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强夯机稳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6839发布日期:2020-08-25 18:3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能强夯机稳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能强夯机稳定机构。



背景技术:

强夯机是一种用于对物料或地基进行冲击压实的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堆场、码头、机场、公路和铁路路基、人工岛等的施工作业过程中。现有技术中,行走式强夯机是在履带起重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通过增加夯锤等辅助装置实现强夯作业。

如专利号cn102979075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强夯机,包括行走机构、下车底座()和上车平台,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下车底座上,所述上车平台上设置有提升机构、变幅机构和臂架,所述下车底座和上车平台之间直接固定连接,所述臂架的转动通过所述行走机构的转向实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油缸、第一定滑轮组、第一动滑轮组、臂头导向滑轮及连接夯锤的第一绳索,其中: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强夯机的车体、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动滑轮组;所述第一绳索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和第一动滑轮组上卷绕后,绕过所述臂头导向滑轮,并转向至连接所述夯锤;所述第一油缸伸缩运动时,所述第一动滑轮组随所述第一油缸运动,所述第一动滑轮组和所述第一定滑轮组之间的距离增加或减小,所述第一绳索的末端及所述夯锤相应地上提或下落。

但是,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其仅结构简单,在夯锤上升时,下车底座容易发生晃动,且夯锤初始位置与吊绳不同时,臂架容易晃动,运行稳定性略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能强夯机稳定机构,具有结构稳定、减轻装置运行晃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能强夯机稳定机构,包括下车底座、臂架、升降机构以及夯锤,所述下车底座上设有第一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臂架下端设有第二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臂架顶端设有吊绳稳定组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若干设于所述下车底座四周的嵌合臂,所述嵌合臂与所述下车底座铰接,所述下车底座上嵌设有若干液压支撑,所述液压支撑输出轴与所述嵌合臂中段铰接,所述第二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臂架下端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支脚组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在下车底座移动至工作位置后,开启液压支撑,促使嵌合臂自下车底座侧壁展开并与地面抵接固定,增强下车底座的支撑力,当地形不平整时,可调节嵌合臂的展开角度,随后开启第二辅助支撑组件,促使支脚组件与地面支撑,增强臂架的稳定性,随后在吊绳上升过程中,吊绳稳定组件可减轻吊绳的晃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可减轻夯锤上升产生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合臂两长侧壁分布有支撑支块。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支块可增大嵌合臂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装置的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合臂下端面分布有防滑嵌合棱。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滑嵌合棱方便与地面嵌合,适用于泥泞地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车底座上设有枕木收纳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枕木收纳槽可收纳枕木,便于对嵌合臂和支脚组件提供支撑,方便适应较为崎岖的地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台下端面的支撑脚,所述支撑台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轴端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脚均与所述连接板固定。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开启液压缸,液压缸输出轴带动连接板下降,连接板带动支撑脚向下移动,继而促使支撑脚与地面抵紧,增强臂架的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脚末端设有稳固插接棱。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稳固插接棱可减轻支撑脚的晃动,促使装置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绳稳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嵌合臂顶端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于吊绳外周套设有稳定软管,所述安装台与所述稳定软管间设有若干减震弹簧。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稳定软管,在吊绳晃动时,反复撞击稳定软管,稳定软管将震动传导至减震弹簧上,从而减轻吊绳的震动,促使吊绳快速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软管为两个半圆筒的扣合铰接结构,所述稳定软管内壁设有摩擦胶垫。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扣合铰接结构的稳定软管,方便更换维修,设置摩擦胶垫减轻稳定软管的损耗,减轻吊绳的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高能强夯机稳定机构,包括下车底座、臂架、升降机构以及夯锤,下车底座上设有第一辅助支撑组件,臂架下端设有第二辅助支撑组件,臂架顶端设有吊绳稳定组件,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若干设于下车底座四周的嵌合臂,嵌合臂与下车底座铰接,下车底座上嵌设有若干液压支撑,液压支撑输出轴与嵌合臂中段铰接,第二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设于臂架下端的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支脚组件,设置第一辅助支撑组件,在下车底座移动至工作位置后,开启液压支撑,促使嵌合臂自下车底座侧壁展开并与地面抵接固定,增强下车底座的支撑力,当地形不平整时,可调节嵌合臂的展开角度,随后开启第二辅助支撑组件,促使支脚组件与地面支撑,增强臂架的稳定性,随后在吊绳上升过程中,吊绳稳定组件可减轻吊绳的晃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可减轻夯锤上升产生的晃动;

2.设置枕木收纳槽可收纳枕木,便于对嵌合臂和支脚组件提供支撑,方便适应较为崎岖的地形;

