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半开式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3922发布日期:2020-10-02 08:11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边坡半开式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半开式排水管。



背景技术:

目前,高边坡支护一般需要设置排水管,公知的排水管一般是采用塑料或者金属管材制作而成,使用时一般不对排水管进行技术处理,仅仅是将排水管埋入预设的钻孔中,然而,许多实际案例表明,目前采用的排水管排水效率很低,边坡渗水只能通过排水管管头进入管体继而排出,且排水管管头常因为粘土堵塞而失去排水功能,造成边坡排水失效。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半开式排水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坡半开式排水管,其包括:全包式管段和半开式管段;所述全包式管段与所述半开式管段连接,所述全包式管段用于埋入挡土墙中;所述半开式管段用于埋入边坡土体中,所述半开式管段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冲洗管和第二冲洗管,所述第一冲洗管和第二冲洗管之间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横跨于所述半开式管段的敞口部,所述第一冲洗管和第二冲洗管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导向柱,所述半开式管段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柱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全包式管段为圆形管状构件;所述半开式管段为半圆形管状构件,所述半开式管段的上半段为敞口状,所述半开式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全包式管段的一端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冲洗管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冲洗管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中部底面通过支撑柱连接于所述半开式管段的内表面。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呈圆拱形分布。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冲洗管的导向柱为截面呈方形的方柱结构,与所述方柱结构配合的导向槽为方槽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冲洗管的导向柱为截面呈圆形的圆柱结构,与所述圆柱结构配合的导向槽为圆槽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设置有若干个网眼,所述网眼的孔径自所述过滤网的中心线向其两侧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冲洗管和第二冲洗管分别为硬性管。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全包式管段的长度等于挡土墙的厚度。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开式管段的敞口部朝上设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包括: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开式管段包括若干段管状构件,每个管状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半圆状法兰盘,相邻段管状构件的法兰盘对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槽安装于所述法兰盘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开式管段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拦截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开式管段避免了纯圆管头集水面积过小的问题,有效增大了集水面积,由此提高了排水效率,且排水管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因此,不仅能实现目前排水管的排水功能,而且可以避免管头堵塞,有效增强排水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若干个冲洗管,在堵塞的情况下亦可对其进行清理,保证排水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过滤网进行对颗粒物进行拦截,有效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坡半开式排水管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边坡半开式排水管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半开式排水管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标:1.全包式管段,2.半开式管段,3.边坡土体,4.挡土墙,5.钻孔,6.过滤网,7.第二冲洗管,8.导向槽,9.导向柱,10.支撑柱,11.半圆状法兰盘,12.第一冲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边坡半开式排水管,其包括:全包式管段1和半开式管段2;所述全包式管段1与所述半开式管段2连接,所述全包式管段1用于埋入挡土墙4中;所述半开式管段2用于埋入边坡土体3中,所述半开式管段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冲洗管12和第二冲洗管7,所述第一冲洗管12和第二冲洗管7之间连接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横跨于所述半开式管段2的敞口部,所述第一冲洗管12和第二冲洗管7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导向柱9,所述半开式管段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导向槽8,所述导向柱9安装于所述导向槽8内。本实施例将一段完整的排水管沿纵轴线平面切割,并截去一段半圆管片,形成前半段是完整的圆管(全包式管段1),后半段是半圆管的半开管片结构(半开式管段2),实际使用时前半段完整的圆管埋入挡土墙4中,后半段半圆管埋入土体中,且半圆管管片的凹槽面指向土体上方。当边坡土体3向下渗水时,半开的圆管管片相比之前的管头截面大大增大了集水面积,由此提高集水排水的效率。本实施例避免了纯圆管头集水面积过小的问题,有效增大了集水面积,由此提高了排水效率,且排水管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全包式管段1为圆形管状构件;所述半开式管段2为半圆形管状构件,所述半开式管段2的上半段为敞口状,所述半开式管段2的一端与所述全包式管段1的一端连接(可以为一体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6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冲洗管12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可以一体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装在冲洗管外部的舌片上),所述过滤网6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冲洗管7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6的中部底面通过支撑柱10连接于所述半开式管段2的内表面。采用过滤网6进行对颗粒物进行拦截,有效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6呈圆拱形分布,利于集水。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冲洗管12的导向柱9为截面呈方形的方柱结构,与所述方柱结构配合的导向槽8为方槽结构。

对应地,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冲洗管7的导向柱9为截面呈圆形的圆柱结构,与所述圆柱结构配合的导向槽8为圆槽结构。这种一侧采用方柱结构,另一侧采用圆柱结构,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顺滑性,利于安装,也可以保持一定的限位性,尤其是当冲洗管接通水泵进行冲洗时,不会因为水压进行活动。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6设置有若干个网眼,所述网眼的孔径自所述过滤网6的中心线向其两侧逐渐减小。网眼的孔径在中间比较大,在两侧比较小。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冲洗管12和第二冲洗管7分别为硬性管。例如:塑料管等等。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6包括: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双层滤网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开式管段2包括若干段管状构件,每个管状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半圆状法兰盘11,相邻段管状构件的法兰盘对接。这样,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装。对应地,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槽8安装于所述法兰盘上。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开式管段2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拦截网。尤其是在半开式管段2的最里端设置有一拦截网,拦截网的下部与半开式管段2的内表面连接,拦截网的上部可以与顶部的过滤网6连接。

本实施例中,圆管片(全包式管段1)的长度等于挡土墙4的厚度a,外径为d,半圆管片(半开式管段2)是切割后剩下的部分,其长度为b-a。挡土墙4支撑边坡土体3,钻孔5贯穿挡土墙4,并进入边坡土体3中,钻孔5直径略大于圆管片的外径d,钻孔5的长度为a+b;安装时,要保证半圆管片的管片凹槽面指向上方,以利扩大集水面积,提升排水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