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24703发布日期:2020-08-11 21: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施工准备,先将场地推平,确定打桩顺序,而后在场地上放样并预备好施工用的设备;步骤s2埋设护筒(1);步骤s3采用旋挖机钻进成孔;步骤s4、采用平底捞砂斗进行清孔,步骤s5、下放导向件(10)及钢筋笼,导向件(10)包括导向管(2)和可悬挂于护筒(1)的翅片(4),施工时,先采用工程机械吊装导向件(10)并将其下放,下放过程中导向件(10)应尽可能靠近钻孔的中心,下放完成后,将导向件(10)水平移动,使导向件(10)悬挂于护筒(1),之后依次放入多根导向件(10),并使其均匀分布于护筒(1),而后将钢筋笼通过导向件(10)围成的区域下放;步骤s6、孔底沉渣测量,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清孔;步骤s7、灌注水下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的孔底沉渣测量采用绑定绳子的尖锤测量,沉渣厚度端承桩不超过30mm设计规定值,摩擦桩不得大于100mm设计规定值,如若超过设计规定值,则用空气吸泥机进行二次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内径为0.25m的刚性导向管(2),二次清孔至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不得超过30min,否则重新清孔;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并经常用测绳探测孔内混凝土高度,及时调整导向管(2)埋深,导向管(2)埋深控制在(2~6m)范围内;当混凝土面接近和进入钢筋骨架时,保持导向管(2)较大埋深,放慢灌注速度,减少混凝土对钢筋笼的冲击,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适当提升导向管(2),使钢筋笼骨架在导向管(2)下有一定的埋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混凝土高度接至接近导向管(2)时,浇筑的同时吊出导向管(2),需注意导向管(2)的下端应事先用混凝土封闭,且混凝土浸没导向管(2)的高度不宜超过1m,施工时应尽量减少拆管时间,灌注混凝土工作应控制在2小时之内完成,实际浇灌的混凝土高度应高出设计桩顶标0.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0)包括导向管(2)、固定于导向管(2)顶端侧壁的侧座(3)以及两个安装于侧座(3)的翅片(4),所述翅片(4)的底部固定有两个支脚(41),其中一个支脚(41)朝向另一支脚(41)的侧壁的下部凸出设有钩部(42),所述侧座(3)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并相互连通的第一插槽(31)和第二插槽(32),该第一插槽(31)可供支脚(41)插接,第一插槽(31)远离导向管(2)的内壁凹陷设有与钩部(42)配合的限位槽(33);所述第二插槽(32)内穿设有限位块(5),限位块(5)的侧壁设有限位卡凸(51),所述第二插槽(32)的内壁设有与限位卡凸(51)配合的限位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凸(51)包括相互垂直的导向凸棱(511)和限位凸棱(512),其中导向凸棱(511)位于限位凸棱(512)靠近第二插槽(32)的槽底的一侧,且导向凸棱(511)和限位凸棱(512)相对限位块(5)的表面的凸出高度均由两者相交的位置至各自的端部逐渐减小;所述导向凸棱(511)与限位凸棱(512)的相交的一端的顶部与限位凸棱(512)的顶部平齐,且限位凸棱(512)朝向导向凸棱(511)的一侧为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2)内腔的顶部和下部分别固定有第一挡环(21)和第二挡环(22),其中第一挡环(21)的下表面抵接设置有嵌于导向管(2)内的挡块(23),且第二挡环(22)的中心可供挡块(23)穿过,挡块(23)的顶部固定有穿过第一挡环(21)的吊杆(24),吊杆(24)的顶部固定有吊环(25),吊环(25)的尺寸大于第一挡环(21)的开口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环(22)的下方抵接设置有壳体(6),所述壳体(6)内固定有倾斜向上的导向板(61),导向板(61)表面贯穿设有沿其倾斜方向延伸的滑槽(611);壳体(6)内嵌设有可相对壳体(6)上下移动的导向座(62),导向座(62)的侧壁设有贴合于导向板(61)表面的斜面,该斜面上固定有穿过滑槽(611)并抵触于导向板(61)相对于导向座(62)的另一侧表面的滑块(63),滑块(63)上穿设有与滑块(63)螺纹连接的支杆(64),所述支杆(64)穿过壳体(6)和导向管(2)并在端部固定有撑板(65),导向管(2)和壳体(6)均沿轴向开设有供支杆(64)上下滑移的滑道;导向座(62)的顶部与挡块(23)之间固定的拉丝(26),导向座(62)的底部与壳体(6)的内腔底部之间固定有弹簧(6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还包括预装导向件(10):先对护筒(1)的内径和护筒(1)下方的钻孔的内径进行测量,根据内径的差值选用合适规格的翅片(4)并通过螺纹调整支杆(64)至合适的长度,该合适长度和规格的翅片(4)以安装完成后,导向管(2)基本保持竖直状态为标准;选型完毕后,将翅片(4)的带有钩部(42)的支脚(41)装入第一插槽(31)使其钩部(42)嵌入限位槽(33),而后将限位块(5)装入第二插槽(32),使限位卡凸(51)和限位卡槽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的导向件(10)吊装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工程机械钩住吊环(25),使导向管(2)竖直悬置于空中,此时撑板(65)收紧至抵触于导向管(2)的表面,将导向管(2)转移至钻孔,竖直下方直至翅片(4)即将达到护筒(1)顶端,水平移动后下方,使翅片(4)位于外侧的支脚(41)与侧座(3)之间形成的槽与护筒(1)的顶端卡嵌;之后松开吊装,撑板(65)复位至钻孔的内壁;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吊装至少4根导向管(2)至护筒(1)内壁;

步骤s5中的吊装钢筋笼,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并吊装钢筋笼,并均匀设置吊环(25)和保护层厚度控制件,同时在钢筋笼顶端根据桩顶设计标高与护筒(1)标高差值焊接挂钩;要求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表面洁净、无油渍、焊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等;钢筋笼制作完成后,用吊车吊放钢筋笼,在起吊过程中应避免钢筋笼变形,并沿导向管(2)下方,达到设计深度后调整好钢筋笼位置,将挂钩挂在护筒(1)上;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及时拼接吊装导向管(2),导向管(2)底管采用4m,其他每节长3m,配1~2节1~1.5m、1节0.5m短导向管(2);导向管(2)必须进行气(水)密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下管,导向管(2)底距孔底距离300~350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施工准备,先将场地推平,确定打桩顺序,而后在场地上放样并预备好施工用的设备;步骤S2埋设护筒;步骤S3采用旋挖机钻进成孔;步骤S4采用平底捞砂斗进行清孔,步骤S5先采用工程机械吊装导向件并将其下放,下放过程中导向件应尽可能靠近钻孔的中心,下放完成后,将导向件水平移动,使导向件悬挂于护筒,之后依次放入多根导向件,并使其均匀分布于护筒,而后将钢筋笼通过导向件围成的区域下放;步骤S6、孔底沉渣测量,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清孔;步骤S7、灌注水下混凝土;整个施工过程中极少产生下落至钻孔底部的虚土,有效的提高了灌注桩的载荷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成;李祖培;黄丰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育才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5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