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2634发布日期:2020-10-31 09:2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接合而成的便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便器的上部形成体具有形成上表面的上表面部和设于上表面部的下表面的内壁部。上部形成体的内壁部的下端部以及上表面部的外侧缘部与下部形成体接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450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构成中,需要使与下部形成体接合的接合面向上部形成体的下表面大幅度突出而形成。因此,上部形成体的制造并不容易。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制造上部形成体的便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便器具备:上部形成体,其具有在设置好的状态下形成便器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以及下部形成体,其具有接合于所述上表面部的内侧缘部的内壁部以及接合于所述上表面部的外侧缘部的外壁部;在所述内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之间形成空间部,从所述空间部的下端至所述内壁部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从所述空间部的上端至所述内壁部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这里,上表面部的内侧缘部指的是从上表面部中的与内壁部接合的接合面包含至上表面部的内侧的端部的部分。

本公开的便器具备:上部形成体,其具有在设置好的状态下形成便器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以及下部形成体,其具有接合于所述上表面部的内侧缘部的内壁部以及接合于所述上表面部的外侧缘部的外壁部;在从所述上表面部的内侧缘部垂下的便池部中的比喷水口靠上侧的部分,所述下部形成体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上部形成体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不使与下部形成体接合的接合面向上部形成体的下表面大幅度突出地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上部形成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便器,并且是表示将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接合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接合了的状态的便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将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接合了的状态的便器的剖面立体图,并且是图2的a-a线剖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接合了的状态的便器的剖面图,并且是相当于图2的b-b位置处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将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接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部形成体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下部形成体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的接合面的剖面图,并且是相当于图2的c-c位置处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9是实施例2中的便器,并且是表示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的接合面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的接合面的其他例的剖面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的便器,并且是表示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的接合面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2是实施例4中的便器,并且是表示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的接合面的剖面图。

图13是其他实施例(1)中的便器,并且是表示将上部形成体与下部形成体接合了的状态的便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a…空间部

10、50、60、70…便器

11…上表面部

12…便池部

21…盆面部

24…喷水口

26u…内缘弯曲面

26s…外缘弯曲面

27u…内缘接合面

27s…外缘接合面

28…内侧端缘

29…外侧端缘

30、71…上部形成体

30u…上部形成体的下表面

39u…内缘上侧接合面(上表面部的内侧缘部中的下表面)

39s…外缘上侧接合面(上表面部的外侧缘部中的下表面)

40、72…下部形成体

41…内壁部

42…外壁部

47u…内缘下侧接合面(内壁部的上表面)

47s…外缘下侧接合面(外壁部的上表面)

52…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公开的优选方式。

本公开的便器也可以是,所述上表面的内侧缘部是与所述上表面部的内侧缘部中的下表面和所述内壁部的上表面接合的内缘接合面的内侧端缘连续地向上方鼓起的内缘弯曲面。根据这种构成,内缘接合面的内侧端缘不易显著,因此能够改善外观。

另外,本公开的便器也可以是,所述内壁部的上端部的内表面成为接近铅垂的角度。这里,内壁部的上端部的内表面成为接近铅垂的角度的便器指的是所谓的无棱内壁便器,无棱内壁便器在内缘接合面的内侧端缘位于大致铅垂的内表面时容易被人注意。然而,根据本公开,内缘接合面的内侧端缘位于内缘弯曲面内,因此不明显。因而,即使是所谓的无棱内壁形状的便器,也能够改善外观。

另外,本公开的便器也可以是,所述上表面的外侧缘部是与所述上表面部的外侧缘部中的下表面和所述外壁部的上表面接合的外缘接合面的外侧端缘连续地向上方鼓起的外缘弯曲面。根据这种构成,外缘接合面的外侧端缘不明显,因此能够改善外观。

另外,本公开的便器也可以是,所述外缘接合面具有从所述外侧端缘朝向内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根据这种构成,假设外缘弯曲面的半径较小,也能够确保上部形成体的厚度尺寸,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上部形成体。

