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6020发布日期:2021-01-12 07:4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墙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海边的开发或改造尤为重要,其中建设于海边的挡墙是防御海潮和风浪的侵袭,保护农田和城镇的安全。

但,现在一般海边挡墙普遍为硬质挡墙,且占地面积大,需要设置临时施工围堰,海边围堰造价高,生态景观效果差,无法满足现今生态景观的要求,且对于施工作业空间较小的堤段很难实施。

因此,如何设计并建造出施工简便,无须围堰,整体占地面积小,且满足生态景观的要求的挡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技术方案,其包括堤脚、墙体,其中:

所述堤脚包括堤脚基础及石棱体护脚,所述石棱体护脚置于所述堤脚之上,所述堤脚基础为二片石垫层;

所述墙体砌于所述基础之上,该墙体的底部由c35砼预制块堆砌而成,该底部之上设置c35埋石砼重力式的墙体本体,该墙体本体的上部背向陆地的一面为竖直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墙体本体的背坡为1:0.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c35砼预制块的单块宽为2.5m~3m,高为1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高为5m~7m;该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基础厚为1m、顶宽为1.1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石棱体护脚为10~100kg的石棱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二片石垫层的厚度为0.3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上部设置有花池,所述花池设于墙体本体上并靠近所述竖直面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墙体本体的顶部立装有栏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墙后依次设置有石棱体层、二片石垫层、碎石反滤层及土工布一层,所述石棱体层靠近所述堤脚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石棱体层为10~100kg块石棱体铺设而成。所述二片石垫层的厚度为0.3m,所述碎石反滤层的厚度为0.5m,所述土工布一层的型号为400g/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块与重力式挡墙结合达到挡潮、生态、便捷施工及占地面积小的需要;也提升了海堤高挡墙的生态景观,通过预制块与重力式挡墙结合可减少占地面积,生态高挡墙施工简便,无须围堰,能够降低造价,利于海边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技术方案,该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技术方案的底部采用c35砼预制块,预制块单块宽2.5m~3m,高1m。上部结构为c35埋石砼重力式挡墙,基础厚1m,墙顶宽1.1m,上部挡墙面坡垂直于水面,背坡为1:0.3;墙前设花池,花池内种植绿篱及爬藤植物。挡墙整体墙高5m~7m。堤脚采用10~100kg块石棱体护脚,预制块挡墙基础设二片石垫层厚0.3m。墙后依次采用10~100kg块石棱体层、二片石垫层厚0.3m、5~80mm碎石反滤层厚0.5m及土工布一层。

在无围堰施工及施工占地空间受限的海堤高挡墙的使用中,采用预制块与重力式挡墙结合达到挡潮、生态、便捷施工及占地面积小的需要;本方案提升了海堤高挡墙的生态景观,通过预制块与重力式挡墙结合可减少占地面积,生态高挡墙施工简便,无须围堰,能够降低造价,利于海边施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建设于海岸线边沿或海边,其一侧面朝向海面,另一侧面相邻接陆地,其主要是防御海潮和风浪的侵袭,保护农田和城镇的安全。

如图1所示,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包括堤脚、墙体,所述墙体建设于所述堤脚之上。

如图1所示,所述堤脚包括堤脚基础1及石棱体护脚2,该石棱体护脚2由10~100kg的石棱块砌成,所述堤脚基础1为二片石垫层,所述二片石垫层的厚度为0.3m,所述石棱体护脚2设于所述堤脚基础1之上,以承载所述墙体;

具体的说:所述堤脚靠近海面的一侧面为斜面,该堤脚另一侧面连接陆地。

所述墙体砌于所述基础之上,该墙体的底部3由c35砼预制块堆砌而成,该底部3之上设置c35埋石砼重力式的墙体本体4,该墙体本体4的上部背向陆地的一面为竖直面,所述墙体本体4的背坡为1:0.3。

如图1所示,所述c35砼预制块的单块宽为2.5m~3m,高为1m,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高为5m~7m;所述墙体本体的基础厚为1m、顶宽为1.1m。

具体的说:所述墙体的底部3厚度大于所述墙体本体4的厚度,且所述墙体本体4朝向海面的一侧为平面;所述c35砼预制块铺设于所述堤脚内,该底部3之上铺设c35埋石砼重力式的墙体本体4。

如图1所示,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上部设置有花池5,所述花池5设于墙体本体4上并靠近所述竖直面设置;所述墙体本体4的顶部立装有栏杆6。

具体的说:所述花池5内种植绿色植物,例如:绿篱及爬藤植物,该花池5靠近所述竖直面设置;所述栏杆6为仿木栏杆。

如图1所示,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墙后依次设置有石棱体层7、二片石垫层8、碎石反滤层9及土工布一层10,以连接坡形的陆地,所述石棱体层7靠近所述堤脚设置。所述石棱体层7为10~100kg块石棱体铺设而成。所述二片石垫层8的厚度为0.3m,所述碎石反滤层9的厚度为0.5m,所述土工布一层10的型号为400g/m2。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堤脚、墙体,其中:

所述堤脚包括堤脚基础及石棱体护脚,所述石棱体护脚置于所述堤脚之上,所述堤脚基础为二片石垫层;

所述墙体砌于所述基础之上,该墙体的底部由c35砼预制块堆砌而成,该底部之上设置c35埋石砼重力式的墙体本体,该墙体本体的上部背向陆地的一面为竖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本体的背坡为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c35砼预制块的单块宽为2.5m~3m,高为1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高为5m~7m;该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基础厚为1m、顶宽为1.1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棱体护脚为10~100kg的石棱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石垫层的厚度为0.3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上部设置有花池,所述花池设于墙体本体上并靠近所述竖直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本体的顶部立装有栏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墙后依次设置有石棱体层、二片石垫层、碎石反滤层及土工布一层,所述石棱体层靠近所述堤脚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棱体层为10~100kg块石棱体铺设而成;所述二片石垫层的厚度为0.3m,所述碎石反滤层的厚度为0.5m,所述土工布一层的型号为400g/m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墙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海边无围堰施工的堆砌型生态高挡墙,该堆砌型生态高挡墙的技术方案的底部采用C35砼预制块,上部结构为C35埋石砼重力式挡墙,上部挡墙面坡垂直于水面,背坡为1:0.3;墙前设花池,堤脚采用1石棱体护脚,预制块挡墙基础设二片石垫层,墙后依次采用石棱体层、二片石垫层、碎石反滤层及土工布一层。在无围堰施工及施工占地空间受限的海堤高挡墙的使用中,采用预制块与重力式挡墙结合达到挡潮、生态、便捷施工及占地面积小的需要;本方案提升了海堤高挡墙的生态景观,通过预制块与重力式挡墙结合可减少占地面积,生态高挡墙施工简便,无须围堰,能够降低造价,利于海边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伟;林佳楠;兰斯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国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1.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