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式多功能水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559发布日期:2020-05-22 22:0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侧边式多功能水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库及堤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边式多功能水库。



背景技术:

为起到防洪抗旱及发电与灌溉的作用,经常需要在干支流等主流上建立水库来进行蓄水。目前在主流上建立水库时,经常是在垂直于水流方向建设一条大坝来对干支流直流水流进行拦截而形成大型截流式水库。

然而,现有的大型截流式水库及其它河道、堤渠、环城河、旱井等水利工程对比都江堰水利枢纽地水人完美性范例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传统截流式水库将大库容、发电量与灌溉下游多广面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相应的副作用巨大危害,特别是截流式大坝将河流设置为上下游台阶式违背了自然规律,兼收并蓄上游水阻断了泥沙杂石出路,必致河床升高,同时截断了上下游原有水运航线运行。大坝越高,淹没面越广,移民量越大,溃坝风险与构建成本相应加大,以损害上游利益为前提实现发电总量与扩大下游灌溉面是典型的此消彼长模式。

其次,建立拦河大坝必须以两岸地理位置相配套为基础,应用范围极其有限,即使是地水人利益最大化堪称绝顶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只有在特定地理条件独一无二发挥作用,无可复制性。

其三,河道、堤渠、环城河、旱井等相应水利工程均为自成一体的排洪与低位水单一性功能,而无相应的规模化输蓄一体及低水高提自灌共性设置,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大型截流式水库存在副作用大、会导致河床升高、会截断上下游原有水运航线运行、移民量大、移民成本高、存在溃坝风险、应用范围有限、无可复制性、功能比较单一及低水不便高用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边式多功能水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边式多功能水库,其包括顺流向墙式坝、挡洪墙、挡污栅、排污口及闸门、墙式内坝、横坝、若干对支流出口、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和渡槽支柱,其中:所述顺流向墙式坝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且顺流向墙式坝的形状与干流或支流的曲线走势形状相同,墙式内坝设置于靠近干流或支流陆地的位置,挡洪墙倾斜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中间一侧,挡污栅为弧形并设置于顺流向墙式坝的上游端与墙式内坝的上游端之间,排污口及闸门设置于挡洪墙的上游端与挡污栅的上游端之间,横坝为梯形,横坝的两端分别与顺流向墙式坝的下游端和墙式内坝的下游端连接,横坝的中上部设置有一排发电水口,横坝的下部设置有一排排沙底孔,发电水口和排沙底孔上设置有闸门,横坝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多个弧形的防堵塞边沿,每对支流出口设置于顺流向墙式坝和墙式内坝底部相对应的位置,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的一端与顺流向墙式坝或墙式内坝的上中部连接,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的另一端与建设于边山中的分库连接,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与顺流向墙式坝或墙式内坝连接处设置有开合闸门,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通过渡槽支柱与河床或地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顺流向墙式坝、墙式内坝、横坝形成库区,所述库区的底面为上游高下游低的坡状,顶面为水平面。

