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4949发布日期:2020-08-11 22:2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



背景技术:

灌注桩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于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等优点,在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成孔工艺的不同,灌注桩可以分为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的灌注桩等。

在浇筑灌注桩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震动混凝土,使混凝土紧实的进入桩孔中,但是震动混凝土时,带动护筒在桩孔中震动,导致桩孔的顶端扩张,易使护筒在桩孔的内部晃动,不方便人们进行施工。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护筒在钻孔内部晃动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包括:主体;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等距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侧壁;手柄,所述手柄对称安装于所述主体的顶端;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的内部;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固定于所述主体的顶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螺杆、连接板和挡板,所述主体的顶端等距安装所述限位板,顶面为扇形的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底面等距安装所述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挡板。

优选的,所述主体包括筒体和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侧壁对称安装所述手柄,且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安装所述筒体。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柱和支撑板,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内部,且所述固定板的宽度沿着所述筒体的底端向着所述筒体的顶端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滑槽和弹簧,所述支撑板的内部等距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所述弹簧;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安装所述弹簧。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深度和所述固定柱的高度沿着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向下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依次增大,且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为梯形。

优选的,位于同一块所述连接板上的所述挡板错开设置,所述挡板的底端截面为四份之一圆形,且所述挡板的顶端为弧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将所述主体打入所述桩孔的内部,使所述主体带动所述限位板下降,使所述限位板与地面接触,所述限位板向下运动,所述限位板带动所述连接板插入地底,且所述限位板侧壁的所述挡板也进入地底,转动所述螺杆,所述螺杆旋转进入地面中,将所述限位板固定在地面上,在混凝土贯穿所述主体进入桩孔中,混凝土在所述主体的内部震动,所述主体侧壁的所述限位板和地面组合成三角形,当所述主体向一边晃动时,两个所述限位板反向拉动所述主体,将所述主体固定,且所述主体拉动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带动所述连接板运动,使所述连接板挤压泥土,增大所述限位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且所述连接板侧壁安装顶端为弧形的所述挡板,所述连接板运动带动所述挡板挤压泥土,部分所述挡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主体的晃动程度相反,使泥土反向挤压所述挡板,使泥土固定所述挡板,避免所述限位板在地面上晃动,从而将所述主体固定,避免所述主体在桩孔的内部剧烈晃动,方便人们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主体,11、筒体,12、固定套,2、固定机构,21、固定板,22、固定柱,23、支撑板,3、手柄,4、限位机构,41、限位板,42、螺杆,43、连接板,44、挡板,5、复位机构,51、滑槽,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内部结构示意图。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包括:主体1;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等距安装在所述主体1的侧壁;手柄3,所述手柄3对称安装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复位机构4,所述复位机构4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2的内部;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固定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限位板41、螺杆42、连接板43和挡板44,所述主体1的顶端等距安装所述限位板41,顶面为扇形的所述限位板41与所述螺杆42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板41的底面等距安装所述连接板43,且所述连接板43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挡板44。

所述主体1包括筒体11和固定套12,所述固定套12的侧壁对称安装所述手柄3,且所述固定套12的内部安装所述筒体11,为了方便压缩所述固定筒12,使所述固定套12带动所述筒体11进入桩孔的内部,将所述筒体11固定在地底。

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固定柱22和支撑板23,所述筒体11的侧壁安装所述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22,且所述固定柱2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为了方便所述筒体11带动所述固定板21进入地底,且将所述支撑板23插入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增加所述筒体11的重量,避免所述筒体11晃动,且所述支撑板23带动所述固定柱22从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滑出,使所述固定柱22抵触泥土,增加所述筒体11在地底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板2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12的内部,且所述固定板21的宽度沿着所述筒体11的底端向着所述筒体11的顶端依次增大,为了减小所述固定板21进入地底的摩擦力,方便所述固定板21进入地底,且使所述固定板21紧贴泥土,增加所述筒体11的稳定性。

所述复位机构5包括滑槽51和弹簧52,所述支撑板23的内部等距设有所述滑槽51,所述滑槽51的内部安装所述弹簧52;所述滑槽5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22,所述固定柱22的一端安装所述弹簧52,为了方便所述弹簧52伸长,所述弹簧52推动所述固定柱22在所述滑槽51的内部滑动,使所述固定柱22挤压泥土,避免所述筒体11在桩孔的内部晃动。