3.设置吊绳稳定组件,包括稳定软管,在吊绳晃动时,反复撞击稳定软管,稳定软管将震动传导至减震弹簧上,从而减轻吊绳的震动,促使吊绳快速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下车底座;2、臂架;3、升降机构;4、夯锤;5、第一辅助支撑组件;6、第二辅助支撑组件;7、吊绳稳定组件;8、嵌合臂;9、液压支撑;10、支撑台;11、支脚组件;12、支撑支块;13、防滑嵌合棱;14、枕木收纳槽;15、安装台;16、稳定软管;17、减震弹簧;18、摩擦胶垫;19、支撑脚;20、液压缸;21、连接板;22、稳固插接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能强夯机稳定机构,具有结构稳定、减轻装置运行晃动的优点,包括下车底座1、臂架2、升降机构3以及夯锤4,下车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辅助支撑组件5,臂架2下端设置有第二辅助支撑组件6,臂架2顶端设置有吊绳稳定组件7,第一辅助支撑组件5包括若干设于下车底座1四周的嵌合臂8,嵌合臂8与下车底座1铰接,下车底座1上嵌设置有若干液压支撑9,液压支撑9输出轴与嵌合臂8中段铰接,第二辅助支撑组件6包括设于臂架2下端的支撑台10,支撑台10上设置有支脚组件11。因此设置第一辅助支撑组件5,在下车底座1移动至工作位置后,开启液压支撑9,促使嵌合臂8自下车底座1侧壁展开并与地面抵接固定,增强下车底座1的支撑力,当地形不平整时,可调节嵌合臂8的展开角度,随后开启第二辅助支撑组件6,促使支脚组件11与地面支撑,增强臂架2的稳定性,随后在吊绳上升过程中,吊绳稳定组件7可减轻吊绳的晃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可减轻夯锤4上升产生的晃动。

参照图1和图2,为了强化嵌合臂8的支撑能力,嵌合臂8两长侧壁分布有支撑支块12,嵌合臂8下端面分布有防滑嵌合棱13。下车底座1上设置有枕木收纳槽14。设置支撑支块12可增大嵌合臂8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装置的支撑力,设置防滑嵌合棱13方便与地面嵌合,适用于泥泞地面,设置枕木收纳槽14可收纳枕木,便于对嵌合臂8和支脚组件11提供支撑,方便适应较为崎岖的地形。

参照图1,吊绳稳定组件7包括设于嵌合臂8顶端的安装台15,安装台15上于吊绳外周套设置有稳定软管16,安装台15与稳定软管16间设置有若干减震弹簧17,稳定软管16为两个半圆筒的扣合铰接结构,稳定软管16内壁设置有摩擦胶垫18,因此设置扣合铰接结构的稳定软管16,方便更换维修,设置摩擦胶垫18减轻稳定软管16的损耗,减轻吊绳的磨损,设置稳定软管16,在吊绳晃动时,反复撞击稳定软管16,稳定软管16将震动传导至减震弹簧17上,从而减轻吊绳的震动,促使吊绳快速稳定。

参照图1,支脚组件11包括设于支撑台10下端面的支撑脚19,支撑台10上设置有液压缸20,液压缸20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连接板21,支撑脚19均与连接板21固定,支撑脚19末端设置有稳固插接棱22。开启液压缸20,液压缸20输出轴带动连接板21下降,连接板21带动支撑脚19向下移动,继而促使支撑脚19与地面抵紧,增强臂架2的支撑力,设置稳固插接棱22可减轻支撑脚19的晃动,促使装置更加稳定。

工作过程(原理):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高能强夯机稳定机构,包括下车底座1、臂架2、升降机构3以及夯锤4,下车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辅助支撑组件5,臂架2下端设置有第二辅助支撑组件6,臂架2顶端设置有吊绳稳定组件7,第一辅助支撑组件5包括若干设于下车底座1四周的嵌合臂8,嵌合臂8与下车底座1铰接,下车底座1上嵌设置有若干液压支撑9,液压支撑9输出轴与嵌合臂8中段铰接,第二辅助支撑组件6包括设于臂架2下端的支撑台10,支撑台10上设置有支脚组件11,设置第一辅助支撑组件5,在下车底座1移动至工作位置后,开启液压支撑9,促使嵌合臂8自下车底座1侧壁展开并与地面抵接固定,增强下车底座1的支撑力,当地形不平整时,可调节嵌合臂8的展开角度,随后开启第二辅助支撑组件6,促使支脚组件11与地面支撑,增强臂架2的稳定性,随后在吊绳上升过程中,吊绳稳定组件7可减轻吊绳的晃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可减轻夯锤4上升产生的晃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