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8371发布日期:2020-03-03 04:11阅读:9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



背景技术:

淤地坝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常见的一种坝体结构,其能够将河道中的流失土进行拦截,从而形成淤地地貌,进而扩大种植土地面积,方便生产生活。

现有的淤地坝结构为坝体、穿设在坝体中的排水孔,大型的淤地坝还设置有溢洪道,但是这种坝体在建设完成后,未预留检修通道,无法方便的横穿坝体进行检修,尤其是设置在坝体上端的溢洪道在洪峰期无法视察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其在坝体的两侧设置了可通行的一号人行道、二号人行道,其在溢洪道的上方通过支撑柱架设三号人行道破,在坝体的两端固定挂杆,并挂设防护网对三号人行道进行保护,保证行走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坝体、泄水孔、溢洪道,其中泄水孔穿设在坝体上,且泄水孔的两端穿过坝体的侧面后设置在坝体的外侧面,溢洪道设置在坝体的上表面上,且溢洪道的两端与坝体的两侧贯通设置,坝体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一号人行道,一号人行道设置在泄水孔的进口端侧,且一号人行道设置在泄水孔与溢洪道之间,坝体的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二号人行道,二号人行道设置在泄水孔的出口端侧,且二号人行道设置在泄水孔与溢洪道之间;坝体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溢洪道间设设置,支撑柱上架设固定有三号人行道,坝体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挂杆,挂杆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三号人行道的侧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坝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设置在泄水孔的出口侧,且引流槽与泄水孔贯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坝体内插设有支管,支管设置在泄水孔的进口侧,且支管与泄水孔贯通设置,支管的进口端穿设在坝体的侧壁上,支管-45°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泄水孔上串联设置有冲刷管,冲刷管穿设在坝体上,且冲刷管的进口端穿设在坝体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泄水孔的进口端串联设置有节流管,节流管内活动插设有阀板,阀板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设有丝杆,丝杆活动穿设在节流管的上侧壁上,丝杆上旋设有丝母,丝母固定设置在节流管的上表面上,丝杆的上端高于一号人行道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其在坝体的两侧设置了可通行的一号人行道、二号人行道,其在溢洪道的上方通过支撑柱架设三号人行道破,在坝体的两端固定挂杆,并挂设防护网对三号人行道进行保护,保证行走安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坝体1、泄水孔2、溢洪道3、一号人行道4、二号人行道5、支撑柱6、三号人行道7、挂杆8、防护网9、引流槽10、支管11、冲刷管12、节流管13、阀板14、丝杆15、丝母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含坝体1、泄水孔2、溢洪道3,其中泄水孔2穿设在坝体1上,且泄水孔2的两端穿过坝体1的侧面后设置在坝体1的外侧面,溢洪道3设置在坝体1的上表面上,且溢洪道3的两端与坝体1的两侧贯通设置,泄水孔2采用30cm管径的无压力水泥预制管,溢洪道3敞口设置,采用水泥板砌设;坝体1的迎水面侧壁上设置有一号人行道4,一号人行道4设置在泄水孔2的进口端侧,且一号人行道4设置在泄水孔2与溢洪道3之间,一号人行道4距移动到3的距离为1m,坝体1的背水面侧壁上设置有二号人行道5,二号人行道5设置在泄水孔2的出口端侧,且二号人行道5设置在泄水孔2与溢洪道3之间,二号人行道5距泄水孔2的距离为1m;坝体1的上表面上浇筑有支撑柱6,支撑柱6与溢洪道3间设设置,支撑柱6上架设固定有三号人行道7,坝体1的两端埋设有挂杆8,挂杆8上绑设有防护网9,防护网9设置在三号人行道7的侧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坝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槽10,引流槽10设置在泄水孔2的出口侧,且引流槽10与泄水孔2贯通设置,引流槽10通过石板砌设,其方便泄水孔2出水,能够保护坝体1免受冲毁。

进一步的,所述的坝体1内插设有支管11,支管11设置在泄水孔2的进口侧,且支管11与泄水孔2贯通设置,支管11的进口端穿设在坝体1的侧壁上,支管11斜向下45°倾斜设置,支管11为20cm管径无压力水泥预制管,支管能够使得淤泥中的积水渗入泄水孔2,且淤泥不会进入支管11。

进一步的,所述的泄水孔2上串联设置有冲刷管12,冲刷管12穿设在坝体1上,且冲刷管12的进口端穿设在坝体1的上表面上,冲刷管12为30cm管径的无压力水泥预制管,在泄水孔2堵塞的时候,通过冲刷管12向泄水孔2内注水冲刷疏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泄水孔2的进口端串联设置有节流管13,节流管13内活动插设有阀板14,阀板14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设有丝杆15,丝杆15活动穿设在节流管13的上侧壁上,丝杆15上旋设有丝母16,丝母16固定设置在节流管13的上表面上,丝杆15的上端高于一号人行道4设置,节流管13通过阀板14控制泄水孔2通水与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坝体1建设完成后,能够通过一号人行道4对坝体1的迎水面进行检查,通过二号人行道5对坝体1的背水面进行检查,通过三号人行道7横穿坝体1、对坝体1的上表面进行检查、对溢洪道3进行检查;在洪峰期,一号人行道4、二号人行道5不可通行,三号人行道7通过支撑柱6架起远离溢洪道3,即使溢洪道3满载运行,三号人行道7亦可使用,即使三号人行道7意外损毁,其依旧能够通过两侧的防护网9进行应急保护,此时受保护者攀附在防护网9上即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所具有的优点是:其在坝体的两侧设置了可通行的一号人行道、二号人行道,其在溢洪道的上方通过支撑柱架设三号人行道破,在坝体的两端固定挂杆,并挂设防护网对三号人行道进行保护,保证行走安全。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