另外,本公开的便器也可以是,所述内缘接合面具有从所述内侧端缘朝向外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根据这种构成,假设内缘弯曲面的半径较小,也能够确保上部形成体的厚度尺寸,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上部形成体。

另外,本公开的便器也可以是,所述上表面部的内侧缘部中的下表面相比于所述内壁部的上表面,内外方向的尺寸更大,所述上表面部的外侧缘部中的下表面相比于所述外壁部的上表面,内外方向的尺寸更大。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8详细地说明将本公开具体化了的实施例1的便器1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便器10具备形成上表面的上表面部11、从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垂下的便池部12、以及从上表面部11的外侧缘部垂下的周壁部13。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以在通常的姿势下坐在便器10上的人的朝向为基准,将图1的上侧设为上方、将图1的下侧设为下方、将图2的下侧设为前方、将图2的上侧设为后方、将图2的右侧设为左方、将图2的左侧设为右方来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上表面部11呈在前后方向上长一些的环状。上表面部11具备从前侧至左右两侧连续的唇面(rim)部14和在左右方向上连结唇面部14的后端部的连结部15。唇面部14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尺寸(内外方向的尺寸)。

在连结部15设有上表面比唇面部14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凹陷部16。在凹陷部16的左右两面以及后面形成有台阶。凹陷部16的前面开放。

在连结部15设有从唇面部14的后端向后方突出一段的突出部17。突出部17的上表面与唇面部14的上表面大致水平相连。如图3所示,突出部17的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唇面部14的厚度尺寸大。突出部17呈扁平的箱型,内部成为空间部。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便池部12具备立面部18、棚部19、盆面部21、以及积水部22。立面部18设于便池部12的上端部。立面部18大致铅垂地立起。该便器10是所谓的无棱内壁(日文:フチレス)便器。棚部19从立面部18的下端向便池部12的中央侧伸出。盆面部21从棚部19的内侧缘部向便池部12的中央侧以向下坡度倾斜。积水部22从盆面部21的下端向下方凹陷地设置。立面部18、棚部19以及盆面部21以环状连续地设置。在积水部22设有从便池部12排出污物的排水路23的入口。

如图3所示,在便池部12的后侧区域设有喷水口24。喷水口24设于便池部12的右侧面。喷水口24在前方开口。

在喷水口24的后侧延伸有向便池部12供给清洗水的通水路25。通水路25形成于立面部18的外周侧。供给到通水路25的清洗水从喷水口24向便池部12内喷水。

周壁部13覆盖便池部12的周围(前面以及左右两侧面)。周壁部13的下端设置于地板面。

如图5所示,这种便器10通过将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接合而形成。

上部形成体30具有上表面部11和形成通水路25的上侧部分的通水路上部31。上表面部11包含唇面部14与连结部15。

上部形成体30呈平板形状。这里,平板形状指的是大致平坦的板状的意思,上部形成体3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存在若干台阶、突出部。平板形状这一情况下的台阶的高度尺寸、突出部的高度尺寸只要是上部形成体30的平均高度以下即可,期望的是平均高度的一半以下即可。即,形成于在图4所示的便器10的右上角部表示的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的突出部t的高度尺寸为上部形成体30的平均高度以下,并且为上部形成体30的平均高度的一半以下。因而,上部形成体30中的、图4的右上角部所示的部分为平板形状。

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由平坦的平面构成。换言之,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从后述的内缘上侧接合面39u顺畅地连续到后述的外缘上侧接合面39s。这里,平面指的是大致平坦的面这一意思,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存在若干台阶、突出部。平面这一情况下的台阶的高度尺寸、突出部的高度尺寸只要是上部形成体30的平均高度以下即可,期望的是平均高度的一半以下即可。即,形成于在图4所示的便器10的右上角部表示的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的突出部t的高度尺寸为上部形成体30的平均高度以下,并且是平均高度的一半以下。因而,上部形成体30中的、图4的右上角部所示的部分下表面为平面。

