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接式生态多功能护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0158发布日期:2020-04-21 18:5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搭接式生态多功能护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面护砌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搭接式生态防滑自救型混凝土六角护坡块。



背景技术:

针对传统的预制混凝土六角块坡面护砌工程,它的缺点有:传统的预制混凝土六角块由于采用砂浆勾缝的连接方式,在施工时均受天气影响大,雨天施工难度大,工期难以把握,同时接缝多,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整体性较差;预制混凝土合理使用的寿命较短,原材料不可回收,对生态环境不友好,不符合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此外,中国卫生部发表的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57000人溺水死亡,中国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0岁至14岁的占56.58%,是这个年龄段的第一死因,特别是农村地区更为突出。溺水在发达国家多见于游泳池,而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则以江、河、湖、塘及水井中淹死为多。

如《一种生态型联合护岸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3256694u)中所述预制砼块是端面为正六边形且中间空的板状砼块,所述板状砼块的中空结构内种有植物,植物可对降低水温和净化水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砼块表面光滑易发生意外,预制砼块寿命较短,原材料不可回收,施工难度大,且施工过程中易受外力因素影响,护坡整体性较差,工期难以把握。如《一种护坡块体及护坡》(授权公告号cn206916696u)中所述护坡块体包括一块六角空心块,所述六角空心块的中部开设用于种植绿化的通孔,六角空心块的每个侧面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预留沟槽为燕尾槽,在护坡块体铺装完成后,相邻六角空心块的预留沟槽内现浇混凝土,从而使得相邻六角空心块的通过混凝土连接,提高采用护坡块体铺装的护坡的整体性。但护坡块体为传统的预制混凝土,寿命较短,原材料不可回收,六角空心块的中心开设用于种植绿化的通孔尺寸太大,在面对激流时护坡块体抗冲刷能力较弱,不适宜铺设在河道的迎流顶冲段,且行人在护坡上行走容易滑倒而掉入水中陷入危险,不利于行人自救。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搭接式生态防滑自救型混凝土六角块,结构简单、施工简便高效、整体性强、有效降低河道风浪爬坡的高度、可防滑及提供一种人在意外落水后的自救方式;生态孔洞可种植草皮或对水中氮磷吸收能力较强的护岸植物,符合生态农业要求。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搭接式生态多功能护坡块,所述护坡块包括六角块,所述六角块上设有搭槽、接槽、生态孔洞以及一组自救块;所述搭槽和接槽设在六角块中每个边的侧面,且搭槽和接槽在六角块中交叉间隔设置;所述生态孔洞设在六角块中间;所述自救块设在有搭槽的那一侧的六角边上;所述搭槽与接槽相卡合,搭槽上设有一组防滑凸点。

进一步地,防滑凸点呈半圆球状体设置于搭槽的上面,呈点状密布排列,所述自救块包括两个互为直角的板块。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六角块为等长六边形,单边边长l10.3~1.0m,横向总宽度b10.6~2.0m,高度h10.05~0.2m;搭槽为外凸长方体,长l20.15~0.5m,宽b20.15~0.5m,高度h20.025~0.095m;接槽为内凹长方体,在六角块体上部,长l30.15~0.5m,宽b30.15~0.5m,高度h3=h2+0.01~0.05m;生态孔洞圆内空半径r0.05~0.2m;防滑点半圆球体半径r0.00001~0.001m;自救块长l40.1~0.7m,宽b40.1~0.35m,高度h40.05~0.2m,凸起的抓手呈矩形或弧形;锚筋长l5=(h1+h4)-0.02m,0.02m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首个混凝土六角块的搭槽与相邻混凝土六角块的接槽连接并进行填缝,首个混凝土六角块的接槽由相邻混凝土六角块的搭槽连接并进行填缝;通过此方式循环连接,共同组成混凝土六角块的连接装置。

进一步的,一种搭接式生态防滑自救型混凝土六角块,其特征在于:搭槽与接槽在长和宽的尺寸上相同,但高度上相差0.01~0.05m,搭槽与接槽采用水泥砂浆进行连接并填缝,连接面采用0.01~0.05m厚度的m10及以上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粘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六角块搭扣表面凸起的防滑点提高了接触面摩擦力,降低了人在坡面上滑倒的几率;凸起的自救块有效地降低了河道风浪爬坡的高度以及提供一种人在意外落水后的自救方式,有效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生态孔洞可根据需求覆土种植草皮或对水中氮磷吸收能力较强的护岸植物,改善河道水质,符合生态要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六角块为等长六边形,采用c15及以上强度的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结构符合稳定要求,改善了坡面砌块的整体性。