所述滑槽51的深度和所述固定柱22的高度沿着所述支撑板23的底端向下所述支撑板23的顶端依次增大,且所述支撑板23的侧壁为梯形,为了方便所述固定柱22在所述滑槽51的内部滑动,且使所述固定柱22与泥土之间的挤压力沿着所述支撑板23的底端向下所述支撑板23的顶端依次增大,增加所述筒体11在桩孔的内部稳定性。

位于同一块所述连接板43上的所述挡板44错开设置,且所述挡板44的顶端为弧形,为了增加所述挡板44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所述限位板41在地面上的晃动程度,所述挡板44的底端截面为四份之一圆形,为了方便所述挡板44进入泥土中,减小所述挡板44进入泥土内部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所述手柄3与吊机连接在一起,再将所述筒体11打入桩孔中,使所述筒体11固定在桩孔内部,所述固定套12带动所述限位板41下降,使所述限位板41与地面接触,所述限位板41向下运动,所述限位板41带动所述连接板43插入地底,且所述限位板43侧壁的所述挡板44也进入地底,所述挡板44的底端截面为四份之一圆形,在所述挡板44进入泥土中时,减小所述挡板44进入泥土内部的摩擦力。转动所述螺杆42,所述螺杆42旋转进入地面中,将所述限位板41固定在地面上。将所述支撑板23插入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所述支撑板23带动所述固定柱22与所述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内侧壁挤压一端为半球形的所述固定柱22,使所述固定柱22进入所述支撑板23内部的所述滑槽51中,所述固定柱22挤压所述滑槽51内部的所述弹簧52,当所述支撑板23进入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时,所述弹簧52伸长,推动所述固定柱22从所述支撑板23和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滑出,使所述固定柱22挤压泥土,增大所述筒体11在地底的稳定性。在混凝土贯穿所述筒体11进入桩孔中,混凝土在所述筒体11的内部震动,所述固定套12侧壁的所述限位板41和地面组合成三角形,当所述筒体11向一边晃动时,其中两个所述限位板41反向拉动所述筒体11,将所述筒体11固定,且所述筒体11拉动所述限位板41,所述限位板41带动所述连接板43和所述挡板44运动,使所述连接板43挤压泥土,增大所述限位板4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且所述连接板43侧壁安装顶端为弧形的所述挡板44,所述连接板43运动带动所述挡板44挤压泥土,部分所述挡板44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筒体11的晃动程度相反,使泥土反向挤压所述挡板44,使泥土固定所述挡板44,避免所述限位板41在地面上晃动,从而将所述筒体11固定;且所述支撑板23插入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增加所述筒体11的重量,避免所述筒体11晃动,且所述支撑板23带动所述固定柱22从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滑出,使所述固定柱22抵触泥土,增加所述筒体11在地底的稳定性,且当所述筒体11晃动带动桩孔扩张,所述弹簧52推动所述固定柱22运动,使所述固定柱22抵触挤压泥土,使所述固定柱22反向固定所述筒体11,防止所述筒体11在桩孔的内部倾斜,增加所述筒体11在桩孔内部的稳定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将所述主体1打入所述桩孔的内部,使所述主体1带动所述限位板41下降,使所述限位板31与地面接触,所述限位板41向下运动,所述限位板41带动所述连接板43插入地底,且所述限位板41侧壁的所述挡板44也进入地底,转动所述螺杆42,所述螺杆42旋转进入地面中,将所述限位板41固定在地面上,在混凝土贯穿所述主体1进入桩孔中,混凝土在所述主体1的内部震动,所述主体1侧壁的所述限位板41和地面组合成三角形,当所述主体1向一边晃动时,两个所述限位板41反向拉动所述主体1,将所述主体1固定,且所述主体1拉动所述限位板41,所述限位板41带动所述连接板43运动,使所述连接板43挤压泥土,增大所述限位板4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且所述连接板43侧壁安装顶端为弧形的所述挡板44,所述连接板43运动带动所述挡板44挤压泥土,部分所述挡板44的弯曲方向与所述主体1的晃动程度相反,使泥土反向挤压所述挡板44,使泥土固定所述挡板44,避免所述限位板41在地面上晃动,从而将所述主体1固定,避免所述主体1在桩孔的内部剧烈晃动,方便人们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