如图6所示,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具有无凹凸的平面部32。平面部32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右侧。平面部32从唇面部14的前端向右侧扩展,连续到比前后方向中央稍前侧的位置。

上部形成体30具有在下表面突出地设置有肋33的加强部34。加强部34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左侧。肋33形成于唇面部14的宽度方向(内外方向)中的中央。肋33沿唇面部14在周向上延伸。在加强部34的下表面中的肋33的内周侧以及外周侧形成有与平面部32的下表面无台阶地相连的内周面34u以及外周面34s。内周面34u以及外周面34s是后述的内缘上侧接合面39u以及外缘上侧接合面39s的一部分。

通水路上部31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右侧。通水路上部31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30u向下方突出。通水路上部31设于唇面部14的内侧。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中的通水路上部31的外周侧形成有与平面部32的下表面无台阶地相连的外周面31s。在通水路上部31的下表面突出地设置有立于通水路25的内周侧的通水路内周壁35和立于通水路25的外周侧的通水路外周壁36。在通水路内周壁35的前端部与通水路外周壁36之间形成喷水口24。

如图3所示,通水路上部31的下表面从通水路内周壁35的前端朝向前方向斜上方倾斜。通水路上部31的前端与平面部32的下表面相连(参照图6)。通水路上部31的内部成为空洞(参照图4)。通水路上部31的内壁构成立面部18。

如图3所示,在上部形成体30的后端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突条部37。如图6所示,突条部37遍及上部形成体30的左右方向的整个宽度。突条部37的左右两端部与外周面31s、34s相连。突条部37具有沿着突出部17的后端的第一横部37f、沿着突出部17的前端的第二横部37s、以及将第一横部37f与第二横部37s在前后方向上相连的纵部37t。第一横部37f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第二横部37s设于第一横部37f的左右两侧。纵部37t从第一横部37f的左右两端部朝向第二横部37s的端部大致平行延伸。

在上部形成体30的后端部的下表面设有与加强部34的内周面34u相连的后端内周面38。后端内周面38的左侧端与加强部34的内周面34u相连,后端内周面38的右侧端与通水路内周壁35相连。

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设有与下部形成体40接合的接合面(称作上侧接合面39。)。上侧接合面39具有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内侧缘部的内缘上侧接合面39u和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外侧缘部的外缘上侧接合面39s。内缘上侧接合面39u包含平面部32的下表面的内侧缘部、加强部34的下表面的内周面34u、后端内周面38、以及通水路上部31的内周缘部(包含通水路内周壁35)。外缘上侧接合面39s包括平面部32的下表面的外侧缘部、加强部34的下表面的外周面34s、突条部37的下表面以及通水路上部31的外周面31s。

如图8所示,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上表面的内侧缘部以及外侧缘部形成有内缘弯曲面26u以及外缘弯曲面26s。内缘弯曲面26u在内侧缘部的整周上连续。详细地说,如图2以及图3所示,内缘弯曲面26u形成于唇面部14的内侧缘部以及凹陷部16的前端缘部。外缘弯曲面26s在外侧缘部的整周上连续。详细地说,外缘弯曲面26s形成于唇面部14的外侧缘部以及连结部15的后端缘部。

如图8所示,内缘弯曲面26u以及外缘弯曲面26s的上端与唇面部14的上表面相连。内缘弯曲面26u以及外缘弯曲面26s的下端r1与唇面部14的下表面水平相连。内缘弯曲面26u的半径以及外缘弯曲面26s的半径与唇面部14的平面部32的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

如图8所示,下部形成体40具有接合于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的内壁部41、以及接合于上表面部11的外侧缘部的外壁部42。内壁部41以及外壁部42突出地设置于下部形成体40的上表面部(称作下部形成体上表面部43。)。在外壁部42与内壁部41之间形成有槽部44。内壁部41以及外壁部42是从槽部44的下端到上方的部分。槽部44的深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即内壁部41以及外壁部42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比肋33的突出尺寸大。槽部44的宽度尺寸(内外方向的尺寸)比肋33的宽度尺寸大。

