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降水井的井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4032发布日期:2020-10-02 08:11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降水井的井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降水井的井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

对基坑进行降水时,一般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地下水在降水井内距离后,再将水抽到地面排放,以保证基坑中各项施工的正常进行。由于降水井中抽出的水能够达到许多施工临时用水的需求,为了节约水资源,常常对降水井内的水处理后进行再利用。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447535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明挖基坑降水井水再利用系统,包括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在地铁车站明挖基坑中设置有降水井,抽水泵的抽水管口设置在降水井中,抽水泵的出水管口与沉淀过滤水池的入水口连通在一起,在沉淀过滤水池的出水口上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与水塔的入水口连通在一起,在水塔的出水口上设置有水加压设备,在水压加压设备的出水口上连接有施工工地临时用水管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采用沉淀过滤水池对抽出的水进行简单沉降处理,只能用于水质要求较低的地方,无法满足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地方的用水要求,对降水井抽出的水无法实现更加合理的利用,造成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降水井的井水循环系统,其具有能够满足不同级别用水要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降水井的井水循环系统,包括设在基坑内的降水井,降水井内设有抽水管,抽水管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抽水管连通有沉淀池,沉淀池内间隔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沉淀池分割成一级沉淀室、二级沉淀室和三级沉淀室,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高度低于沉淀池的高度,第一挡板处于一级沉淀室和二级沉淀室之间,抽水管与一级沉淀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降水井内的水抽入一级沉淀室后在一级沉淀室内进行沉降,一级沉淀室内的水位高于第一挡板后,溢流至二级沉淀室内,在二级沉淀室内进行二次沉淀,则二级沉淀室内的水质优于一级沉淀室内的水质。二级沉淀室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挡板后,溢流至三级沉淀室内,在三级沉淀室内进行三次沉淀,则三级沉淀室内的水质较好,能够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地方,而一级沉淀室内的水能够用于对水质要求较低的地方,实现对降水井内的水进行分级处理,能够满足不同级别用水要求,对水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一级沉淀室连通有第一排水管,二级沉淀室连通有第二排水管,三级沉淀室连通有第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一级沉淀室内的水时,通过第一排水管直接排出使用;用二级沉淀室内的水时,通过第二排水管直接排出使用;使用三级沉淀室内的水时,通过第三排水管直接排出,不需要每次使用时单独固定排水管,提高使用时的便捷性,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挡板的高度高于第二挡板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级沉淀室内的水高于第二挡板后溢流至三级沉淀室内进行三次沉降,能够防止二级沉淀室内较干净的水通过第一挡板的顶端回流至一级沉淀室内。同时,第一挡板的高度高于第二挡板的高度,能够防止一级沉淀室的水未经二级沉淀室沉淀而直接进入三级沉淀室,提高三级沉淀室内的水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挡板顶面开设有卡嵌槽,卡嵌槽内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与沉淀池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对进入二级沉淀室的水进行过滤,降低进入二级沉淀室内的固定杂质,有助于提高二级沉淀室内的沉降效率。第一过滤网嵌于卡嵌槽内,通过固定组件与沉淀池固定连接,便于将第一过滤板从第一挡板上取下进行清理或更换,降低第一过滤网被堵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片和固定螺栓,固定片与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固定螺栓穿过固定片与沉淀池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和固定螺栓将第一过滤网和沉淀池固定连接,连接牢固,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挡板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滤径小于第一过滤网的滤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网过滤二级沉淀室内的固体杂质,减少进入三级沉淀室内的固定杂质,进一步提高三级沉淀室内的水质,以便于将三级沉淀室内的水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一级沉淀室、二级沉淀室、三级沉淀室的底面均呈中间凹陷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沉淀室、二级沉淀室、三级沉淀室内的杂质在底部中间凹陷的位置聚集,降低沉降物被水体扰动激起的情况,提高一级沉淀室、二级沉淀室、三级沉淀室内上层的水质,同时,杂质在同一位置聚集,便于清理沉淀池底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一级沉淀室、二级沉淀室、三级沉淀室的底端均连通有排污管,排污管上固定连接有排污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开关阀门,通过排污管将一级沉淀室、二级沉淀室、三级沉淀室底部的沉淀物排出一部分,使得工人无需经常对沉淀池内的沉淀物等杂质进行清理,降低清理次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降水井抽出的水进行分级沉降,使一级沉淀室、二级沉淀室和三级沉淀室内的水质依次提升,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级别用水要求;

2、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提高沉降效率,进一步提升二级沉淀室和三级沉淀室内的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显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排污管和排污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旨在显示卡嵌槽、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基坑;11、降水井;12、抽水管;121、抽水泵;2、沉淀池;21、一级沉淀室;211、第一排水管;212、开关阀门;213、排污管;214、排污阀门;215、循环泵;22、二级沉淀室;221、第二排水管;23、三级沉淀室;231、第三排水管;3、第一挡板;31、卡嵌槽;32、第一过滤网;4、第二挡板;41、第二过滤网;5、固定组件;51、固定片;5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基坑降水井的井水循环系统,包括基坑1,基坑1内设有降水井11,降水井11内连通有抽水管12,抽水管12远离降水井11的一端连通有沉淀池2,抽水管12上固定连接有抽水泵121。

