气体10及整个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围油栏的充气体在使用的时候充入气体,漂浮在海面上,对溢进行拦截和回收;不使用时,放出气体,放置在钻井平台上,放气后体积较小,方便存储。本围油栏存储体积小,布置在钻井平台四周的水面,不仅具有拦截的作用,收集机构还对溢油具有回收的作用。

充气体一端设置动力叶片,使得在充气体内形成流动水,进入充气体的溢油在水流的作用下流到分离机构处。分离机构的分离叶片组将溢油从收集口分离,形成溢油的回收。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