在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接合了的状态下,由上表面部11、内壁部41、外壁部42以及下部形成体上表面部43包围地形成空间部a。内壁部41以及外壁部42是从空间部a的下端到上方的部分。如图8所示,空间部a的上表面由上部形成体30形成。空间部a的侧面(图8中是左侧面以及右侧面)仅由下部形成体40形成。即,在图8中,从空间部a的上端到内缘下侧接合面47u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以及从空间部a的上端到外缘下侧接合面47s的上下方向的尺寸都是零。另外,空间部a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是图8中从空间部a的下端向左上方立起的面以及从空间部a的下端向右上方立起的面。

如图8所示,内壁部41沿便池部12的上端设置。内壁部41构成立面部18。如图7所示,内壁部41的形状在俯视时呈环状。内壁部41的平面形状与上部形成体30的内缘上侧接合面39u的平面形状相配合。内壁部41除了喷水口24的形成部之外大致在整周上连续。如图3以及图5所示,内壁部41具有上表面沿通水路上部31的下表面的倾斜而倾斜的倾斜内壁部41k。

如图7所示,外壁部42具有从下部形成体40的前侧至左右两侧连续地设置的第一外壁部45、以及以左右连结第一外壁部45的后端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外壁部46。第一外壁部45构成周壁部13。如图8所示,第一外壁部45的上表面为大致水平的面。第一外壁部45的上表面位于与内壁部41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如图5所示,第二外壁部46的上表面位于比第一外壁部45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如图7所示,第二外壁部46与上部形成体30的突条部37相同,具有第一横部46f、第二横部46s以及一对纵部46t。

在下部形成体40的上表面设有与上部形成体30接合的接合面(称作下侧接合面47。)。如图7所示,下侧接合面47具有由内壁部41(包含倾斜内壁部41k)的上表面构成的内缘下侧接合面47u和由外壁部42的上表面构成的外缘下侧接合面47s。如图4所示,内缘下侧接合面47u的宽度尺寸(内外方向的尺寸)比内缘上侧接合面39u的宽度尺寸小。外缘下侧接合面47s的宽度尺寸比外缘上侧接合面39s的宽度尺寸小。

将如此构成的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接合。使用未图示的模具制造成为上述上部形成体30以及下部形成体40的形状的中间成形品,对中间成形品的上侧接合面39以及下侧接合面47涂覆接合用的泥浆而接合。此时,如图8所示,内缘上侧接合面39u的内侧端缘和内缘下侧接合面47u的内侧端缘在面方向上不偏离地对接。此外,外缘上侧接合面39s的外侧端缘和外缘下侧接合面47s的外侧端缘在面方向上不偏离地对接。如图4所示,内缘上侧接合面39u的宽度尺寸比内缘下侧接合面47u的宽度尺寸大,因此内缘上侧接合面39u的内侧部分露出。外缘上侧接合面39s的宽度尺寸比外缘下侧接合面47s的宽度尺寸大,因此外缘上侧接合面39s的内侧部分露出。这样成为将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接合了的状态,进行干燥、烧制,从而完成便器10。

在完成状态的便器10中,下部形成体40与上部形成体30的接合面27如图8所示那样位于内缘弯曲面26u以及外缘弯曲面26s的下端r1。接合面27具有内缘上侧接合面39u与内缘下侧接合面47u接合而成的内缘接合面27u、和外缘上侧接合面39s以及外缘下侧接合面47s接合而成的外缘接合面27s。接合面27的内侧端缘28是内缘上侧接合面39u以及内缘下侧接合面47u的内侧端缘。接合面27的内侧端缘28在除了通水路上部31所对应的部分之外的整周上沿内缘弯曲面26u的下端形成。接合面27的外侧端缘29是外缘上侧接合面39s以及外缘下侧接合面47s的外侧端缘。接合面27的外侧端缘29在除了唇面部14的后端部以及连结部15之外的整周上沿外缘弯曲面26s的下端r1形成。另外,唇面部14的后端部以及连结部15的接合面27的外侧端缘29被未图示的罩部件遮蔽。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便器10具备:上部形成体30,其具有形成上表面的上表面部11;以及下部形成体40,其具有接合于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的内壁部41和接合于上表面部11的外侧缘部的外壁部42。根据该构成,可以不使与下部形成体40接合的接合面即上侧接合面39向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30u突出地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上部形成体30。