可选地,所述顺流向墙式坝、墙式内坝、横坝形成库区,所述支流出口与库区的库底顶板之间通过支柱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挡洪墙倾斜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中间一侧,使得库区形成顺水流方向侧向渠式设置和边缘化设置蓄水发电,不至于在建设库区时将周围村镇和田地全部淹没,因而无需大量移民,不仅能够减小移民成本,而且不存在溃坝风险。库区底部为坡状可形成泥沙自清淤边缘化,避免了泥沙淤积致河床升高危害。通过设置弧形的防堵塞边沿,有利于形成自然冲刷淤积层无死角,可以避免泥沙形成死角而聚集在库区中。本实用新型取河床坡降共性条件修建于干流或支流侧边,不受双向地理条件制约而成,具有可复制性,适用于任何干流或支流,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本实用新型能在最大范围内,最小消耗,最大受益性多位一体化、无负作用性实现防洪抗旱最佳效益,突破了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地理位置局限性,社会价值无量。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1)免库区移民;(2)能够实现最低淤积量;(3)无溃坝风险;(4)水陆通用;(5)灌溉面扩大两倍以上;(6)水运航线无误;(7)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新体系;(8)化解地上河危害;(9)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横坝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河水高提减排自灌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侧边式多功能水库,其包括顺流向墙式坝1、挡洪墙2、挡污栅3、排污口及闸门4、墙式内坝6、横坝7、若干对支流出口8、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和渡槽支柱16,其中:所述顺流向墙式坝1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且顺流向墙式坝1的形状与干流或支流的曲线走势形状相同,墙式内坝6设置于靠近干流或支流陆地的位置,挡洪墙2倾斜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中间一侧,挡污栅3为弧形并设置于顺流向墙式坝1的上游端与墙式内坝的上游端之间,排污口及闸门4设置于挡洪墙2的上游端与挡污栅3的上游端之间,横坝7为梯形,横坝7的两端分别与顺流向墙式坝1的下游端和墙式内坝6的下游端连接,横坝7的中上部设置有一排发电水口10,横坝7的下部设置有一排排沙底孔11,发电水口10和排沙底孔11上设置有闸门,横坝7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多个弧形的防堵塞边沿12,每对支流出口8设置于顺流向墙式坝1和墙式内坝6底部相对应的位置,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的一端与顺流向墙式坝1或墙式内坝6的上中部连接,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的另一端与建设于边山17中的分库5连接,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与顺流向墙式坝1或墙式内坝6连接处设置有开合闸门13,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通过渡槽支柱16与河床或地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顺流向墙式坝1、墙式内坝6、横坝7形成库区,所述库区的底面为上游高下游低的坡状,顶面为水平面。

可选地,所述顺流向墙式坝1、墙式内坝6、横坝7形成库区,所述支流出口8与库区的库底顶板14之间通过支柱15支撑,奠定了后续顺流向渡槽分层输蓄机理。

其中,墙式内坝6如果是靠近山体或石山壁时,则可以直接将山体或石山壁这些结构作为墙式内坝6,如果没有这些结构,则需要建设墙式内坝6。如果所建设的墙式内坝6路过村镇,则墙式内坝6可以作为村镇防护坝;在易出现滑坡的地方,墙式内坝6还可以作为护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枯水期排污口的闸门4关闭蓄水。当洪汛期来临时,干流或支流中的水位明显上涨,由顺流向墙式坝1、墙式内坝6、横坝7形成的库区起到蓄水作用。在蓄水时,挡洪墙2将干流水或支流上游水阻挡为回旋流经挡污栅3过滤掉洪水中的大的杂物后洪水进入由顺流向墙式坝1、墙式内坝6、横坝7形成的库区中。挡洪墙2把大比例上游水引入底斜顶平式库区形成高水位区,输蓄一体化。打开排污口的闸门4后,杂物流入支流或干流主流中。当库区中的水高于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的高度时,水经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达到分库5来进行减排自灌,以对分库以下周边的植被进行自流性灌溉。当库区中蓄积的水高于横坝7的发电水口10时,打开发电水口10的闸门,从发电水口10流出的水使发电机组持续性发电。当库区中累积的泥沙比较多时,打开排沙底孔11的闸门可以排出泥沙。防堵塞边沿12及挡污栅3为弧形,可以增强冲撞耐久度,有利于形成自然冲刷淤积层无死角,可以避免泥沙形成死角而聚集在库区中。修建库区所经过的干支流,均从墙式内坝6处涵洞式由支流出口8归入主流。支柱15支撑库底顶板14。发电水口10和排沙底孔11上的闸门交替开合,发电时打开发电水口10上的闸门,需要排污时打开排沙底孔11上的闸门。

本实用新型与截流式水库的最大区别,其一在于,截流式水库大坝越长越高,淹没移民、淤积与溃坝风险相应地增加;而本实用新型则是大坝越长越高,无负作用性受益面越广。其二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将水库水位和河面水位由拦河大坝形成的上下游台阶式水位,变为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同河段台阶式水位,可以保证上下游航运无误。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建在陆地山坡上或山沟侧,以在雨水季节蓄积水流,来对库区以下陆地山坡或山沟周边的植被进行自流灌溉。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所涉及的河水高提分洪减排自灌渡槽原理,也可以适用于黄河下游地上河远程分洪自灌,化害为益。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