2、本实用新型同时防滑点提高了接触面摩擦力,降低了人在坡面上滑倒的几率;凸起的自救块有效地降低了河道风浪爬坡的高度以及提供一种在意外落水后的自救方式,有效降低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3、本实用新型生态孔洞可根据需求覆土种植草皮或对水中氮磷吸收能力较强的护岸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纵横交错于介质和土壤中,增强了河岸带亚表层强度,增加了河岸的稳定性,防止岸坡重力侵蚀,有利于生物栖息,可通过渗透、吸收、吸附、滞留、氧化、还原、絮凝、沉淀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达到改善河道水质的效果,符合生态要求。

4、每个混凝土六角块具有单独的连接装置,有效的保障混凝土六角块不易移位和变形,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仰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前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后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左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右视图;

图8:搭槽主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连接示意图。

图中:1-搭槽、2-接槽、3-生态孔洞、4-防滑点和5-自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搭接式生态防滑自救型混凝土六角护坡块,所述的混凝土六角块包括搭槽1、接槽2、生态孔洞3、防滑凸点4和自救块5;所述的混凝土六角块采用采用c15及以上强度的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在自救块5与混凝土六角块体的连接面垂直于混凝土六角块体放入3~15根φ6、φ8、φ10或φ12的锚筋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加强;所述混凝土六角块,搭槽1与接槽2各3个分别位于混凝土六角块的六个边,呈交叉错开分布;生态孔洞3位于混凝土六角块中心位置,可根据需求覆土种植草皮或对水中氮磷吸收能力较强的护岸植物,改善河道水质;如图8所示,防滑凸点4呈半圆球状体设置于搭槽1的上面,呈点状密布排列,根据混凝土六角块的具体尺寸,防滑点点数有10~10000个;自救块5设置于有接槽1的那一侧,以长方体形式与混凝土六角块体相连,单个混凝土六角块有3个尺寸相同的自救块5。

本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混凝土六角块为等长六边形,单边边长l10.3~1.0m,横向总宽度b10.6~2.0m,高度h10.05~0.2m;搭槽1为长方体,长l20.15~0.5m,宽b20.15~0.5m,高度h20.025~0.095m;接槽2为内凹长方体,在六角块体上部,长l30.15~0.5m,宽b30.15~0.5m,高度h3=h2+0.01~0.05m;生态孔洞3圆内空半径r0.05~0.2m;防滑凸点4半圆球体半径r0.00001~0.001m;自救块5长l40.1~0.7m,宽b40.1~0.35m,高度h40.05~0.2m,凸起的抓手呈矩形或弧形;锚筋长l5=(h1+h4)-0.02m,0.02m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首个混凝土六角块的搭槽1与相邻混凝土六角块的接槽2连接并进行填缝,首个混凝土六角块的接槽2由相邻混凝土六角块的搭槽1连接并进行填缝;通过此方式循环连接,共同组成混凝土六角块的连接装置。

所述的搭槽1与接槽2搭槽与接槽在长和宽的尺寸上相同,但高度上相差0.01~0.05m,搭槽与接槽采用水泥砂浆进行连接并填缝,连接面采用0.01~0.05m厚度的m10及以上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粘合。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六角块制备过程:由混凝土六角块依次连接而成,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坡面按要求平整好基面,测量好高程,坡面平整度要求2m靠尺检测,凹凸不应超过1cm,在平整好的坡面上,人工夯实素土及铺设砂石垫层0.10~0.20m;

(2)铺设控制好两条线一个面,两条线是坡顶线和底脚线,一个面是铺砌面。保证上述两条线的顺畅和护砌面的平整,混凝土六角块铺筑必须按自下而上的顺序铺筑,铺设面应规则、平整、稳定;

(3)对所述的首个混凝土六角块的搭槽1与相邻混凝土六角块的接槽2连接并进行填缝,首个混凝土六角块的接槽2由相邻混凝土六角块的搭槽1连接并进行填缝;通过此方式循环连接;

(4)重复步骤(1)—(3),直至混凝土六角块全部铺筑完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搭接式生态防滑自救型混凝土六角块代替传统的预制混凝土六角块,凸起的防滑点提高了接触面摩擦力,降低了人在坡面上滑倒的几率;凸起的自救块有效地降低了河道风浪爬坡的高度以及提供一种在意外落水后的自救方式,从而达到有效降低发生意外事故概率的目的;生态孔洞可根据需求覆土种植草皮或对水中氮磷吸收能力较强的护岸植物,改善河道水质,符合生态要求,适用范围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