另外,上表面的内侧缘部是与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中的下表面与内壁部41的上表面接合的内缘接合面27u的内侧端缘28连续地向上方鼓起的内缘弯曲面26u。根据该构成,内缘接合面27u的内侧端缘28不明显,因此能够改善外观。

另外,在设置好的状态下,内壁部41的上端部的内表面呈接铅垂的角度。关于所谓的无棱内壁形状的便器10,若内缘接合面27u的内侧端缘28位于大致铅垂的壁面,则容易被人注意。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便器10,内缘接合面27u的内侧端缘28位于内缘弯曲面26u的范围内,因此不明显。因而,即使是所谓的无棱内壁形状的便器10,也能够改善外观。

另外,上表面的外侧缘部是与上表面部11的外侧缘部中的下表面与外壁部42的上表面接合的外缘接合面27s的外侧端缘29连续地上方向鼓起的外缘弯曲面26s。根据该构成,外缘接合面27s的外侧端缘29不明显,因此能够改善外观。

<实施例2>

接下来,通过图9以及图10对使本公开具体化的实施例2的便器50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便器50在外缘接合面27s具有从外侧端缘29朝向内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2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的便器50通过接合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而形成。与实施例1相同,上部形成体30具有上表面部11,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设有上侧接合面39。另外,与实施例1相同,上部形成体30呈平板形状。即,形成于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的台阶d的高度尺寸为上部形成体30的平均高度以下,并且为平均高度的一半以下。

上侧接合面39具有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内周侧的内缘上侧接合面39u和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外周侧的外缘上侧接合面39s。上部形成体30的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具有比下部形成体40的内壁部41向内侧突出的伸出部55。即,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包含从与内壁部41接合的接合面(内缘上侧接合面39u)至伸出部55的前端。与实施例1相同,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上表面的内侧缘部以及外侧缘部形成有内缘弯曲面26u以及外缘弯曲面26s。

与实施例1相同,下部形成体40具有接合于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的内壁部41、以及接合于上表面部11的外侧缘部的外壁部42,在下部形成体40的上表面设有下侧接合面47。与实施例1相同,下侧接合面47具有由内壁部41的上表面构成的内缘下侧接合面47u和由外壁部42的上表面构成的外缘下侧接合面47s。

外缘接合面27s(外缘上侧接合面39s以及外缘下侧接合面47s)具有从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30u朝向外缘弯曲面26s内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部52。图9所示的倾斜部52的外侧端缘(外缘接合面27s的外侧端缘29)位于外缘弯曲面26s的下端r1。图10所示的倾斜部52的外侧端缘(外缘接合面27s的外侧端缘29)位于外缘弯曲面26s的中间。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30u在图9以及图10所示的便器50的每一个中都位于比外缘弯曲面26s的下端r1靠下方。上部形成体30的唇面部14的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h1比外缘弯曲面26s的半径大。关于上部形成体30中的比倾斜部52靠上方的部分,图9所示的便器50相比于图10所示的便器50,厚度尺寸更大。如此,通过改变倾斜部52的倾斜角度,能够改变上部形成体30的厚度尺寸。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外缘接合面27s具有从外侧端缘29朝向内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2,因此假设外缘弯曲面26s的半径较小,也能够确保上部形成体30的厚度尺寸。

<实施例3>

接下来,通过图11对使本公开具体化的实施例3的便器60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便器60在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具有比下部形成体40的内壁部41向内侧突出的伸出部61、且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30u设有脚部62这一点与实施例2不同。另外,对与实施例2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与实施例2相同,本实施例的便器60的外缘接合面27s具有从外侧端缘29朝向内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2。上部形成体30在内壁部41的位置具有从上表面部11垂下的脚部62。脚部62的下表面构成与内壁部41的上表面(内缘下侧接合面47u)接合的内缘上侧接合面39u。上部形成体30具有脚部62,从而能够提高上部形成体30的强度。由于在接合面27的内侧端缘28的上方伸出有伸出部61,因此难以看见接合面27的内侧端缘28,因此能够防止外观变差。