抽水泵121通过抽水管12将降水井11内的水通过抽水管12排入沉淀池2内进行沉淀后进行再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照图2,沉淀池2为顶部开口的立方体状结构,沉淀池2内间隔设有竖直的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第一挡板3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一挡板3的长度方向和沉淀池2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挡板3的侧面、底面均与沉淀池2的内壁抵接并固定连接,第一挡板3的高度低于沉淀池2的顶面。第二挡板4矩形板状结构,第二挡板4的长度方向和沉淀池2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挡板4的侧面、底面均与沉淀池2内壁抵接,第二挡板4的高度低于第一挡板3的高度。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将沉淀池2分割成一级沉淀室21、二级沉淀室22和三级沉淀室23,第一挡板3位于一级沉淀室21和二级沉淀室22之间,第二挡板4位于二级沉淀室22和三级沉淀室23之间,抽水管12与一级沉淀室21连通。

抽水管12抽出的水在一级沉淀室21内进行沉降,待水位高于第一挡板3后,溢流至二级沉淀室22内,在二级沉淀室22内的进行二次沉淀。二级沉淀室22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挡板4后,溢流至三级沉淀室23内,在三级沉淀室23内进行三次沉淀,实现对降水井11内的水进行分级处理,能够满足不同级别用水要求。

参照图3,一级沉淀室21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一排水管211,第一排水管211低于第一挡板3的高度,第一排水管211上固定连接有开关阀门212。二级沉淀室22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排水管221,第二排水管221低于第二挡板4的高度,第二排水管221上固定连接有同样的开关阀门212。三级沉淀室23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三排水管231,第三排水管231上固定连接有同样的开关阀门212。

回看图2,一级沉淀室21、二级沉淀室22和三级沉淀室23的底面均呈中间凹陷状结构,便于沉降物聚集。沉淀池2上连通有排污管213,排污管213设有三个,分别与一级沉淀室21、二级沉淀室22和三级沉淀室23的底面连通,便于排出沉降物,排污管213上固定连接有排污阀门214。

一级沉淀室21、二级沉淀室22和三级沉淀室23分别设置排水管,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水质,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清理沉降物时,打开排污阀门214,将沉降物通过排污管213排出。

参照图3,第一挡板3的顶面开设有卡嵌槽31,卡嵌槽31的长度和第一挡板3的长度相同。卡嵌槽31内卡嵌有第一过滤网32,第一过滤网32竖直设置,底端嵌于卡嵌槽31内与卡嵌槽31内壁抵接,第一过滤网32的侧面与沉淀池2的内壁抵接。

结合图3和图4,第一过滤网32的顶端与沉淀池2顶面之间设有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片51和固定螺栓52,固定片51水平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过滤网32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固定片51的底面与沉淀池2顶面抵接。固定螺栓52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固定片51连接,固定螺栓52穿过固定片51后与沉淀池2螺纹连接,将第一过滤网32和沉淀池2固定连接。

结合图3和图4,第二挡板4的顶面开设有同样的卡嵌槽31,卡嵌槽31内卡嵌有第二过滤网41,第二过滤网41的滤孔小于第一过滤网32的滤孔。第二过滤网41的侧面与沉淀池2内壁抵接,第二过滤网41的顶端与沉淀池2之间设有同样的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片51和固定螺栓52,固定片51水平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二过滤网41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固定片51的底面与沉淀池2顶面抵接。固定螺栓52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固定片51连接,固定螺栓52穿过固定片51后与沉淀池2螺纹连接,将第二过滤网41和沉淀池2固定连接。

一级沉淀室21内的水位高于第一挡板3后,水通过第一过滤网32进入二级沉淀室22,二级沉淀室22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挡板4后,水通过第二过滤网41进入三级沉淀室23,能够提高沉降效率。清理第一过滤网32和第二过滤网41时,解除固定螺栓52与沉淀池2的固定即可。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抽水泵121将降水井11内的水抽入一级沉淀室21,杂质在一级沉淀室21内沉降,并在一级沉淀室21的底面中间位置聚集;一级沉淀室21上层水通过第一过滤网32进入二级沉淀室22内,进行二次沉降;二级沉淀室22内的上层水通过第二过滤网41进入三级沉淀室23,进行三次沉降,即一级沉淀室21、二级沉淀室22和三级沉淀室23内水的水质依次提升,能够满足不同级别的用水要求,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清理沉降物时,打开排污阀门214,将沉降物通过排污管213排出,便于清理沉淀池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