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85007发布日期:2020-09-01 19:56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资源与环境领域,涉及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城市内湖护岸多为自然式泥土护坡、简易木桩围栏护坡、直立浆砌石挡墙护坡、混凝土六方块护坡和硬质平台岸坡等形式。传统的护岸在施工时多需要旱地施工条件,且施工周期长,临时措施多,在城市内湖护岸施工,易造成扬尘等污染。施工完成后,在雨水及风浪的淘刷下容易遭到破坏,且外观也不美观,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景观需求。

传统的护岸在施工时多需要旱地施工条件,且施工周期长,临时措施多,在城市内湖护岸施工,易造成扬尘等污染。施工完成后,在雨水及风浪的淘刷下容易遭到破坏,且外观也不美观,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景观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施工方法。本发明做到在不具备旱地施工的条件下也能正常施工,缩短施工周期,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保证护岸稳定安全的前提下,使护岸集生态、景观和自净功能于一身。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现状护坡破坏机理分析:

通过对城市内湖沿线现状岸线及护坡的损坏情况调查,结合实际坡面、坡前水深、风向水流等因素,进行岸坡破坏机理分析;

2、生态护坡形式选择及施工:

①对于坡度或腹地大的湖岸段,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的种植,当岸坡的坡度超过自然安息角或土质不稳定时,需要对河岸进行人工防冲蚀和加固处理,适当运用块石、鹅卵石、木桩等营造一个岸线曲折,岸坡起伏的状态;

②在岸坡陡坎地方砌筑硬质挡墙,水下松木桩不露出水面,在水平面以下5~10厘米用乱石为材,其以上用景观石为料,优选的景观石为料选用湖石、英石、风化黄石、大型卵石等,

③在湖面北风、西风等主风向护岸损坏较为严重地区,采用仿木砼桩护坡,施工时用砼桩专用打桩机进行施工,在岸上缓坡上点缀铺设卵石、景石等,结合水生植物种植;

④对于风浪较大,边坡容易淘刷,湖中堤岸边坡处,在常水位以下铺设预制联锁块护坡,用于保持岸坡在风浪的冲刷下保持岸坡结构的稳定,然后在预制块空隙间插播或喷播植物,在常水位以上结合景观栽植植物;

⑤对于高填方路基边坡处,水深较深,不便创造旱地施工条件或者创造旱地施工条件需要大量费用地段,改用预制混凝土种植箱下沉至一定高程,且嵌固在坡面上;

⑥对于已经修建广场、挡墙等部位,采取在硬质挡墙顶部种植攀援植物、藤本植物,软化挡墙的工程痕迹。

所述步骤2中景观石为料为湖石或英石或风化黄石或卵石。

所述步骤2挡墙呈锁链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确保护坡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工程的生态效应,达到水体、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使生态景观护坡集生态、景观和自净功能于一身;

做到在不具备旱地施工的条件下也能正常施工,缩短施工周期,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后的生态景观护坡能达到gb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堤防工程级别5级(10年≤防洪标准重现期<20年)的要求;抗震烈度能达到6级以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中自然护岸抛石固脚效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中仿木桩护岸仿木桩固脚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中联锁块护岸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中小挡墙护岸施工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的一种城市内湖生态景观护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现状护坡破坏机理分析:

通过对城市内湖沿线现状岸线及护坡的损坏情况调查,结合实际坡面、坡前水深、风向水流等因素,进行岸坡破坏机理分析;

2、生态护坡形式选择及施工:

根据城市内湖环湖地质情况、水生态环境、河道岸基环境和景观需求,分析生态护岸的分类及类型特征,研究如何利用原有地形的优势,遵循规模最小化、外型缓坡化、内外透水化、表面粗糙化、材质自然化及成本经济化的原则,分段、分区域选择适宜的护坡形式,最大化的满足护岸工程的功能性和景观性。

①对于坡度或腹地大的湖岸段,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的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当岸坡的坡度超过自然安息角或土质不稳定时,需要对河岸进行人工防冲蚀和加固处理,适当运用块石、鹅卵石、木桩等营造一个岸线曲折,岸坡起伏的状态,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景观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实现生物多样性。

②在岸坡陡坎地方砌筑硬质挡墙,以重力保持稳定;水下松木桩不露出水面(主要起到固抛石作用),而在水平面以下5~10厘米用乱石为材,其以上用景观石为料(湖石、英石、风化黄石、大型卵石等),以达到既节约又美观的目的。此时挡墙并非连续环绕水面一周,形同锁链,而是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地摆布。

③在湖面北风、西风等主风向护岸损坏较为严重地区,采用仿木砼桩护坡,施工时用砼桩专用打桩机进行施工,在岸上缓坡上点缀铺设卵石、景石等,结合水生植物种植,凸显自然生态感;

④对于风浪较大,边坡容易淘刷,湖中堤岸边坡处,在常水位以下铺设预制联锁块护坡,用于保持岸坡在风浪的冲刷下保持岸坡结构的稳定,然后在预制块空隙间插播或喷播植物,在常水位以上结合景观栽植植物,既满足了结构的稳定要求,又能满足生态景观要求;

⑤对于高填方路基边坡处,水深较深,不便创造旱地施工条件或者创造旱地施工条件需要大量费用地段,改用预制混凝土种植箱即小沉箱护坡,下沉至一定高程,且嵌固在坡面上,对硬质边坡通过水生植物进行软化,弱化边坡,达到美化及景观效果;

⑥对于已经修建广场、挡墙等部位,采取在硬质挡墙顶部种植攀援植物、藤本植物等,软化挡墙的工程痕迹。

上述发明内容实施在鄱阳县环东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上,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施工前对东湖现状护岸损坏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然后进行岸坡破坏机理分析,找出岸坡损坏原因并找到应对办法。根据护脚和护面材料不同组合了6种的护岸形式(自然式、小挡墙式、仿木桩式、联锁块式、小沉箱式、硬质软化式)进行护岸施工。

(1)自然式驳岸施工分布范围:西经二路局部、东湖大道至湖畔路东西两岸的缓坡地段,长度约为2157m。

(2)小挡墙式驳岸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东湖大道以北区域的陡坡或者冲刷严重部位,其中西岸从湖畔路至天主教堂;东岸从长堤路至西经二路与五一路交叉口,长度约为3315m。

(3)仿木桩式驳岸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环东湖北风、西风等主风向原有松木桩护岸破损部位,其中集中陶母园、上东湖临近沿河路侧,长度约为1313m。

(4)联锁块式驳岸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湖畔路附近,长度约为970m。

(5)小沉箱式驳岸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学门口、蓝鄱湾、鄱阳一中附近填方路段,长度约为2310m。

(6)硬质驳岸软化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东湖大道以北已建公园区域,长度约为690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