与实施例2相同,本实施例的便器60在内壁部41与外壁部42之间形成有空间部a。由此,在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接合的状态下,由上表面部11、内壁部41、外壁部42以及下部形成体上表面部43包围而形成空间部a。与实施例2相同,如图11所示,空间部a的上表面由上部形成体30形成。空间部a的侧面(图11中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由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形成。详细地说,空间部a的一方的侧面(外壁部42侧的侧面)仅由下部形成体40形成。空间部a的另一方的侧面(内壁部41侧的侧面)由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形成。空间部a的另一方的侧面的下部形成体40的高度尺寸(从空间部a的下端至内缘下侧接合面47u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5大于上部形成体的高度尺寸(从空间部a的上端至内缘下侧接合面47u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6。下部形成体40的高度尺寸h5指的是内壁部4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另外,空间部a的侧面期望为上部形成体30的高度尺寸h6是下部形成体40的高度尺寸h5的一半以下。

<实施例4>

接下来,通过图12对使本公开具体化的实施例4的便器70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便器70在内壁部41与外壁部42之间未形成有空间部、即内壁部41与外壁部42之间被填埋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的便器70通过接合上部形成体30与下部形成体40而形成。与实施例1相同,上部形成体30具有上表面部11,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下表面设有上侧接合面39。上侧接合面39具有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内周侧的内缘上侧接合面39u和设于上部形成体30的外周侧的外缘上侧接合面39s。与实施例1相同,在上部形成体30的上表面的内侧缘部以及外侧缘部形成有内缘弯曲面26u以及外缘弯曲面26s。

与实施例1相同,下部形成体40具有接合于上表面部11的内侧缘部的内壁部41、以及接合于上表面部11的外侧缘部的外壁部42。内壁部41是下部形成体40的上端部的内侧的部分,外壁部42是下部形成体40的上端部的外侧的部分。

在下部形成体40的上表面设有下侧接合面47。与实施例1相同,下侧接合面47具有由内壁部41的上表面构成的内缘下侧接合面47u和由外壁部42的上表面构成的外缘下侧接合面47s。下部形成体40的上表面是平面,内缘下侧接合面47u以及外缘下侧接合面47s是同一平面的一部分。

从上表面部的内侧缘部垂下的便池部12中的比喷水口24靠上侧的部分(称作唇面内壁面r。)的下部形成体40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h7比上部形成体30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h8大。另外,如图4所示,唇面内壁面r指的是从棚部19的上端位置(喷水口24的高度位置)至上表面部11的上表面的部分。

<其他实施例>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那样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实施例中,上部形成体30具有便器10、50、60、70的上表面部11的整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上部形成体也可以仅具有便器的上表面部的一部分。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便器80的上表面部11中的仅包含连结部15以及通水路上部31的部分形成为上部形成体81,将其他部分一体成形于下部形成体82。

(2)在上述实施例中,内缘弯曲面26u的半径与外缘弯曲面26s的半径同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内缘弯曲面与外缘弯曲面的半径也可以不同。

(3)在上述实施例中,下部形成体40与上部形成体30的接合面27的内侧端缘28位于内缘弯曲面26u内,接合面27的外侧端缘29位于外缘弯曲面26s的范围内,但并不限定于此,接合面的内侧端缘以及外侧端缘也可以不必一定位于弯曲面内,也可以是仅某一方位于弯曲面内。

(4)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在所谓的无棱内壁形状的便器10、50、60、70、80中应用了本公开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有内拐弯(日文:フチ)的便器。

(5)在上述实施例2、3中,外缘接合面27s具有从外侧端缘29朝向内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2,但并不限定于此,内缘接合面也可以具有从侧端缘朝向外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