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深基坑支撑端头托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138发布日期:2020-05-29 12:1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深基坑支撑端头托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深基坑支撑端头托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型城市逐渐兴起地铁的建设,以缓解拥挤的交通现状。在对地铁进行建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地铁深基坑的建设,地铁深基坑一般都需要灌注桩和冠梁,然后在冠梁上安装钢支撑。

但是通常在对冠梁上安装钢支撑时很不方便,通常都是将钢支撑的托架固定在冠梁内,安装不便,然后再将钢支撑的端头安装在托架上,托架不可重复利用,中国专利号为cn201821043084.7的专利文件中介绍了一种可拆卸重复利用的托架结构,但是在该专利中,方形杆是用弹性件连接的,当钢支撑和托架装置在施工时发生震动的时候,容易带动方形杆也产生上下的震动,当方形杆向下发生弹性形变,带动卡块向下运动,导致卡齿与齿轮分离,齿轮没有卡齿的限位,会在钢支撑和托架装置震动的时候转动,从而导致螺纹杆松掉,钢支撑没有螺纹杆的固定震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一旦螺纹杆与钢支撑完全脱离,钢支撑就会从端头掉落,当方形杆向上发生弹性形变的时候,卡齿与齿轮就会发生碰撞,导致齿轮磨损,降低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深基坑支撑端头托架结构,通过在横杆底部铰接有支撑板,支撑板能够对横杆起到支撑作用,将第二滑块的底端与卡扣装置连接,能够使得卡齿与齿轮紧密卡合,使得卡齿不会应为钢支撑和托架结构的震动而震动,始终能够对齿轮起到限位作用,并且不会与齿轮发生碰撞,造成齿轮的磨损。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深基坑支撑端头托架结构,包括灌注桩,所述灌注桩的上端灌注连接有冠梁,所述冠梁设置有预留孔,所述冠梁的上端卡接有托架装置,所述托架装置上安装有钢支撑,所述钢支撑设置有端头,所述托架装置包括托架、方形槽、凹槽、固定杆、圆环、加强筋、螺纹杆、齿轮、方形杆,所述固定杆与预留孔滑动套接,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托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内滑动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托架内滑动套接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顶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内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顶端设置有档杆,所述档杆顶端侧壁设置有卡齿,所述档杆底端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横杆底部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顶端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内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底部穿透所述支撑板侧壁并延伸,所述方形杆上铰接有卡扣装置;当螺纹杆没有拧上的时候,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横杆水平设置,所述横杆紧贴所述托架底部,当螺纹杆拧上以后,向上推动方形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横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滑块顶端插入所述第一盲孔,所述卡齿与齿轮卡合,所述第二滑块的延伸端与所述卡扣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可以对横杆起到支撑作用,将第二滑块的底端与卡扣装置连接,防止横杆和方形杆因为整个装置的震动而上下震动,导致第一滑块震动,齿轮不能被卡齿卡紧。

优选的,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有第一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延伸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大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将第二滑块与套筒固定,防止第二滑块滑动。

优选的,所述托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固定杆滑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螺纹杆滑动套接,所述螺纹杆与端头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托架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端头卡接。

