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924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可兼顾居民用水和及时排出堆积体内多余地下水。该系统包括堆积体边坡坡脚下部岩层内布置的排水平洞,排水平洞位于基覆界线的下方,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的上部位于基覆界线的上方的堆积体内,排水管的上部的侧壁上开有多个进水孔,排水管的上部的侧壁被土工布包裹,排水管的底部位于排水平洞内,排水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处设置有排水阀,排水平洞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阀开闭的控制器以及用于检测排水管内水压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控制器可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开启排水阀进行排水。
【专利说明】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谷肩堆积体边坡综合治理中,排水是重要的工程处理措施之一。堆积体边坡排水措施中,一般有浅表排水和深层排水两种,深层排水主要是排出堆积体内地下蓄水。地下水位过高,将降低边坡安全系数甚至引起边坡失稳;但对于有人居住的情况,水位过低又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造成影响;而且排水量过大可能引起堆积体的性状发生变化,造成地表产生局部沉降变形现象。
[0003]目前,对于有人居住的谷肩堆积体边坡深层水处理,一般采用先排水,然后修建引水渠和蓄水池解决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及治理可能出现的新边坡问题。
[0004]此种方式,要求有稳定的水源,其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或经处理达到饮用标准),修建引水渠和蓄水池及后续的处理措施,生活、生产用水成本高;同时需治理可能出现的新边坡问题,增加边坡治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兼顾居民用水和及时排出堆积体内多余地下水的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包括堆积体边坡坡脚下部岩层内布置的排水平洞,排水平洞位于基覆界线的下方,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的上部位于基覆界线的上方的堆积体内,排水管的上部的侧壁上开有多个进水孔,排水管的上部的侧壁被土工布包裹,排水管的底部位于排水平洞内,排水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处设置有排水阀,排水平洞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阀开闭的控制器以及用于检测排水管内水压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
[0007]通过控制器,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水压值判断是否要排水。当地下水位上涨到一定高度时,排水管内的水位也上涨到一定高度,这时传感器检测到相应的水压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排水阀开启,这时,地下水可借由排水管进入排水平洞,然后排出。排水平洞可与外部水库或河流或其它地面排水设施连通,将地下水顺利排走。当地下水位下降到一定值时,传感器检测到相应的水压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排水阀关闭。从而保证地下水位保持在一定高度,便于居民用水。
[0008]进一步的是:传感器设置在排水平洞顶部对应的排水管内。
[0009]进一步的是:排水管与岩层之间的缝隙内分别设置有进浆管和出浆管,进浆管的下端和出浆管的下端分别与排水平洞连通,出浆管的上端高于进浆管的上端且出浆管的上端位于基覆界线的下方。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兼顾居民用水和及时排出堆积体边坡下方多余地下水,可防止水位过高影响边坡稳定,又能避免排水量过大造成地表局部变形,同时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避免因解决生活、生产用水及边坡二次治理而增加成本,为此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经济实用、安全可靠且设备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方式的剖面图;
[0012]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13]图3为排水管上部设置进水孔和土工布的示意图;
[0014]图中标记为:地面线1,地下水位线2,基覆界线3,岩层4,堆积体5,排水管6,出浆管7,进浆管8,控制器9,传感器10,排水阀11,排水平洞12,进水孔13,土工布14,排水孔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包括堆积体边坡坡脚下部岩层4内布置的排水平洞12,排水平洞12位于基覆界线3的下方,还包括排水管6,排水管6的上部位于基覆界线3的上方的堆积体5内,排水管6的上部的侧壁上开有多个进水孔13,排水管6的上部的侧壁被土工布14包裹,排水管6的底部位于排水平洞12内,排水管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5,排水孔处设置有排水阀11,排水平洞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阀开闭的控制器9以及用于检测排水管内水压的传感器10,传感器10与控制器9相连。如图1中可以看出,地面线1与基覆界线3之间的区域为堆积体5。基覆界线3下方为岩层4。设置时,在排水平洞12上方开设排水孔,排水孔一直延伸至堆积体内,例如可延伸至正常地下水位线以上1米至3米(或堆积体5内10米至15米),在排水孔内安装排水管6,排水管6可用PVC管或钢管等。排水管6的顶部位于排水孔的顶部。
[0017]使用时,通过排水管上的进水孔13,堆积体内的地下水可进入排水管内,随着地下水位线2的上移,排水管6内的水压会逐渐增加,通过传感器10检测排水管6内的水压,传感器10的信号会传递给控制器9,控制器9判断该信号是否超过预设值,当水压大于预设值时,说明地下水过多,需要排掉一部分,控制器9控制排水阀11开启,通过排水管6将堆积体内的水排入排水平洞12。当水压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9控制排水阀11关闭,此时停止向排水平洞内排水。其中,控制器9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排水6至12小时后,控制器9控制排水阀11关闭,然后检测水压值,待水压稳定后,根据测量情况判断是否再次启动排水。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介入,只需要设定相应的判断标准和控制程序即可。控制器9与排水阀11之间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连接,无线方式例如蓝牙传输方式等。
[0018]为了便于设置和定期检修传感器10,同时也为了使传感器10检测的信号较为准确,如图1和图2所示,传感器10设置在排水平洞顶部对应的排水管内。同时,可将控制器9也设置在排水平洞的顶部。因顶部可减少人为或其它原因的破坏。
[0019]在上述基础上,由于在设置排水管6时,排水管6与岩层4之间肯定会存在间隙,这些间隙有可能会使堆积体内的水沿间隙下流,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水管6与岩层4之间的缝隙内分别设置有进浆管8和出浆管7,进浆管8的下端和出浆管7的下端分别与排水平洞12连通,出浆管7的上端高于进浆管8的上端且出浆管7的上端位于基覆界线3的下方。通过进浆管8向排水管6和岩层4之间的缝隙内注浆,浆液会逐渐上升直至高于出浆管7的高度,此时,继续注浆,浆液会从出浆管7流回排水平洞12,这说明上述间隙基本被浆液封闭,当浆液从出浆管7流回排水平洞12时停止注浆。待浆液凝固后,上述间隙基本被封闭,可有效阻止地下水沿间隙下流。进而可更加有效的控制地下水的排水量。设置时,进浆管8的高度在0.6米至1.2米之间,例如可为I米。出浆管7的顶端距离基覆界线3的高度可控制在1.5米至2.5米之间,例如可为2米。
【权利要求】
1.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堆积体边坡坡脚下部岩层(4)内布置的排水平洞(12),排水平洞(12)位于基覆界线(3)的下方,还包括排水管(6),排水管(6)的上部位于基覆界线(3)的上方的堆积体(5)内,排水管(6)的上部的侧壁上开有多个进水孔(13),排水管(6)的上部的侧壁被土工布(14)包裹,排水管(6)的底部位于排水平洞(12)内,排水管(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5),排水孔处设置有排水阀(11),排水平洞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阀开闭的控制器(9)以及用于检测排水管内水压的传感器(10),传感器(10)与控制器(9)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是:传感器(10)设置在排水平洞顶部对应的排水管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排水管(6)与岩层(4)之间的缝隙内分别设置有进浆管(8)和出浆管(7),进浆管(8)的下端和出浆管(7)的下端分别与排水平洞(12)连通,出浆管(7)的上端高于进浆管(8)的上端且出浆管(7)的上端位于基覆界线(3)的下方。
【文档编号】E02D19/20GK203530997SQ20132066052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尤林, 王仁坤, 陈丽萍, 尹华安, 胡云明, 张冲, 庞明亮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