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性土基层生态塘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4957发布日期:2020-10-17 00:4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性土基层生态塘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塘防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性土基层生态塘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生态塘防护结构一般采用无纺布防水层,上部黏土防水层等相应技术,但是现有技术不利于生态塘的生态性且耐冲刷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塘生态防护与自然绿化相结合的砂性土基层生态塘防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砂性土基层生态塘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结构本体,所述防护结构本体为弧形,所述防护结构本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原状透水层、素土层、砂砾层、膨润土防渗毯层、铅丝石笼网箱、砂质土层和种植土层,所述防护结构本体内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顶部设置在砂质土层下方,所述防护结构本体为弧形底部中央设置有放空管,所述溢流井的上端通过放空管连通防护结构本体弧形底部中央;所述放空管一端设置在防护结构本体弧形底部中央,且位于种植土层上方,所述放空管另一端穿过种植土层、砂质土层和铅丝石笼网箱连通溢流井的上端,所述放空管上设置有闸门,所述闸门位于种植土层上方,所述种植土层上方为池塘水。

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本体两侧设置有回填土层,所述回填土层的上端与种植土层齐平,所述回填土层的下端与原状透水层齐平,所述回填土层内设置有直径为180-220mm的回填土层石块。

优选的,所述回填土层外侧为原状土层。

优选的,所述种植土层的坡度≤1:3,所述种植土层种植水生植物。

优选的,位于所述防护结构本体弧形底部中央的放空管一端进口处设置格栅网片,所述栅网片外侧设置有石块,所述石块的直径为50-150mm。

优选的,所述铅丝石笼网箱由六个网片构成立方体,所述铅丝石笼网箱的四个侧面网片的边缘铰接,所述铅丝石笼网箱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钢绞丝与所述铅丝石笼网箱的四个侧面连接;所述铅丝石笼网箱内充填有块石、卵石、土工袋或纤维土工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简单方便,维护简单,防止水流失,存蓄水面。水面深度较浅能很好的种植水生植物,景观效果较好。且不受人为因素和水流冲刷的扰动,保持稳定状态,减小了雨水形成径流对土壤地表的冲刷力。

本实用新型下部结构采用铅丝石笼网箱+膨润土防水毯,铅丝石笼网箱充填材料包括块石、卵石、土工袋或纤维土工包。铅丝石笼网箱通过网片、网丝相互连接后具有一定柔性和整体性,抗冲流速较大,能适应一定变形,且铅丝石笼网箱对块石、卵石等充填物材质要求较为宽松,同时还是良好的透水体,在洪水降落期与底部砂砾石层结合能起到良好的排水反滤作用。铅丝石笼网箱充填孔隙率<30%,孔隙内及铅丝石笼网箱顶部上方充填及覆盖种植土层便于与生物防护相结合,植物根系深入到铅丝石笼网箱内部后与块石、卵石、网片相互充填握裹锚固,提高整体抗冲能力。同时兼顾了生态塘的生态性。

砂砾层无法存蓄水面,上部采用膨润土防水毯铺设,阻止水渗透,存蓄水面。顶部铺设厚种植物,种植水生植物,水面深度1.0m,防止水体黑臭,同时水生植物在生态塘中进行生态恢复,利用湿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菌、藻、鱼、虾、蟹等形成多条食物链,以达到雨水调蓄和净化的功能。

膨润土防渗毯层是由两层土工合成材料间夹封优质防渗钠基膨润土,通过针刺复合而成。遇水能膨胀15-17倍。膨润土防水毯遇到水以后膨润土膨胀形成一层无缝的高密度胶凝状防渗体,不受干湿和冻融反复循环影响而降低防渗效果,自愈性好,能有效地隔绝水的入侵。

本实用新型放空管的优势能把容器、管道等设备中危害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的介质迅速排放出去。同时放空管能起到组织管道拥堵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铅丝石笼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原状土层、2-回填土层石块、3-回填土层、4-原状透水层、5-素土层、6-砂砾层、7-膨润土防渗毯层、8-铅丝石笼网箱、81-网片、82-钢绞丝、83-块石、卵石、土工袋或纤维土工包、9-砂质土层、10-种植土层、11-格栅网片、12-闸门、13-放空管、14-溢流井、15-池塘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砂性土基层生态塘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结构本体,所述防护结构本体为弧形,所述防护结构本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原状透水层4、素土层5、砂砾层6、膨润土防渗毯层7、铅丝石笼网箱8、砂质土层9和种植土层10,所述防护结构本体内设置有溢流井14,所述溢流井14的顶部设置在砂质土层9下方,所述防护结构本体为弧形底部中央设置有放空管13,所述溢流井14的上端通过放空管13连通防护结构本体弧形底部中央;所述放空管13一端设置在防护结构本体弧形底部中央,且位于种植土层10上方,所述放空管13另一端穿过种植土层10、砂质土层9和铅丝石笼网箱8连通溢流井14的上端,所述放空管13上设置有闸门12,所述闸门12位于种植土层10上方,位于所述防护结构本体弧形底部中央的放空管13一端进口处设置格栅网片11,所述栅网片11外侧设置有石块,所述石块的直径为50-150mm,所述种植土层10上方为池塘水15。所述池塘水15水面高于所述种植土层100.8-1米。所述种植土层10的坡度≤1:3,所述种植土层10种植水生植物。

所述防护结构本体两侧设置有回填土层3,所述回填土层3的上端与种植土层10齐平,所述回填土层3的下端与原状透水层4齐平,所述回填土层3内设置有直径为180-220mm的回填土层石块2;所述回填土层3外侧为原状土层1。

所述铅丝石笼网箱8由六个网片81构成立方体,所述铅丝石笼网箱8的四个侧面网片81的边缘铰接,所述铅丝石笼网箱8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钢绞丝82与所述铅丝石笼网箱8的四个侧面连接;所述铅丝石笼网箱8内充填有块石、卵石、土工袋或纤维土工包83。

原状透水层4为0.075~2毫米的颗粒组成的无塑性的土,透水性较高,水流能够透过工地层。一般情况下,坑塘内多为卵石层和片麻岩。根据其颗粒组成及密实度,参考规范建议和筛分试验成果,并参考类似工程经验,提出渗透系数建议值为100~150m/d范围内,属强~极强透水层,在强~极强透水层设置生态塘具有一定的难度。

膨润土防渗毯层是由两层复合土工布间夹封防渗钠基膨润土,通过针刺复合而成。

所述砂砾层6的厚度为300mm,所述砂质土层9的厚度为200mm,所述种植土层10的厚度为600mm,所述放空管13的直径为150mm。

具体实施过程为:

先平整生态塘原状土层1,放置坡度。铺设素土层5,再铺设300厚天然砂砾层6,固定安装膨润土防渗毯层7,膨润土防渗毯层7上部采用石块压边固定防止侧滑。安装铅丝石笼网箱8,铅丝石笼网箱8上部铺设200厚砂质土层9及600厚种植土层10。在铺设膨润土防渗毯层7的同时安装格栅网片11、闸门12、放空管13和溢流井14。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