优选的,所述托架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与方形杆滑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方形杆两侧,所述第一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方形杆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方形杆两侧的装置进行双向固定,使得齿轮被固定的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位于所述第二盲孔开口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滑轨位于所述第二盲孔开口正上方,第二盲孔内的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移动,第二滑块带动第一滑块移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移动的位置可以保持同步。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横杆底部铰接有支撑板,支撑板能够对横杆起到支撑作用,将第二滑块的底端与卡扣装置连接,防止横杆和方形杆因为整个装置的震动而上下震动,导致第一滑块震动,齿轮不能被卡齿卡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架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形杆下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滑块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方形杆下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灌注桩;2、冠梁;3、预留孔;4、钢支撑;5、端头;6、托架;7、固定杆;8、圆环;9、加强筋;10、螺纹杆;11、齿轮;12、方形杆;13、横杆;14、第三通孔;15、第一滑块;16、档杆;17、卡齿;18、第一盲孔;19、支撑板;20、第二盲孔;21、第二滑轨;22、套筒;23、第一固定孔;24、第二固定孔;25、第一通孔;27、凹槽;28、方形槽;29、第一滑轨;30、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地铁深基坑支撑端头5托架6结构,包括灌注桩1,所述灌注桩1的上端灌注连接有冠梁2,如图6所示,所述冠梁2设置有预留孔3,所述冠梁2的上端卡接有托架装置,所述托架装置上安装有钢支撑4,所述钢支撑4设置有端头5,所述托架装置包括托架6、方形槽28、凹槽27、固定杆7、圆环8、加强筋9、螺纹杆10、齿轮11、方形杆12,所述固定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环8,所述托架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内滑动套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1,所述托架6内滑动套接有方形杆12,所述方形杆12顶端设置有横杆13,如图3所示,所述横杆13内设置有第三通孔14,所述第三通孔14内设置有第一滑轨29,所述第一滑轨29上设置有第一滑块15,所述第一滑块15顶端设置有档杆16,所述档杆16顶端侧壁设置有卡齿17,所述档杆16底端设置有第一盲孔18,所述横杆13底部铰接有支撑板19,所述支撑板19内顶端设置有第二盲孔20,所述第二盲孔20内设置有第二滑轨21,所述第二滑轨21上设置有第二滑块30,所述第二滑块30底部穿透所述支撑板19侧壁并延伸,所述方形杆12上铰接有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套筒22,所述套筒22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3。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滑块30的延伸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4,所述第二固定孔24与所述第一固定孔23大小相同。

相应的,如图4所示,第二滑块为l形。

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托架6设置有第一通孔25,所述固定杆7与所述第一通孔25、预留孔3滑动套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所述加强筋9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螺纹杆10滑动套接,所述螺纹杆10与端头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托架6设置有凹槽27,所述凹槽27与端头5卡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托架6设置有方形槽28,所述方形槽28与方形杆12滑动套接。

所述支撑板19对称设置在所述方形杆12两侧,所述第一滑轨29对称设置在所述方形杆12两侧。

所述第一滑轨29位于所述第二盲孔20开口正上方。

如图3与图5所示,当螺纹杆10没有拧上的时候,所述支撑板19与所述横杆水平设置,所述横杆紧贴所述托架6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方形杆两侧,所述第一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方形杆两侧。

如图2所示,当螺纹杆10拧上以后,然后向上推动方形杆12,直到所述支撑板19与所述横杆垂直设置,此时第二滑块顶端插入第一盲孔18,然后移动第二滑块的底端,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移动,第二滑块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滑动,第一滑块带动挡块与卡齿移动,当移动到卡齿17与齿轮11卡合,将第二滑块的延伸端插入所述卡扣装置的套筒内,可以用螺钉或者其它的卡块通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将第二滑块的延伸端与套筒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需要拆卸钢支撑4的时候,将套筒22与第二滑块30的延伸端分离,然后将第二滑块30推向第二盲孔20最里面,只有第二滑块30的延伸端有一部分在第二盲孔20外面,然后将支撑板19向托架6外倾斜,使得支撑板19底端与托架6脱离,方形杆12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横杆13底部与托架6底部接触;需要安装钢支撑4的时候,将钢支撑4插入端头5,通过螺纹杆10固定,螺纹杆10一端设置有齿轮11,然后向上推动方形杆12,方形杆12带动横杆13上升,支撑板19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知道支撑板19底端与托架6接触,松开方形杆12,支撑板19在横杆13与托架6底部之间起到支撑作用,此时第二滑块30的顶端进入第一滑块15底端的第一盲孔18中,然后拉动第二滑块30的延伸端,第二滑块30在第二滑轨21上移动,第二滑块30带动第一滑块15在第一滑轨29上移动,第一滑块15带动档杆16移动,档杆16侧壁设置有卡齿17,当卡齿17与齿轮11卡合的时候停止移动,将第二滑块30的延伸端与套筒22通过第一固定孔23与第二固定孔24进行固定,使得第二滑块30不会在托架6震动时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